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個人叫劉易斯·特曼,這個人不是德國人,也不是納粹,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美國人,而且他一生做的事都帶有強烈的商業味道——智商測試。如果我們把人的大腦看成一個灰箱,要搞出一套客觀的標準來進行測試,這不就可以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了嗎?
比如,75分以下,幹點粗活就行了;75~85分的人,可以搞技術工種,比如理發師;85分以上的人應該去搞創造性活動。如果你想出人頭地,成為社會精英,你的智商一定得是115分、120分以上。特曼一輩子就想搞出這麼一個計劃,不僅是一個科學研究,也是一個商業項目:每一個人生下來之後,長到一定歲數,就到他那兒測一下,拿一個分數,然後參加社會分工。
如果這套方法靠譜,那還了得?整個人類社會的協作成本將會大幅度降低。我們今天大量的工作都是在甄別人,如果智商測試靠譜,那就再也不用進行高考了,大學直接按這個分數錄取。大公司招聘也就簡單了。
當然,特曼本人是一個非常嚴謹的科學家。在那麼早的時代,他就做了可以說是當時人類最漫長的一個社會實驗。這個實驗從1921年開始一直做到他去世的1956年,前後長達35年。
這個實驗是怎麼做的呢?他先跑到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選了16,000個兒童做智商測試,其中1500個兒童的智商在151分以上。他幫這幫兒童建立了檔案,然後長期跟蹤。這些兒童甭管是上學還是入職、是跳槽還是升職,或者發表一篇論文,全部都跟蹤記錄,一直跟蹤到1956年。此時,這些人有的歲數已經挺大了。
他得出三個結果。第一,這幫人的平均創造力並沒有優於平常人。第二,這幫人的智力雖然都很高,但是有的人還是混成了我們今天說的lor(失敗者)。他們做著普通的工作,甚至還有住精神病院的,這怎麼解釋?
更要命的一點是,他淘汰的那些兒童當中,反而誕生了兩個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且更有趣的是,也許特曼在長期跟蹤的過程中跟這幫小孩建立了感情,或者他也希望這些人做出更好的成就,所以在漫長的35年中,他經常跳出來幫助這些人,幫他們上個好學校或者找一個更好的工作等。
即使這樣幹涉,實驗結果仍然是令人失望。特曼臨死的時候留下這麼一句話,應該被我們認真地汲取——“看來智商和社會成就沒有什麼關係”。這好像跟我們普通人的直覺是相悖的,一個人智商高,將來的社會競爭力就應該更強。
優生學真的成立嗎?
優生優育是不是可能的?當然是可能的。我們通過現代的生物技術來篩選狗,我們希望它跑得快,就真的能造出那種跑得快的狗;我們希望它長得漂亮,它真的就能長得漂亮,每年國際上還搞各種各樣的賽狗大賽。
其中一個人叫劉易斯·特曼,這個人不是德國人,也不是納粹,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美國人,而且他一生做的事都帶有強烈的商業味道——智商測試。如果我們把人的大腦看成一個灰箱,要搞出一套客觀的標準來進行測試,這不就可以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了嗎?
比如,75分以下,幹點粗活就行了;75~85分的人,可以搞技術工種,比如理發師;85分以上的人應該去搞創造性活動。如果你想出人頭地,成為社會精英,你的智商一定得是115分、120分以上。特曼一輩子就想搞出這麼一個計劃,不僅是一個科學研究,也是一個商業項目:每一個人生下來之後,長到一定歲數,就到他那兒測一下,拿一個分數,然後參加社會分工。
如果這套方法靠譜,那還了得?整個人類社會的協作成本將會大幅度降低。我們今天大量的工作都是在甄別人,如果智商測試靠譜,那就再也不用進行高考了,大學直接按這個分數錄取。大公司招聘也就簡單了。
當然,特曼本人是一個非常嚴謹的科學家。在那麼早的時代,他就做了可以說是當時人類最漫長的一個社會實驗。這個實驗從1921年開始一直做到他去世的1956年,前後長達35年。
這個實驗是怎麼做的呢?他先跑到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選了16,000個兒童做智商測試,其中1500個兒童的智商在151分以上。他幫這幫兒童建立了檔案,然後長期跟蹤。這些兒童甭管是上學還是入職、是跳槽還是升職,或者發表一篇論文,全部都跟蹤記錄,一直跟蹤到1956年。此時,這些人有的歲數已經挺大了。
他得出三個結果。第一,這幫人的平均創造力並沒有優於平常人。第二,這幫人的智力雖然都很高,但是有的人還是混成了我們今天說的lor(失敗者)。他們做著普通的工作,甚至還有住精神病院的,這怎麼解釋?
更要命的一點是,他淘汰的那些兒童當中,反而誕生了兩個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且更有趣的是,也許特曼在長期跟蹤的過程中跟這幫小孩建立了感情,或者他也希望這些人做出更好的成就,所以在漫長的35年中,他經常跳出來幫助這些人,幫他們上個好學校或者找一個更好的工作等。
即使這樣幹涉,實驗結果仍然是令人失望。特曼臨死的時候留下這麼一句話,應該被我們認真地汲取——“看來智商和社會成就沒有什麼關係”。這好像跟我們普通人的直覺是相悖的,一個人智商高,將來的社會競爭力就應該更強。
優生學真的成立嗎?
優生優育是不是可能的?當然是可能的。我們通過現代的生物技術來篩選狗,我們希望它跑得快,就真的能造出那種跑得快的狗;我們希望它長得漂亮,它真的就能長得漂亮,每年國際上還搞各種各樣的賽狗大賽。
中國人培養金魚不也是如此嗎?我想讓它變成什麼樣,它就能變成什麼樣。為什麼這個原理在人類身上就不適用了呢?因為對動物做這件事情,我們要的是一個單一的標準,可是人類能用單一的標準來篩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