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自立、自強 自製力賦予人更大力量
人的自製力是指善於掌握控製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它是一種具有高度的忍耐山和善於克己的表現。如抑製消極情緒,防止衝動,以及忍受肉體上的痛楚等。自製力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意誌品質。人在生活中,隻有富於自製力,才會使自己的行為適度,成為自我的主人,而人在從事各種活動中,更是處處不可缺少自製力。
《孟子·告子上》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奕秋是全國棋藝雖高的人,他教兩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誌地聽奕秋講解。而另一個人卻注意到天鵝要飛過來了,想要拿箭去射它。當然這樣沒有自製力的人是學不好棋藝的。
做任何事情,隻有在自製力的作用下,使心理活動自覺進入一種抑製狀態,把注意力集中在一點之上,才有可能獲得成功。但是這種能力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長期有意識的鍛煉獲得的。但很多父母卻忽視了這一點。
下午五點半,幼兒園門口等著很多準備接孩子的家長。鈴聲一響,蜂擁而入,好像是在爭搶什麼廉價商品。這是為什麼呢?僅僅是因為怕孩子等不及。可想而知,長此下去孩子怎麼能控製自己的情感。又如,在傍晚散步時,經常可以看到孩子拽著媽媽的胳膊要去買雪糕。媽媽說:"咱們回家去吃,家裏冰箱裏有。"孩子立刻在地上打滾,非要不可,因為家裏的太遠,等不及。如果家長根本不讓孩子學會控製自己的欲望,隻是一味地滿足他,這對培養孩子的意誌力是很有害的。
就是在這種教育方法下,使孩子產生前麵提到的種種意誌缺陷。表現在學習方麵,要麼是經不起一點挫折,要麼是沒有一點耐性。很多家長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很可能就是由於買冰棒太及時的緣故,沒有讓他們學會等待,學會自控。
培養孩子自製力的重要方法,就是讓孩子學會等待。由於人們生活在社會中,總是有各種各樣的需要,這樣就產生了五花八門的欲望,而各種欲望並不一定是能夠馬上實現的。而等待就是要求自己控製欲望,這包括物質欲望和精神欲望。"揠苗助長"、"欲速不達"都是不能控製自己的例子。等待就是控製情感,控製欲望的一種鍛煉。
為了讓孩子懂得等待的意義,家長可以給孩子講這樣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個年輕人站在葡萄架下,看著晶瑩剔透的葡萄,饞涎欲滴,他想要是這葡萄熟了該有多好。忽然他而前出現了一個侏儒。"我知道你為什麼悶悶不樂,"侏儒說,"拿著這紐扣,把它縫在衣服兒你要是遇到不得不等待的事,隻消將這紐扣向右一轉,你就能跳過時間,要多遠有多遠。"這倒合小夥子的胃口。他握著紐扣,試著一轉,葡萄熟了,他大把大把地吃著葡萄,一會就把肚子吃圓了。他心想,再看看情人在哪裏,又一轉紐扣,情人就出現在他麵前,還向他暗送秋波呢!真棒,他心想要是現在就舉行婚禮就更棒了,他又轉了一下紐扣,隆重的婚禮,豐盛的酒席,他和情人並肩而坐,周圍管樂齊鳴,悠揚醉人;他想找應該有座房子,他又轉動著紐扣,房子一下子飛到了他的眼前,房子明亮寬敞,迎接著主人;他想:我還缺少幾個孩子,於是日月如梭,兒女成群;他腦子裏的願望層出不窮,又總是急不可待,將紐扣一轉再轉,生命就這樣從他身邊急駛而過,還沒有來得及思索其後果,他已老態龍鍾,衰臥病榻。至此,他再也沒有為之轉動紐扣的事了。回首往日,他追悔莫及:我不願等待,一味追求滿足,結果還沒嚐盡人生的滋味,就已經老了呀!
此外,培養孩子的自製力,家長要做出榜樣。許多孩子沒有耐心,是因為家長對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頭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長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半途而廢的行為習慣。在開始一種新的活動之前,必須讓他把正在進行的活動有個了結。如讓孩子去洗澡,應在開始燒水時就告訴孩子畫好這張畫後,就去洗澡。然後在孩子洗澡之前別忘了認真檢查畫到底畫完了沒有,這本身就是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家長可以給孩子設置點障礙以訓練他的自製力。家長應該有意識地給孩子設置點障礙,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難的機會。因為自製力是堅強意誌磨煉出來的,越是在困難的環境中,越能鍛煉孩子的自製力。要鼓勵他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做好一件事要經過努力,才能完成。孩子經過努力完成一件事時,應當及時給予表揚,強化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此外,要使孩子善於集中精力,持久地沉浸在一種活動中。要讓孩子知道,生活中許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有時孩子餓了馬上要吃,渴了馬上要喝,想要什麼玩具當時就要買,家長可有意延緩一段時間,不要立刻滿足孩子的要求,以培養孩子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