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必要的學習是提升自己的一種手段。
有這樣一個故事:
張雨和李琦差不多同時受雇於一家超級市場,開始大家都一樣,從最底層幹起。可不久張雨受到總經理青睞,一再被提升,從領班直到部門經理。李琦卻像被人遺忘了一般,還在最底層混。終於有一天李琦忍無可忍,向總經理提出辭呈,並痛斥總經理狗眼看人,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拔那些吹牛拍馬的人。
總經理耐心地聽著,他了解這個小夥子,工作肯吃苦,但似乎缺了點什麼,缺什麼呢?三言兩語說不清楚,說清楚了他也不服,看來……他忽然有了個主意。
“李琦,”總經理說,“你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
李琦很快從集市回來說,剛才集市上隻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一車大約有多少袋,多少斤?”總經理問。
李琦又跑去,回來後說有40袋。
“價格是多少?”李琦再次跑到集上。
總經理望著跑得氣喘籲籲的他說:“請休息一會吧,看看張雨是怎麼做的。”說完叫來張雨對他說:“張雨先生,你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
張雨很快從集市回來了,彙報說到現在為止隻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有40袋,價格適中,質量很好,他帶回幾個讓總經理看看。這個農民過一會還將弄幾箱西紅柿上市,據他看價格還公道,可以進一些貨。想這種價格的西紅柿總經理大約會要,所以他不僅帶回了幾個西紅柿做樣品,而且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麵等回話呢。
總經理看看臉紅的李琦,誠懇地說:“職位的升遷是要靠能力。不過眼下,你還得學一段時間,看看別人都是怎麼做的。”
這則小故事告訴大家以能論職的同時,也明白地告訴我們,要想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須學習,向他人學習。
在民間,父母訓斥子女不會辦事時,在單位裏,領導訓斥員工不會辦事時,常說這樣的話:“你沒吃過肥豬肉,你還沒見過肥豬走嗎?人家別人是怎樣辦事的,你就沒看到?你就學不會?”這樣的話雖然有點難聽,但卻清楚地點明了一個簡明而實用的常理:那就是通過觀察,可以學到很多辦事的能力。
當然,一個人辦事是否周全、細致、圓滑,固然與他的天生素質有關係,但這不是絕對的素質問題,有很多東西都是經過後天的學習、培養、鍛煉出來的。
常言說,留心處處皆學問。生活中,工作中,我們身邊能說會道、會辦事的人很多,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應該是我們所應注意觀察和學習的。看他們怎樣與領導說話,看他們怎樣求同事幫忙,看領導怎樣給下屬安排工作,怎樣批評下屬等等。然後,動動腦筋分析一下他們為什麼這樣做,觀察一下這樣做所達到的效果怎樣。那麼,成功方麵的,我們應盡量去借鑒,吸收,失敗方麵的,我們盡量去避免。著名美籍華裔舞蹈家孟某對上海某大酒店的一位門廳服務員,就曾做過細心的觀察。他第一次到該酒店,這位服務員向他微笑致意:“您好!歡迎您光臨我們酒店。”第二次來店,這位服務員認出他來,邊行禮邊說:“孟先生,歡迎你再次到來,我們經理有安排,請上樓。”隨即陪同孟先生上了樓。時隔數日,當孟先生第三次踏入酒店大門時,那位服務員脫口而出:“歡迎您又一次光臨。”孟先生十分高興地稱讚這位服務員:“不呆板,不機械,很有水平!”
這位服務員當受如此表揚。他並非學舌鸚鵡,見客隻會一聲“歡迎光臨”,而能根據實際情境的變化運用不同的客套話,表現出他對工作的熱愛和說話的藝術。
顯然,這位服務員的服務水平是值得他的同行們去觀察、學習的。也隻有向這樣能夠隨機應變的人學習,才能會使自己的說話能力、辦事能力得到提高。
香港著名富豪李嘉誠就非常注意培養他的兒子觀察學習別人的說話藝術及辦事能力。每當有重要的會議,會見重要的客人,處理公司的一些問題時,他總是讓他的兒子在一旁觀察,頃聽,領會。也正因為他對兒子的悉心培養,才使得他的兩個兒子在今天從容地支撐並發展起他的經濟王國。
平常,我們觀察學習他人的機會很多,親自鍛煉的機會也很多。在家庭裏,來了客人,怎樣應酬才讓客人滿意;在單位裏,看客戶怎樣與領導洽談;到酒店裏宴請客人,看服務員如何招待等等,隻有處處留心,認真觀察學習,才能提高我們的辦事能力。
有的人屬於很有人緣的人,自己的同事、同學、朋友等關係都處得很好,對於妻子的親朋好友也處得比妻子自己還好。
有人緣的人大多擅長八麵玲瓏處關係,他們頗為善於用多種方式去對付不同文化、性格、氣質、心理習慣、興趣愛好的人。
對於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他們往往能用很生活化、很直白的語言去交流。他們能很快地發現對方身上所具有的優點和長處,謙虛而真誠地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