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樣的內容並不是在互聯網上、在直播平台上被創造出來的,這樣的內容早就在電視上出現過。2009年,挪威有一家電視台做了一次很長的直播,後來被電視界定義為慢直播。它幹了什麼呢?它在一列奔馳的火車上裝了四個攝像頭,在300多英裏(1英裏≈1.609千米)這樣的一個路程中,火車開了整整7個小時,而這個電視節目也直播了7個小時。
四個攝像頭:兩個在車內專門拍攝所有乘客,大家該睡覺的睡覺,該看風景的看風景,該看書的看書;兩個攝像頭在車廂外麵拍攝沿途的風景。沒有解說,也很少有音樂,偶爾會穿插一些對乘客、列車員和曆史學家的采訪,但是這部分采訪在7個小時裏隻占了極小的比例。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就是一輛火車在“哐哧哐哧”地往前開。
這個節目總共吸引了多少觀眾?120萬。挪威的總人口也不過600萬。也就是說,它觸及了總人口的20%,這是多高的收視率啊!要知道,即便是現在,中國直播界最大的IP——《春節聯歡晚會》的收視率也就是30%左右。
在這120萬人當中,甚至有19萬人是從頭看到尾的,看了整整7個小時。那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直播到底有什麼信息量?它好看在什麼地方?
其實,它擊中了觀眾非常重要的一種心理——“臨場感”。就好像即便隻有我一個人在家,似乎也有很多人的陪伴,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同一件事情。千萬不要小看這種臨場感所帶來的社交參與。
第二層,火車的行進路線,跟每一個路過的地方的居民形成了一種非常強的關係交互。因此,火車每到一個小鎮,那個小鎮就會沸騰起來。雖然平時火車也會到這個小鎮,但是在直播上和不在直播上給人帶來的關係感覺是完全不同的。這個小鎮的人會一邊歡呼著去看,一邊在Facebook、Twitter(推特)這樣的社交平台上進行二次發酵,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這個電視節目。
一旦有了社交平台的二次發酵,整個傳播方式和用戶對內容的理解會發生特別大的改變。這對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思維模式的轉變。也就是說,我今天再看一個內容、一個產品的時候,我不會先判斷它是不是low。我首先會去理解,如果它有這麼多的用戶,那麼用戶是在什麼樣的環境裏使用這個產品的,用戶的心理是什麼。分析用戶心理對我來說變成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再舉個例子,前不久,在中國一個直播平台上,一個專門做電競直播的網紅姑娘。她在直播了一段時間之後,覺得實在太累了,就宣布要睡一會兒。仰麵躺下之前,她告訴助理:“我一會兒要是流口水或者打呼嚕,你就叫我。”睡了一會兒,她可能覺得仰睡不太舒服,就改為趴著睡。這下真的睡著了,睡了二十幾分鍾,起來之後迷迷糊糊地開始下一場直播。就在她睡著的這二十幾分鍾裏,在這個房間圍觀的人是多了還是少了呢?直線上升,一直飆到了三十幾萬人。
三十幾萬人同時圍觀一個姑娘睡覺,你說這件事情怎麼解釋?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他們都沒事幹嗎?有那麼無聊嗎?讓我們回到剛才說的那一點,去分析一下用戶的心理是什麼。
第一個心理叫“喜歡看反常的東西”。在這樣一個直播房間裏,如果主播進行的是一場遊戲解說,那麼這是一件正常的事,用戶注意的就是內容。一旦出現了反常,試想一下,在真實的生活中,我們有機會去圍觀一個年輕女孩睡覺嗎?機會不大,更何況是三十幾萬人一起參與,你心裏有沒有一點暗喜?而且,可以發評論:主播睡姿好不好,我女朋友打不打呼嚕……會有別人回應自己。大家可以聊著天圍觀一個女孩睡覺,這在平常的生活裏是不是不容易出現?起哄,加上能夠看到反常的東西,這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是不是有很大的吸引力?
並不能說這屆網民不行、現在的年輕人無聊,以前的年輕人也是這樣。比如我們的電視節目正常播出的時候,收視率是根據內容吸引人的程度而上升或者下降的,但是隻要某個電視節目的播出發生了問題,比如突然黑場或者突然變成彩條,你猜怎麼著?收視率馬上就會升高。
黑場、彩條能有什麼內容?內容再好能比得過正在播出的節目嗎?但是它反常,隻要一反常,收視率就會飆高,這是人們的一個基礎心理。所以,我們真的不要輕易說:這屆網民不行,現在的年輕人就喜歡無聊。我們不能這麼下結論,這是人的一個底層的心理需求。
了解一個人底層的心理需求,對我們到底有什麼樣的好處呢?這是投資人的必修課,因為它能夠幫我們判斷什麼值得投資,什麼不值得。
前不久,有兩個不同的項目來找我。一個是明星轉電商的平台,這個公司是一個明星經紀公司。它說自己可以在社交網絡上,比如微博、微信上,讓明星來銷售他們喜歡的商品。第二個項目是一個網紅經紀公司,它可以組織一批網紅到社交平台上,也做電商,也賣東西。那麼,我更願意投資哪一個呢?從表麵上看起來,似乎明星的經紀公司擁有的粉絲量更高。明星在社交平台上都是有大量擁躉的,把他們的粉絲數相加,是一個極高的數額。而網紅即便再紅,在這一點上也不能跟明星相比。
最後,我投了哪個?投了網紅經紀公司。原因有兩個:
第一,我們從明星的心理來考慮,明星願不願意天天吆喝賣東西?肯定不願意。對於明星來說,他們有更簡單的賺錢方式,比如廣告代言,為什麼要選擇從一單一單賣衣服、帽子中,去抽那點兒提成呢?對他們來說這不經濟。
第二,明星之所以成為明星,就是一定程度上得跟一般人不一樣。正是因為不一樣,他才獲得了超高的收益。讓他們天天賣東西,他們會覺得掉價,所以很難完成預定的銷售量。為什麼我願意投資網紅平台呢?我們要重新理解大家對網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