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培養男孩不簡單--好家長的8個注意事項 7因材施教--讓男孩感受到父母真誠的愛
男孩就像稚嫩的幼苗,需要父母精心栽培。每個男孩因為天賦、個性及成長環境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興趣,做家長的應該挖掘男孩身上獨特的潛力。
農場裏,一匹原本快樂的小馬突然變得愁眉不展,因為它不知道自己長大後的方向在哪裏。
豬伯伯對它說:"小子,活著可不要想太多,你應當像我一樣及時行樂,管他明天怎麼樣呢!"
牛大叔則提醒它:"別相信老豬的那一套,每天我們都應該努力幹活才行。你看我天天給人拉車、犁地多好,還有好的飼料可以吃。相信我小夥子,辛苦幹活總會有回報的!"
小馬聽完這些話,反而更加困惑了。還好,老馬及時發現了兒子的問題,了解到小馬成長的煩惱。接著,老馬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孩子,不要讓任何一方的意見來左右你的明天。豬伯伯和牛大叔各有各的活法,你也是一樣,想清楚自己到底喜歡做什麼,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然後義無反顧地走下去。記住:不管你的決定是怎樣的,爸爸都會支持你、幫助你,因為我相信自己的兒子!"
於是小馬思索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它興奮地找到老馬說:"爸爸,我終於想明白了!我做不了豬伯伯,因為我不想天天躺在草垛上,荒廢自己的人生;我也做不了牛大叔,因為我天性渴望自由,受不了僵化的生活。我注定是一匹跑得飛快的小馬,以後要成為高大挺拔的戰馬,跟隨一名驍勇善戰的將軍在戰場上馳騁--這才是我想要的未來!"
"孩子,大膽去追求吧,我會盡自己所能幫助你跳得更高、跑得更快,成為一匹勇敢無畏的戰馬!"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當母親含辛茹苦地照顧男孩時,父親也在努力扮演著老天賦予他的角色:鼓勵男孩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指引他找到未來的人生目標,然後給予男孩最大的幫助,提供一切的可能條件為男孩圓夢--圓他自己的夢。也許我們做父母的,都應該像寓言中的老馬一樣,為男孩的發展指點迷津。
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莫紮特,小時候被譽為"神童",他的許多作品至今仍是古典音樂中經久不衰的曲目。其實,莫紮特能有如此成就,是與父親對他因材施教的培養方式密切相關的。當莫紮特3歲時,父親發現他常常一個人安靜地坐在一邊,饒有興趣地看著姐姐練琴。通過慢慢觀察,父親確定了男孩的音樂天分,便開始對他進行興趣培養,在兒子4歲起便開始教他彈鋼琴。結果,莫紮特的天賦很快如井噴一般釋放:5歲時開始創作短曲,6歲時便能創作鋼琴協奏曲,8歲時創作了一批奏鳴曲和交響曲。接下來父親趁熱打鐵,加大力度培養他,又教莫紮特學習小提琴等多重樂器,甚至還放棄了宮廷樂師的工作,將全部精力放在兒子身上。在父親的帶領下,莫紮特先後到維也納、慕尼黑、布魯塞爾、倫敦等歐洲各地作巡回旅行演出,並獲得巨大成功,從而名聲鵲起,並在11歲時寫下了第一部歌劇。可以說,沒有父親的培養和嚴格的要求,莫紮特是無法成就一代音樂大師的。
丹麥的"童話大王"安徒生,出生在一個叫奧登塞的小鎮上。安徒生的父親是個窮鞋匠,母親是個洗衣婦。鎮上的不少貴族和地主怕降低身份,從不讓自己的男孩和安徒生在一起玩。安徒生的父親知道後非常氣憤,叫兒子不要理睬他們,並對安徒生說:"兒子,別人不配跟你玩,以後由爸爸來陪你玩吧!"讀過不少書且想象力豐富的父親,根據安徒生安靜的性格和興趣,把安徒生簡陋的小房間布置成一個小型圖書館,牆上掛滿了許多漂亮的圖畫和裝飾用的瓷器,書架上擺滿了書籍和歌譜,就是在窗玻璃上也擺上一幅風景畫。父親還常給安徒生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或者念一段丹麥喜劇作家荷爾堡和英國戲劇之王莎士比亞的劇本。此外,父親鼓勵安徒生到街頭去觀察生活,去看看手工藝人、乞丐、貴族們的生活,這些經曆無疑為安徒生日後寫出《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等童話名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盡管後來父親很早地過世,但是兒時的寶貴經曆,讓安徒生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