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巴蜀情
四川,人稱“天府之國”,古為巴蜀之地。
四川的文明史,真可謂古老而悠久。距今二百萬年前,便有人類的祖先在那裏繁衍生息。後來,在現在四川的東部和中西部,形成了巴蜀兩個小國。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牧野會盟,巴蜀兩國曾經參加,共伐商紂。戰國後期,巴蜀兩國間發生矛盾,其時正值北方強國秦國兼並天下。秦惠文王趁巴蜀嫌隙之際,揮軍南下,先行伐蜀,繼而滅巴。公元前316年,巴蜀正式並於秦國。不久,秦便在今重慶附近和成都地區設立了巴蜀二郡。從此,巴蜀之地乃歸於中華大統。
四川得名於宋。宋置川峽路,後分置益、梓、利、夔四路,總稱四川路。到了清朝,正式命名為四川省。
四川物產豐富。由於氣候溫濕,四季分明,因此最宜農作物生長。自古以來,四川盆地便以糧倉著稱,許多軍事家都曾在此屯田養兵。巴蜀之地盛產稻米、絲麻、水果、茶葉、井鹽。自宋代以來,其紡織、井鹽、瓷器和冶金諸方麵就已有相當的發展。
四川人傑地靈。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出現過司馬相如這樣才華橫溢的辭賦大家。許許多多的文人名士都曾活躍在巴蜀這一曆史舞台,其中有唐代詩壇泰鬥李白、杜甫,三國鼎足人物劉備、諸葛孔明,戰國水利巨匠李冰父子……。巴蜀之人會種田,會養蠶,會冶礦,會織縑,向以吃苦耐勞、勤勞樸實著稱於世。
平原山脈滋養了肌膚,
長江諸川潤育著魂魄。
作為一個四川人,你怎麼能夠不熱愛這片土地,怎麼能不為之而感到驕傲呢!
中國人沒有不知道四川的,連一些外國人也知道四川的大名。但是,說起我們的家鄉,廣安縣,就是大有名之中的小無名,真正的鮮為人知了。
我們家的人都自稱四川人,隻有對四川人才會自稱廣安人。
廣安在四川省會成都以東二百多公裏,長江重鎮重慶以北一百公裏處,今屬南充專區。這個地方至今仍不通鐵路,主要靠陸路與水路通行。這裏是成都平原的邊沿,屬丘陵地帶。土地不算貧瘠,但並非富裕發達之地。所幸一條渠江浩浩蕩蕩穿流而下,縱貫全縣。
廣安古屬梁州地界。在這一地區生活著的先民為斝族人。斝人和其他一些土著部落民族,共同創造了這一地區的先巴文化。
春秋晚期,原在漢水中遊一帶生息的巴族人遷入,遂在川東建立了巴國。巴族,自稱太斝伏羲氏的後代,自古活動在漢水流域中遊一帶,殷商中葉戰敗於殷,便向殷納貢稱臣。殷朝末年,巴人不堪屈辱,參加了周武王的伐商之戰。巴師曾為前鋒,剽勇善戰。周王朝建立後,巴被封為諸侯。武王封其宗族中姬姓人士於巴,號為子爵。春秋時代,南方大國楚國崛起。巴國在與楚國數度攻伐之後,終於戰敗,遂離開漢水流域,舉族徙遷,最後落足於川東地區。巴人與川東各土著民族融合,建立了以部落聯盟為基礎的奴隸製國家——巴國,直到公元前316年為秦所滅。
戰國時期,廣安已屬巴國,由於其先人為斝族人,於是在此設有城。巴為秦滅後,秦在今廣安設縣,名宕渠縣,屬巴郡管轄。五代改宕渠為始安,隋複斝城,唐稱渠江,到宋以後,始為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