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出去?你自己?”母親追問道。她蹲下換鞋,回過頭來,看見母親在沙發上坐成一種永恒的樣子。遙控器在母親手裏舞動,像什麼武器。母親把遙控器抓得很緊,母親一貫如此,恨不能把所有東西都緊抓在手裏,可是母親沒能做到。母親現在,隻是抓著遙控器——但在連播三遍豬飼料廣告的時候,卻沒想起來換個頻道。
她嗯了兩聲,算是回答。她下午兩點到家,用了半個小時就把自己能給母親說的話都說完了。她不能應付接下來的沉默。整個下午,她過一會兒就去上一次衛生間,坐在馬桶上長久發呆,想著吃完晚飯就出去,跑步去,可是該死的天,為什麼老也不黑?
“你是,要去跑步?”母親竟然站了起來,十分警覺的樣子。好像她不是去跑步,而是要去搶銀行。
她已經穿好了跑步鞋,直直地站在門口,理直氣壯接受母親的審視。她輕巧地說了聲是,假裝自己是那種每天都會跑步的人。她想,又沒瞞著她什麼,該可以理直氣壯的。
母親似乎放心了一些,又坐回沙發上那個深陷的洞裏,但母親在她打開門的時候又叮囑,早點回來。她想,母親在擔心什麼呢?擔心她會去找那個人麼?就這麼一會兒的工夫,怎麼可能?
母親住在同仁路。這樣的路,在成都有無數條,每一條都不是太直,又沒有太不直,總之,如果你在北京橫平豎直的城區裏生活了十年,你會很容易在這種路上迷失方向。
她沿著同仁路往南走,說是往南,也隻是一個大概的方向。路兩邊都是餐館,火鍋店把矮桌擺到店外,就在路邊那些茂盛的泡桐樹下。人們坐在低矮的小凳子上。在樹葉遮擋的路燈稀薄的光線下,隻看見一片密密麻麻的人頭。不時出現一些賣冰粉或者涼麵的流動商販,三輪車整個用玻璃罩起來,變成一個個流動的玻璃櫥窗。她小心翼翼避開地上散亂的串串香的竹簽子,一些變色的西瓜皮,在一家藥店關上鋁合金卷簾門發出的撕心裂肺的噪聲中,快走了幾步。她始終沒能跑起來,因為同仁路並不適合跑步。她的目的地,是寬窄巷。
五年前麼,也許是六年前,她上一次回成都的時候,總在寬窄巷跑步,幾乎每晚都是。那是她對成都的記憶中最美好的部分,雖然那一年,母親打算第三次結婚。她回成都參加母親的婚禮,她覺得自己已經習慣了,反正母親第二次婚禮的時候,她也參加了。但事到臨頭,她才知道那有多麼難。母親第二次結婚的時候,她隻有九歲。而母親的心思裏,那時又總像顧不上她,她為自己的第三次婚姻欣喜。好在,那時那個人還在。晚上,那個人就帶她去寬窄巷跑步。他一般在樓下等她,每天準時,七點半。然後兩個人沿著同仁路走過去,在窄巷子的西頭就開始慢跑。他是跑步愛好者,對這件事上癮。她不是,她隻是想要跟他在一起。他也是,她知道,他總是故意跑得慢一些,如果她還是跟不上,他就在窄巷子東口等著她。他會從那個永遠坐在竹椅上的老太太那裏,買一瓶汽水和一包白盒的驕子煙。汽水和驕子煙都是橘子味的,驕子煙過濾嘴的海綿正中央,有一個橙色圓點,像聯係著她和他之間的那條纖弱的線索。老太太的攤子,其實隻是一個小小的圓形簸箕。她一直覺得,他可能是老太太整晚唯一的顧客。
“現在出去?你自己?”母親追問道。她蹲下換鞋,回過頭來,看見母親在沙發上坐成一種永恒的樣子。遙控器在母親手裏舞動,像什麼武器。母親把遙控器抓得很緊,母親一貫如此,恨不能把所有東西都緊抓在手裏,可是母親沒能做到。母親現在,隻是抓著遙控器——但在連播三遍豬飼料廣告的時候,卻沒想起來換個頻道。
她嗯了兩聲,算是回答。她下午兩點到家,用了半個小時就把自己能給母親說的話都說完了。她不能應付接下來的沉默。整個下午,她過一會兒就去上一次衛生間,坐在馬桶上長久發呆,想著吃完晚飯就出去,跑步去,可是該死的天,為什麼老也不黑?
“你是,要去跑步?”母親竟然站了起來,十分警覺的樣子。好像她不是去跑步,而是要去搶銀行。
她已經穿好了跑步鞋,直直地站在門口,理直氣壯接受母親的審視。她輕巧地說了聲是,假裝自己是那種每天都會跑步的人。她想,又沒瞞著她什麼,該可以理直氣壯的。
母親似乎放心了一些,又坐回沙發上那個深陷的洞裏,但母親在她打開門的時候又叮囑,早點回來。她想,母親在擔心什麼呢?擔心她會去找那個人麼?就這麼一會兒的工夫,怎麼可能?
母親住在同仁路。這樣的路,在成都有無數條,每一條都不是太直,又沒有太不直,總之,如果你在北京橫平豎直的城區裏生活了十年,你會很容易在這種路上迷失方向。
她沿著同仁路往南走,說是往南,也隻是一個大概的方向。路兩邊都是餐館,火鍋店把矮桌擺到店外,就在路邊那些茂盛的泡桐樹下。人們坐在低矮的小凳子上。在樹葉遮擋的路燈稀薄的光線下,隻看見一片密密麻麻的人頭。不時出現一些賣冰粉或者涼麵的流動商販,三輪車整個用玻璃罩起來,變成一個個流動的玻璃櫥窗。她小心翼翼避開地上散亂的串串香的竹簽子,一些變色的西瓜皮,在一家藥店關上鋁合金卷簾門發出的撕心裂肺的噪聲中,快走了幾步。她始終沒能跑起來,因為同仁路並不適合跑步。她的目的地,是寬窄巷。
五年前麼,也許是六年前,她上一次回成都的時候,總在寬窄巷跑步,幾乎每晚都是。那是她對成都的記憶中最美好的部分,雖然那一年,母親打算第三次結婚。她回成都參加母親的婚禮,她覺得自己已經習慣了,反正母親第二次婚禮的時候,她也參加了。但事到臨頭,她才知道那有多麼難。母親第二次結婚的時候,她隻有九歲。而母親的心思裏,那時又總像顧不上她,她為自己的第三次婚姻欣喜。好在,那時那個人還在。晚上,那個人就帶她去寬窄巷跑步。他一般在樓下等她,每天準時,七點半。然後兩個人沿著同仁路走過去,在窄巷子的西頭就開始慢跑。他是跑步愛好者,對這件事上癮。她不是,她隻是想要跟他在一起。他也是,她知道,他總是故意跑得慢一些,如果她還是跟不上,他就在窄巷子東口等著她。他會從那個永遠坐在竹椅上的老太太那裏,買一瓶汽水和一包白盒的驕子煙。汽水和驕子煙都是橘子味的,驕子煙過濾嘴的海綿正中央,有一個橙色圓點,像聯係著她和他之間的那條纖弱的線索。老太太的攤子,其實隻是一個小小的圓形簸箕。她一直覺得,他可能是老太太整晚唯一的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