因為害怕失敗,孩子的心理壓力就很大,本來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也做不好,做不了;因為害怕失敗,孩子心裏會抱著"不做不錯,多做多錯"的想法,從而喪失了嚐試的心理動力。
在這方麵父母對孩子要寬容,即使孩子已經失敗,也要再給他機會。眾所周知,就算是吃奶、說話、走路這樣最簡單的事,孩子也會失敗很多次,可是最終還是勝利了,成功了。父母應該從中得到啟示。
害怕失敗的心理,如果長期地影響孩子,就會讓他形成一種對事物沉默冷淡或者不參與任何活動的習慣,這對他的健康成長非常有害。這種心理會導致孩子性格憂鬱,使孩子無法擁有美好的人生。
無論孩子做什麼,隻要他不違反原則,不做有損於自己和他人的事,父母都應盡力支持他去嚐試。隻要讓他勇於再試一次,他一定會成功。父母不要為孩子包辦代替,這樣久而久之,會使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父母什麼事都為孩子出主意,是完全錯誤的。
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完成自己能完成的事。盡量拒絕孩子用"我不會"作為借口來換取父母的幫助。每當孩子說不會做某事時,父母可以說"我教你",而不是完全替他做。
家長要考慮到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到底有多高,他們在孩子身上施加的壓力有多少。許多孩子競爭力發揮不好的原因常常能夠追溯到父母身上,因為他們給孩子的標準和要求設得太高,而且他們經常地批評,或者責怪孩子,已經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損傷,使孩子的表現越來越差,一個失敗接著另一個失敗,直至他們的自信心完全崩潰。
比爾的父親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科學家,因此他對自己的孩子要求也很高。盡管比爾隻有5歲,但是父親經常對他提出要求和批評,漸漸地,比爾覺得非常喪氣。所以每次爸爸對他講有什麼事情做得不對,或應該做得更好時,他總是拉長了臉,說自己是個笨蛋,蠢得要命,從來沒有做任何事情能做得對的。他會站在那裏,低下頭,眼睛盯著雙腳,沮喪極了,看起來象是世界上最失敗的孩子。
而父親是怎樣處理的呢?父親對他講:"親愛的,你知道,你並不笨,也不傻,爸爸相媽媽都很喜歡你,你是個好孩子。"
這些話是出於父母對孩子的愛,但對於這個孩子,這些話對孩子起不了一點好的作用。這隻是安慰孩子。
往往孩子說這些話的時候,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反應。父親應該這樣講:"你這樣看待自己,我覺得很難過。其實我根本沒覺得你是個笨孩子。"實際上,這個五歲的孩子存在失去自信心的問題,父母能夠幫助他的唯一的辦法是鼓勵他,而不是安慰他,或者保持他的自憐。
父母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例如:可以設置一些可以實現的目標給孩子去做,當他成功了,不要一鼓腦地給他許多讚揚,或者告訴他,他有多麼的偉大;相反應該對他說,"你現在這樣做,就對了,你是不是在慢慢地感覺到一些事情,我想,你現在一定覺得自己很高興,看起來,多做一些努力,還是有效果的。"這種話,對這個5歲的孩子,甚至10歲,15歲的孩子都有很大的鼓舞作用。
當孩子失敗的時候,同樣重要的是要把事情本身和孩子分開,不要對孩子講:"這次你把事情都弄糟了,你怎麼搞的?你都忘了應該怎麼做了嗎?"這種說法顯得很沒有水平。失敗僅僅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從學習到最終成功的過程。
父母應當教育孩子有勇氣麵對不完善的結果,敢於犯錯誤,並且從錯誤中學習經驗和教訓,而不因犯了錯誤而使自信心受到損傷,甚至受到摧毀。做為父母,常常在看到孩子犯了錯誤時,尤其是認為他們在有意調皮搗蛋時,感到怒火萬丈,大發脾氣,使得孩子們更加害怕犯錯誤。
每當孩子他遇到挫折的時候都會得到父母的幫助和鼓勵, 就容易從中建立自信,也比較容易健康和快樂。溺愛孩子,隻會害了孩子。真正愛孩子的家長們,放開孩子臂膀吧,自由的鷹要比禁錮在籠裏的小鳥飛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