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文化較高的人,他們也具有一定的對話能力,能夠將自己的知識凝聚成爆發力而達到一種“文化人”的效果。
對於性格怪癖的人,他們能啟開對方的心靈之鎖,讓他人覺得較為善解人意;對於性格內向冷漠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熱情去溫暖對方,使其冷漠的臉孔變得線條柔和。即使是品質欠佳的小人,他們也能沉著應付。
八麵玲瓏的人喜歡琢磨別人的性格、心理,並且會考慮如何與他們打交道才是最合適的。他們長此以往的訓練,也就“功底”紮實,能輕鬆自如地應付形形**的人,大大小小的場合。
八麵玲瓏,會使生活變得和諧、舒服。雖然,在這紛繁複雜的人生中,會有深深淺淺的誤解和傷害,但是,誤解自有消除的方式,傷害也能漸漸淡化。人生就需要解開一個一個的結,淡化或者消除一道一道的坎。
八麵玲瓏是一種圓潤通融的處世態度,也是一種很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它能使你與他人都少卻許多煩惱和痛苦。當然,八麵玲瓏是人生中不斷錘煉才達到的境界,需要長久的實踐和努力。
毅力的強弱,足以影響一個人的前途。毅力是應付困難的工具,毅力強,則你的智力、能力即使較差,也能克服困難,而使你達到成功之途。古人曾說:“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又說:“勉強而行之。”無非是表示毅力能夠堅強,就能達到“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的境界。毅力堅強就是至誠,能至誠必能久征,“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征是毅力堅強的第一結果,博厚是毅力堅強的第二結果,高明是毅力堅強的第三結果。征是成功的第一步,博厚是第二步,高明是第三步,總而言之,有毅力總會成功的。成功可分三步,也就是說毅力的強度可分三等。你希望能得到多少成功,就看你有多少毅力。中庸的要點,完全在於闡發毅力的重要性,並就哲理的根據,保證你的毅力,絕不會白白花費掉。毅力是從哪裏產生力量的呢?就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對於困難的演化,《中庸》分析得十分清楚:“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形著明動變化是困難演變的六步演化,也就是向你保證,隻要花一分毅力,就能得到一分成果,絕不是最後的毅力才有成果,以前的毅力卻是無用的。
毅力堅強的人,最易引起別人的同情與敬佩。某公司,常利用休息日,組織職員參加爬山運動,來鍛煉個人的體格。年輕同事,當然高興報名參加,但中年以上的人,多數已無此興趣,而某乙卻毅然決然參加了。因為年齡的關係,體力已差,某乙便落到年輕人的後麵。而在年輕人當中,有的早已捷足先登,有的卻在中途就折回去了,但某乙還是努力地向上爬,雖然累得汗流浹背,氣喘如牛,而終於爬到了山頂。其上司,非常讚許某乙的毅力,有一天,便親自到某乙家去訪問他,閑談之餘,更覺某乙的精神令人欽佩,於是就讓某乙擔任他的秘書。某乙辦事,也如他的爬山一般百折不撓,工作成績自然也就勝人一籌了。
所以你不必問前途困難有多少,隻要問你的毅力是否始終不斷就夠了。比如炸山開路,你不停地炸,再回頭看看已炸成的路,證明你的用力,絲毫沒有白費,卻不必估計未炸的石壁還有多厚,幾日炸不完,就花上幾個月的工夫,幾個月炸不完,就用幾年的時間去炸。前麵的石壁,越炸越薄,而你的毅力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以不盡不竭的毅力來對越炸越薄的石壁,則勝券在握,哪裏還會氣餒,哪裏還會失敗呢!
從表麵上看,經商難免言商,追求盡可能高的利潤,而文化人本來恥於言利言商,二者似乎是不相容的。其實並非全部如此。
第一,文化和經濟有相通之處,比如中國儒家的思想學說、道德觀念對於現代的經濟管理和社會經濟發展也有積極影響。如今很多成功的海外華商都信奉儒學教義。具有儒商風範。他們的高明之處在於,深知做生意和做人一樣,都要講德行,高貴不淫,生活節儉;在商務交際中重信譽,守信用,以誠待人;在經商經營中,他們重視天時、地利、人和的關係,能以仁愛之心對待同事員工,使企業內部團結一致,充滿祥和的瑞氣。
第二,商人多一點書卷氣,不僅能夠在交際中多一些談話趣味,容易給人以信任感,更重要的是本人也多幾分自信和選擇,在交際中善進善退,應付自如。在現代社會中,商界也頗講究知識、修養和格調。生意做得越大,對此要求就越高,慕名慕才而來做的生意就越多。而知名度也更明顯體現出一種商業價值,在這種情況下,生意人本身的文化修養在商務交際中的意義就越來越大,成為一種看不見的財富。
其實,具有學者風範又精通經商之道的人在中國古已有之。像子貢、範蠡、司馬相如等,都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儒商。到了明、清之際,中國手工業發達,商品經濟開始萌芽,儒與商的結合就更加密切了,很多儒士經商取得很大成功,名聲大振。而在商界,做生意不忘“雅好詩書”,互相詩文酬唱,形成了中國文化中獨特的儒商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