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的壓力,能激發人們的工作熱情,收到比一般情況下還要好的功效。美國曾有一位旅行者在鄉間旅行時,突遇泥石流,情急之下,他的奔跑速度居然打破了世界紀錄,有他的朋友為他拍攝的錄像帶為證。一位英國冒險家在旅行途中遭遇地震,被埋在混凝土中,他竟將一塊半噸重的混凝土移開。有關專家經過研究認為,在人體內潛藏著一種平常表現不出來的智慧和力量。正常狀態下,人的大腦隻有10%左右的能力在起作用,而另外90%左右的能力都被儲備起來。人們通到危難之時,被儲存的智慧和力量就會集中釋放出來拯救生命,瞬間就可完成平時無法完成的大強度的工作。
壓力過大,直接威脅著人的身體健康。人的神經係統和免疫係統緊密相連,神經係統一旦受到嚴重的衝擊,首先會造成免疫係統的破壞,會導致疾病產生。例如當一個人心情很不愉快時,抵抗力也往往降低了,感冒、風寒等隨之而來。
坦然麵對你麵臨的壓力
解決壓力要講究方式方法,要給自己一個健康、美好的心態。
一個人覺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見哲人,尋求解脫之法。
哲人給他一個萎子背在肩上,指著一條沙礫路說:“你每走一步就撿一塊石頭扔進去,看看有什麼感覺。”
過了一會兒,那人走到了頭,哲人問有什麼感覺。那人感覺到了生活越來越沉重的道理。當我們來到世界上時,我們每個人都背著一個空簍子,然而我們每走一步都要從這世界上撿一樣東西放進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覺。
於是那人問:“有什麼辦法可以減輕這沉重嗎?”
哲人問他:“那麼你願意把工作、愛情、家庭、友誼哪一樣拿出來呢?”
那人不語。
哲人曾說過:當感到沉重時,也許你應該慶幸自己不是總統,因為他背的簍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重多了。
人生路坎坷的時日居多,升學、工作、晉級、成家哪一個環節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大部分時間人在負重而行,領導同事的誤會、工作上的摩擦、生活上的不如意都是令人難過的源泉,這時候,人就得有負重而行的心理承受力,否則不夠寬容,不夠豁達,不會變通,最終會把自己逼入死角。
負重而行當然是一種痛苦,但沒有負重而行就不可能體會無重的輕鬆愜意,沒有負重而行,也就無所謂責任,從而也就無所謂克難而進的成就,當然也就不會體驗到上了坡後那種如釋重負的快感了,沒有負重的生命是不完整的生命,沒有負過重的人生是不圓滿的人生。
每個人都不知道未來怎樣,但我們不應該想生活怎樣,應該多想想怎樣生活。還是維持那顆平常心比較好,平淡的生活同樣精彩。在平淡中品味出快樂才是真正的豐富。
人生這麼短,何必要讓自己在名利之中折騰呢?攀比隻會產生煩惱。開奔馳的固然威風瀟灑;並肩漫步又另有一番幸福甜蜜。怎麼樣才是一個完整的家?不是豪華洋房,昂貴花苑,而是兩個人共同建築,共同守護的“城堡”!我們這座城堡,牽著手才能找到,就算沒有人看好。“城堡”的大小不在於它的實際麵積,而在於兩人心裏的感覺。感情這個地基打得越牢固,日久了你就會感到它的“宏偉”。
壓力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們應該學會緩解壓力,以下建議僅供參考: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目標。隻要目標明確了,在行動上就不要發生動搖。人是需要精神支柱的,這個支柱是自己給自己樹立的。有了這個心理上的強大動力,任何壓力帶來的疲憊和痛苦都是微不足道的。
其次,要仔細分辨自己的欲望是不是合理。這個世界到底是有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的,隨意突破規範是要承擔後果的。假如你的欲望是不善良的,是會給自己帶來痛苦或給別人帶來傷害的,就應該果斷摒棄,把這種黑色的欲望壓力消滅於無形。
第三,解決壓力要講究方式方法,要給自己一個健康、美好的心態。這世界美麗紛繁,充滿了陽光和溫情。要懂得去欣賞她、接納她、追求她。一時的痛苦是過眼雲煙,長久的快樂是成熟心態應得到的回報。不要迷失方向、不要為情所困、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貪得無厭,好好把握自己手裏的幸福,每一分鍾都會成為你自己的寶藏。
尋找合適的發泄方式
強行壓抑自己的情緒,硬要做到“喜怒不形於色”,把自己弄得表情呆板,情緒漠然,不是感情的成熟,而是情緒的退化;不是正常人所應當有的,而是一種病態的表現。
有這樣一則印度寓言:兩個人麵對一杯喝了一半的水,一個人說:“我已經喝掉了半杯水。”另一個人說:“我還有半杯水沒喝。”前者的話語中,透露出的是無奈和苦澀,而後者的話語中則充滿了希望。
人到中年,恰似那已經喝掉了半杯的水。既然剩下的那半杯水遲早要喝幹,是滿懷愁緒、戀戀不舍地緬懷已喝掉的那半杯水,還是以快樂的心態去計劃該如何享受剩下的半杯水,答案就在每個人自己的手中。可是,有不少中年管理人員在麵對自己所處的地位和境遇時,常常是以前者的心態來應對的。
不久前,北京市對200多名中年領導幹部進行的一項定向精神健康檢查結果顯示:竟有近一半的人存在精神不健康傾向,其中在外企(私企)工作者比例最高。
此次調查隨機選取了包括國家機關處級、外企(私企)部門經理和國企的部門主管以上的幹部,他們的年齡都在35歲到45歲之間。專業醫生對他們的精神狀況做了全麵檢查,發現有45%的人存在著精神健康問題,或多或少的有抑鬱、焦慮、恐懼、偏執、強迫、應激障礙和適應障礙等。在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幹部中間,以外企(私企)工作者最多,比例超過了一半,其次是國企工作者。相對來說,國家機關幹部出現精神健康問題的比較少。在中年領導出現的各類精神健康問題中,抑鬱傾向最多,約占1br3,其次就是焦慮傾向。有些人還同時存在幾項精神健康障礙,需要心理谘詢和治療。有關專家認為,中年領導,其工作和家庭的壓力普遍比較大,因此,要格外注意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態,否則會出“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