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要不斷向別人學習(3 / 3)

可見,具有儒商風範在商務交際中很有優勢。就是根據常理來說,誰都不怎麼喜歡毫無趣味、滿身都散發出銅臭的人。因此生意雖然是生意,但是人在做生意中總喜歡多一分別的趣味,給人生多添一種風采。

當然,要有儒商風範,就必須時時處處注意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知識水平,這是不言自明的了。

在辦事時,還可以巧妙地利用人的攀龍附鳳之心。當你身邊實在沒有合適的說客幫忙時,也可以從名人中拉一拉,借用一下他的地位和聲望,充當你與被求者溝通的媒介。

攀龍附鳳之心大部分世人都有,誰不希望有個聲名顯赫的朋友,一個明星,或者隨便什麼大人物。如果能躋身於他們的行列,自己也便沾上了榮耀,在別人眼裏也就身價大增了。

有位阿拉伯人名叫艾布杜,本來窮困潦倒,身無分文,就是使用了這種手段,廣求於天下,不但求來許多名人做朋友,還為自己求來了百萬家財。

艾布杜在他的簽名簿裏貼有許多世界名人的照片,再模仿名人的親筆字,簽寫在照片底下,艾布杜便帶著這幾本簽名簿浪跡環宇,登門造訪工商巨子和好名的富翁。

“我是因仰慕您而千裏迢迢從沙漠地阿拉伯前來拜訪您的,請您貼一張玉照在這本《世界名人錄》上,再請您簽上大名,我們會加上簡介,等它出版後,我會立即寄贈一冊……”

被他拜訪的富豪,一看到其中的照片和簽名都是當代世界的名人時,會有什麼反應呢?人都是好名的,尤其是有錢人更愛虛名。因此,多數的人都心甘情願地簽下大名,並提供照片。

又由於這些人有的是錢,又喜歡擺闊,一想到能跟世界名人排名在一起,便感到無限風光,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毫不吝惜付給艾布杜一筆為數可觀的金錢。

每本簽名簿的出版成本不過是一兩美元。而富人所給的報酬,卻往往超過上千元美金。艾布杜整整花了6年的時間,旅行96個國家,提供給他照片與簽名的共有2萬多人。給他的酬勞最多的2萬美元,最少的也有50美元,總計收入大約500萬美元。

如果你覺得這位阿拉伯人的做法有些厚顏無恥,近似招搖撞騙,那麼讓我們再看一個例子。這個故事是美國黑人出版家約翰遜的親身經曆,讀來甚至有些令人感動:

有一次,我就是用這個做法招徠真尼斯無線電公司的廣告的,當時真尼斯公司的頭頭是麥克唐納,他是一個精明能幹的總經理。我寫信給他,要求和他麵談真尼斯公司廣告在黑人社區中的利害關係,麥克唐納馬上回信說:“來函收悉,但不能與你見麵,因為我不分管廣告。”

我不能讓麥克唐納用那官腔式的回信來避開我,我拒絕投降。

答案是再清楚不過的:他管的是政策,相信也包括廣告政策。我再次給他寫信,問問我可否去見他,交談一下關於在黑人社區所執行的廣告政策。

“你真是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年輕人,我將接見你。但是,如果你要談在你的刊物上安排廣告的話,我就立即中止接見。”他回信說。

於是就出現一個新問題。我們該談什麼呢?

我翻閱美國名人錄,發現麥克唐納是一位探險家,在亨生和皮裏準將到達北極那次聞名探險之後的幾年,他也去過北極。亨生是個黑人,曾經將他的經驗寫成書。

這是個我急需的機會。我讓我們在紐約的編輯去找亨生,求他在一本他的書上親筆簽名,好送給麥克唐納。我還想起亨生的事跡是寫故事的好題材,這樣我就從未出版的七月號《烏檀》月刊中抽掉一篇文章,以一篇簡介亨生的文章代替它。

我剛步入麥克唐納的辦公室,他第一句話就說:“看見那邊那隻雪鞋沒有?那是亨生給我的。我把他當做朋友。你熟悉他寫的那本書吧?”

“熟悉。剛好我這兒有一本。他還特地在書上為你簽了名。”

麥克唐納翻閱那本書,接著,他帶著挑戰的口吻說:“你出版了一份黑人雜誌。依我看,這份雜誌上應該有一篇介紹像亨生這樣人物的文章。”

我表示同意他的意見,並將一本七月號的雜誌遞給他。他翻閱那本雜誌,並點頭讚許。我告訴他說,我創辦這份雜誌就是為了弘揚像亨生那樣,克服重重困難而達到最高理想的人的成就。

“你知道,我看不出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在這份雜誌上刊登廣告。”他說。很顯然,約翰遜的目的達到了。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