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說法叫“15度美女”。就是說,明星是我們要抬起頭45度角仰望的那個人,而網紅則是我們稍稍抬眼就能看見的那個姑娘,隻需要抬起15度就好。她化好妝跟我們有些不同,我們有點羨慕她的生活。她給我們推薦一樣東西,我們會想:是不是用了這款唇膏或者穿上這件衣服之後,就跟她一樣了?我們稍稍踮起腳尖就能夠得著她。而她素顏的時候,跟我們也沒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是可以成為她的。
推薦一樣東西時,那個15度美女比45度的明星對我們來說更有說服力。所以,無論是從數字還是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我都更願意去投那個網紅轉電商的平台。這就是當了投資人之後,我的思維方式發生巨大改變的一個方麵。
有人會問:“你現在做互聯網投資,當然特別會為互聯網證明、會為它洗滌。互聯網上難道沒有low的內容嗎?”當然有了,因為互聯網的本質就是降低了出版的門檻,原來需要有專業編輯、有書號或刊號、有執照才能夠出版,現在門檻降低了,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發表自己的觀點,能成為一家自媒體。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的內容跟原來的內容相比較,質量自然是不能齊平的。但是反過來看,我們得理解,不僅僅是在中國,不僅僅是在互聯網上,在以往所有的合法媒介上,low的內容都會占據相當大的比例。這背後可能是我們另外一部分的人性,那就是“食色,性也”,有一些東西在沒有別人關注的時候,我們就是喜歡的。
舉一個例子。2007年,我在香港待了一個月,做“香港回歸10周年”的報道。當時,我就注意到一個現象,那就是在香港的地鐵上,很少有人會拿著《蘋果日報》看,盡管《蘋果日報》在香港當時的付費報紙中銷量是最高的。這是為什麼?因為《蘋果日報》的定位。《蘋果日報》上麵基本都是八卦新聞,而且其中還有一些少兒不宜的東西。當時,它有兩個副刊專門發布色情的內容,還會有一大塊內容是談馬經的。雖然很多人願意看,但是大家都不願意在地鐵上向眾人昭示說:我就是看《蘋果日報》的那個人。
現在的移動閱讀讓我們的閱讀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那就是閱讀變成了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即便我們在公共場合閱讀,別人也未必知道我們在看什麼。在這種時候,人們可能更傾向於閱讀自己本能喜歡看的東西。特別是現在移動互聯網的內容傳播方式又發生了一次變革,出現了一個大數據驅動的推薦方式,比如《今日頭條》。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點擊過什麼,更多相似的內容就會自動推薦給我們。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部分low的內容很容易跑到置頂的位置上來,這是很難改變的現實。現在的編輯在這個前提之下,也會在這個信息流中穿插一些他認為你此時可能會感興趣、應該感興趣的內容。
不要輕易說人性墮落,我們要反過來想這個問題。在沒有互聯網的時候,所有出版內容都是受管控的,所有出版物都需要執照,我們隻有在一些很偏僻的地攤上才能買到一些所謂的“廁所雜誌”。為什麼幾十年過去了,我們也沒有被教育得隻看國家認為好的那一部分內容呢?
現在,內容創業投資也是紫牛基金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方向。但是,我有時候會特別著急,因為我發現很多內容創業者的想法跟我半年前一樣,一說到互聯網就會感歎說:“這屆網民不行,你們資本就是一堆助推泡沫的騙子。”而不是像我現在這樣,如果我發現一個地方有流量但是內容不行的時候,我會特別興奮,這正是它創業和拿到更多流量的機會啊。這個時候不切進去,什麼時候切進去呢?
融資的本質是什麼?
我前兩天碰到一個做幼兒園學齡前兒童內容開發的公司老板,他的公司已經做了十來年的時間,非常有實力。全國的幼兒園大概有20萬家,其中有品牌的、質量比較靠前的,大概是1萬家,這家公司能夠同時給3000多家高質量的幼兒園提供全套的解決方案,從幼兒園怎麼建一直到教師的培訓、課程的設置,包括用什麼樣的教具用品等。所以,它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有很多年積累的內容供應商。
這個老板說到互聯網的時候很客氣,但他流露出這樣一個意思:互聯網上有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他的故事大多數並不是自己寫的,都是一些已經出版的繪本,就算每天講一個故事,講兩年不也才七百多個嗎?你看我幹了十來年,光自己寫的故事就有上千個,我出版的書就有多少多少本,配套的教案有多少多少套。可是,我才值這麼多錢,為什麼他的估值已經跑到我前麵去了呢?
別先看不起別人,我們先講講為什麼互聯網能迅速地擴大這個內容公司的估值。我給他講了一個道理:其實,所有做內容創業的公司,看起來是在經營內容,本質上卻是在經營用戶。你作為一個幼兒園的內容提供商,你經營的就是幼兒園。而作為一家2B的公司,你幹的活無疑都是定製版,因為每一個幼兒園都有自己的獨立要求。幼兒園跟中小學的市場是不一樣的,中小學的教材基本上是統一的,有國家要求。幼兒園的教材和課程其實是非常市場化的,因此每個幼兒園都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配套要求。所以,當你推銷給它一些閱讀教材、課程設置的時候,它都希望你能夠為它做一些定製。因此,你要單獨為某個幼兒園做相關的內容開發,十年來你積累了很多很多。但是,你這一套方案,隻能賣給幾家幼兒園,而不能同時鋪到3000家幼兒園。在互聯網上是不一樣的,比如我講故事,我講給我兒子一個人聽是講,講給我的200萬用戶聽也是講。但是,當一個內容可以低成本複製給200萬個用戶的時候,它的贏利能力已經遠遠跑到你的前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