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自立、自強 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成長空間(1 / 2)

第五章、自立、自強 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成長空間

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自由的人,而自由主要體現在這個人能夠自由、有選擇地支配自己的行為。這種自由感不是憑空產生的,其中,很大部分來自童年時期對自由支配時間和空間的體驗。

給孩子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對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與獨立自主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在家中為孩子設置一個能讓他們盡倩發泄自己情感的空間,是培養孩子獨立性至關重要的條件。在孩子的空間裏,他們可以充分呼吸自由的空氣,孩子不必考慮母的好惡,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布置房間,擺放一些諸如牛奶盒、糖果紙、雨花石、兒童畫、玩具熊、塑料箱之類的東西。孩子也可以趴在地板上、跪在椅子上或是坐在床上玩自己的玩具,聽音樂,得到充分的放鬆和愉悅。

有一些家庭不具備給孩子單獨房間的條件,父母也可以引導孩子營造一塊屬於自己的空間--哪伯僅僅是一個陽台或房間一隅,讓孩子意識到"這是我的空間",有利於培養其獨立人格。

其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不少家庭都為孩子準備了空間,但許多父母往往隻是在形式上分配給孩子專門的房間,卻沒有真正意識到孩子的房間應對孩子起什麼特殊作用。因此,孩子房間的用途和裝飾仍由父母作主,並不是按孩子自己的意願設計、安排的。

充分利用孩子自己的空間來培養教育孩子,可以發生意想不到的奇跡。有人問小畫家韓言鬆的父親;"為什麼言鬆小小年紀,在繪畫上能有這樣的成題?"他指指家中一張大畫桌說:"紙、墨、筆、硯,我隨時都放在桌上,不需要任何準備,坐下來就可以開始畫。我想言鬆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有較長時間作畫,而且也不會因為要做準備而發懶或影響了作畫的心緒!"也就是一張畫桌,造就了一個韓言鬆。

佳佳剛會走路,會用筆畫畫線的時候,媽媽就為她準備了一張屬於孩子自己的桌子。媽媽將屬於孩子的文具、書本,都放在書桌物品內。一個抽屜內放紙和顏料,一個抽屜內放書本,一個抽屜內放小型文具, 分的清清楚楚,並教孩子能處理和照顧屬於她自己 的物品。漸漸地,佳佳養成了一個習慣,他在 自己的書桌上處理各種事情:看書、寫字、畫畫,而 且可以在桌子旁坐很長的時間,因為她的所需用品都在桌上或抽屜裏,她隻要一坐下來,一伸手,就可以拿到自己的東西,因而她在課業上的學習效果相當好,更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父母應該懂得一張桌子對孩子的重要性。有一張桌子,孩子就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天地,他在桌邊成長,在桌邊學習,在桌邊養成獨立,甚至更多數都數不清的好習慣!如果你已經有一個讀幼兒園的孩子,請為他準備一張桌子吧!如果你的孩子要進小學了,卻還沒有一張屬於自己的桌子,就已經嫌遲了,請加快腳步為他準備一張桌子!家裏再小也要整理一個角落給孩子放書桌,而且要注意燈光,讓他在自己的桌上完成自己的工作,這也是一種穩定性的培養!

有的幼兒園中,每一個幼兒都有自己的鞋櫃和工作櫃以及固定的座位,這和家裏的"一張桌子"在功能上是相同的。成長中的孩子通常都樂於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來表示自己在長大,若能順著幼兒的這種心理施教,相信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當然,給孩子一塊獨立的空間並非是讓孩子養成自閉性格,整天把自己關在自己的小天地裏,不與他人往來,而隻是為了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培養其獨立自主的能力。對於到了一定年齡仍沒有條件擁有自己獨立空間的孩子,父母至少應為孩子準備一張屬於孩子的書桌,書桌上擺放孩子的東西,抽屜鑰匙由孩子自己保管。

在時間上,孩子也渴望同樣的自由。在一次調查中發現,我國的孩子平均每日可支配的自由時間隻有68分鍾。這說明,我們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可自由利用的時間,相反,我們用功課和其它有關學習的活動將孩子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使他們疲於奔命,而失去了選擇的機會和能力。孩子幾乎成了機器人,在"安排"下失去了自我,以至變得越來越懶散、麻木和消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