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張錫瑗媽媽(1 / 3)

第二十五章 張錫瑗媽媽

1989年夏天,在離北京不遠的避暑勝地北戴河,我去看望了張聞天的夫人,老紅軍劉英媽媽。

劉英媽媽告訴我:“我認識你爸爸可早咧!”

那是1928年,湖南省委在白色恐怖中受到嚴重破壞,省委書記也犧牲了。湖南黨的組織就派劉英到上海,找中央。劉英千辛萬苦地來到上海,找到了周恩來,湖南的黨組織找到了黨中央。

劉英是在1925年“五卅”運動時,由當時的湖南省委書記李維漢發展入黨的。到了上海後,李維漢就讓劉英住到他的家裏,假裝成他的姨妹子。

劉英媽媽說:“那時候周恩來經常來找李維漢談問題,每次都帶著小平同誌,他們就在李維漢的家裏開會,那時候黨中央總書記是向忠發,中央還有瞿秋白、李立三、周恩來和李維漢。李維漢分管湖南的工作。”

劉英媽媽笑著對我說:“我就是這樣認識小平同誌的。1928年,他二十四歲,我二十三歲,大家都喜歡開個玩笑,所以一下子就熟了。我連問也沒問他是幹什麼的,就小平、小平地叫開了。那時候他很活躍,愛說愛笑。我記得寫東西的都是他,很隨便的一個人。”

父親在我們眼裏,人很內向,話不多,又慈祥又嚴厲。隻有當他在他的老同誌、老朋友之間時,才話也很多,聲也很大,還常常哈哈大笑。對於我們來說,真是要憑點想像力,才能想像得出一個活躍開朗、愛說愛笑的年輕的鄧小平的形象。

父親那時候心境開朗,是有原因的。一是到了上海後,黨的工作逐步得到了恢複。還有一個原因,父親於1928年春天,結婚了。

大家一定還記得,在第二十一章裏,我提到過一個父親在莫斯科的同學,張錫瑗。

在莫斯科時,一個是從國內來的十九歲的共產黨員,一個是從法國來的二十一歲的共產黨員,兩人同學不同班,相互很熟識,印象也很好。那時候他們的任務是學習,專心致誌地學習,還要同國民黨右派作鬥爭。因此,同學就是同學,並未有感情的發展。

1927年,父親回國後不久即遭遇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他從西安到了武漢,進入武漢的黨中央當秘書。這時,他驚喜地遇到一個人,就是剛剛從莫斯科回國的張錫瑗。

張錫瑗於1927年秋天,約在八、九月間,經過蒙古回國。回國後她參加領導了一次保定的鐵路工人罷工運動。這次罷工的籌劃領導工作,自始至終是在張家進行的,因此連張錫瑗當時隻有八歲的小弟弟都印象很深。此次罷工後,張錫瑗到了武漢,在武漢中央的秘書處工作。在這裏父親和她老同學相遇,必有一番喜悅。

不久,武漢中央遷往上海,父親到了上海,張錫瑗也到了上海,而且就在父親下屬的秘書處裏工作。

1928年剛過年不久,父親和張錫瑗結婚了。父親不到二十四歲,張錫瑗不到二十二歲。

為了慶祝這對年輕的革命者喜結良緣,中央的同誌們特地在上海廣西中路一個叫聚豐園的四川館子辦了酒席。周恩來、鄧穎超、李維漢、王若飛等在中央的大部分人都參加了,共有三十多人。

當時曾參加吃喜酒的鄭超麟老人對我說:“因為上海比較鬆(1928年10月以前),所以可以辦酒席,還有幾個在中央工作的同誌也是這樣辦喜酒結的婚。”鄭超麟已經九十一歲了,可他還記得清清楚楚:“張錫瑗人長得很漂亮,個子不高,是保定第二女子師範的學生,和李培之(王若飛的夫人)一道鬧學潮的,在武漢也作過秘密工作。張錫瑗的朋友很多,當時也有其他的人追求她,可她和你爸爸結了婚。後來我住在一個叫王少興的人家裏,你爸爸在西北軍裏認識王,他和張錫瑗常到王少興那裏去看他,因此我常見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