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婦女運動內部也有人懷疑理性危機的說法懷疑僅憑感覺、詩、神秘的沉默就能夠取代埋性。這沖觀點認為,發生了危機的並不是工具理性的可信性,而是它一向擁有的特權地位,是工具理性的統治程度。女權主義不應當從根本上否定理性,而應當反對理性的狹義的工具概念,以及過去人們加在理性問題上的性別歸屬——理性是有性別的,它是屬於男性的。
最後,看一看女權主義認識論是如何為非理性和主觀性正名的。麵對著哲學和科學中那種排斥和仇視婦女的傳統,女權主義者發明出新的茸適當地了解世界的方法。一些女權主義者認為,休謨的認識論同這種新的女權主義的認識論最為接近,因為他主張將道德與美的判斷同事實與數學的判斷結合起來。
在西方文化中占統治地位的實證主義把知識對象劃分為兩個論域,即事實的論域與價值的論域。它認為,價值判斷是不能夠被證實的,因此是無意義的,不應當讓價值判斷來歪曲事實。它認為,科學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事實這論域中發現事物形成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實證主義方法不僅要適用於自然科學,還要適用於人文社會科學。這一認識論的前提是:假設存在著一沖普遍的、同質的和基本的人性。但是,女權主義認識、論卻汄為,人是社會的產物,是曆史的變量,是被權力關係塑造出來的,不是天生如此一成不變的本質的存在。
女權主義認識論認為,客觀主義的認識論是危險的,解決這種危險的辦法是把主觀性考慮進來。它在爭論中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有政治導向的政治學研究能夠得出比價值中立的生物學、社會科學硏究更加準確的結果?為什麼那些為女人而做的研究能夠解答其他自然和社會關係的何題?它的冋答是:人的社會經驗不是性刖中立的,因為它是有性別的人們的實踐。
在一呰認識論的具體問題上,女權主義也向傳統認識論提出了挑戰。例如,女權主義科學哲學家凱勒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科學界在單因性關係和交互作用這兩類對事物的解釋中特別偏愛單因論,總要為複雜的現象尋找一個最主要的影響因素;為什麼在線性簡化論和互動論當中它也總是偏愛前者。
福柯的認識論同女權主義的認識論十分接近,主要是他那種被壓抑的話語的感覺與女權主義十分接近。但有些女權主義者提出,女權主義應當超越福柯,要從理論上說明有這樣一種可能性,即人可以擁有一種非話語的感覺,這將是人的主觀性的最終勝利。她們說:我們必須緊緊抓住自己那些難以用語言加以表達的感覺。
談到女權主義的方法論,不能不首先提到獲得許多女權主義者竭誠讚賞的一個關於女權主義研究的定義,那就是:對女牲的硏究;由女性來做的研究;為女性而做的研究。
另一種與此類似的提法是:由女性來做的研究,關於女性的研究,為女性而做的研究。由此現之,女權主義方法論完全不害怕被人攻擊為不客觀、不科學,反倒對自己的傾向性直言不諱。
有一種傳統觀念認為,隻有男性可以擁有知識,女性隻能擁有經驗,而經驗的價值是低於知識的。可是女權主義的研究堅守主觀性和個人經驗的價值。有女權主義者主張:所謂女權主義的研究絕對是並且必須是由女性聽做的研究因為在女權意識和女權主義之間有著直接的聯係7⑷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男人雖然可以支持女權主義,但不可以成為女權主義者,因為他們缺乏女性的經驗。
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男人也可以成為女權主義者,也可以擁有女權視角。有人甚至認為,男人研究婦女會更客觀,其結果更加可信,也更容易得到認真的對特。這就像由白人來研究黑人的家庭,就比由黑人來研究同一題目被人認為會更少偏差;相反,由黑人來研究白人則不但不會被人認為較少偏差,而旦會被視為出於黑人視角。按照這一邏輯,似乎高等的群體可以硏究低等的群體,其結果會被視為更加可信。比如,男人研究女人;白人研究黑人;異性戀研究同性戀。這種把人群分等級的作法肯定是錯誤的,但是如果隻分內外不分上下地看,由圈外人來研究某一群體似乎的確比圈內人來研究好些,前者至少不應當比後者更差,如果不會更好的話。當然他們必須首先克眼對硏究對象的偏見以及對研究對象不熟悉的弱點。可是,又有多少研究者在研究某一事物之前對它已經是非常熟悉的呢?
女權主義研究對方法論領域的貢獻可以被概括為兩個方麵,一個是研究領域的拓寬;另一個是研究方法的創新。女權主義的研究開拓了如下研究領域和新方法:第一,對特殊群體的硏究,例如對上層婦女的研究;對農場農婦的研究:對日裔美國婦女的硏究;對美國南部奴隸婦女的研究;對美國印地安混血兒的研究;美國社會學家芭麗研究了性奴隸現象;還有人類學家研究了印地安醫師,研究了世界著名的女恐怖主義者等等。第二,對特殊行為的硏究,例如,對養家這一行為的研究,對改進社區環境的研究。第三,開創了研究資料的新形式,例如,關於女性的主觀社會經驗的資料;關於女性主觀自我的資料等。
女權主義的跨文化研究也有其獨特之點:首先,它承認文化獨特性的重要性;,其次,它強調深入研究異文化的必要性;再次,它強調處於不同文化中的婦女之間的共性;最後,它強調對研究資料作批判評價的必要性。它待別注重對女權主義研究中種族中心主義的批判,反對忽略第三世界婦女的傾向,批判那種以西方的中產階級白種女性為全世界婦女的代表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