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的關注點 6 關於認識論與方法論問題
女權主義的認識論所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究竟有沒有可能創造出一種獨立於一般認識論的女權主義認識論。女權主義認識論是女權主義與哲學十分艱辛的結合過程的產物。目前,雖然女權主義認識論這一新概念已得到承認,但不少人仍然認為,女權主義認識論哲學家與職業哲學家不同;女權主義認識論與正當的認識論不同,總的看來,女權主義認識論還沒有被知識理論的正式圈子所接受。
女權主義的認識論是對男性中心認識論的批判。其批判矛頭指向客觀性,理性,倫理的中立性以及價值中立的抻話。當女權主義者討論到理性問題時,總要追溯到亞裏士多德的理性觀念,他把奴隸和女人視為理性不健全者,認為根本不值得對她們做出評論;他倒是曾講到過理性和感情如何共同造就了身心健康的個人,可借理性的概念一直是性別化的:理性化的男人和感倩化的女人。
女權主義認識論對理性和客觀性的批判有這樣幾個角度:首先,它認為所謂理性和客觀性的認知主體是男性中心的,所以並不是真正客觀的;其次,它認為純粹的客現性是不可能的;最後,它為非理性和主觀性正名。
首先,關於認知主體。女權主義指出,那狴自以為獨立客觀的認知主體實際上是一個小小的待權群體他們是一群受過教育的、通常是富有的白種男人;女權主義批判了他們所謂的客觀性、價值中立和普遍性,認為這些都是以男性為中心設計出來的,是根據典型的中產階級白沖男性的經驗設計的;它壓抑了這樣一種可能性,即認知者的性別在認識論上是重要的,女權主義認識論反對後實證主義,反對以實證調査作為獲得知識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的觀點,不相信對事物普遍適用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是可以被發現和確定的。並且認為,隻要這種觀點還在大行其道,就不可能有女權主義認識論的地位她們認為,男性把自己對世界的描述混同於絕對真理,把男性的偏差隱藏在中立和客觀的表象之下。
女權主義認識論措出,西方哲學中所謂的理性和客觀性排斥了女性和下層階級的經驗與特點,其中包括情感,事物間的聯係,實踐的感受和特殊性。它是係統地排斥他者的產物。女權主義主張權力的分散,她們認為,過去認知主體男性的主體地位的喪失,使他們對文化少數派感到恐懼,他們拚命反對後現代主義,為自己特權化的認知地位辯護;他們拚命排斥女性、有色人種、下層階級和同性戀。女權主義認識論因此特別提出,應當將以下五種因素中處於不利地位的人群加進汄識的主體中去,它們是:性別、種族、民族、階級和性傾向。女權主義認識論批評過去那些被公認的客觀的科學對女性生活和身體的描述中的許多。
女權主義不僅抨擊男權主義認知主體。認為他們不可能客現;而且讚美處於邊緣地位的認知主體,認為這一地位對認知過程有利。有關在認識論中存在著特權地位與邊緣地位的理論並不是女權主義首創的6西方女權主義運動的第二次浪潮將這一理論的發明權,他們雖然否定了馬克思把認識的特權陚予無產階級這一個階級的作法隻有這一個階級由於其所處地位才能認識到社會的發展規律但他們仍然相信。處於社會邊緣地位的人與那些處於社會中心地位的人們相比,在認識論上更為有利,也就是更容易看到事情的真相。事實上,不少女權主義者講到婦女時,就像馬克思講到無產階級時一樣,用的萣同一種敘述模式。由於女權主義認識論強調認知主體的立場,因此又被稱為立場認識論。
其次,關於客觀性究競有允可能。女權主義者向傳統的男權主義認識論提出挑戰,她們在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揭示出,所謂客觀牲往往不過是皇帝的新衣。她們認為,當今世界上占據統治地位的現代汄識論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啟蒙主義;自歐洲的啟蒙運動以來,理性的概念就超越了其他一切概念,占據了統治的地位,人們全都相信人性的進步和相信科學方法在發現真理方而的至高無上的地位。社會枓學對公眾關孓什麼是真理、如何發現真理一直有著持久而強大的影響力。在西方思想界一句是理性高十感情,客觀高於主觀,精神高於肉體。隨後,它同實證主義一實驗主義原則琨合在一起,自我認定為純悴客觀和價值中立的認識論。在最近的20年間,由於後現代主義的出現,人們對純粹的客觀性產生懷疑,並圍繞客觀性這個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其中包括究竟什麼是客觀的,什麼不是客觀的;我們需不需要去追求客觀性;我們是否有可能得到客觀性:我竹如何得到客規性;等等。在這爭論中,雙方的分野是:實證論者對目的論者;客觀論者對解釋論者;現實主義者對結構主義者其中包括後結構主義者女權主義認識論對於觀察的客觀性質疑,認為人的偏見與預期會影響到觀察的結果。她們引用一個研究的結果來說明這一觀點,在這項研究裏,觀察者被要求數扁形蟲蠕動的次數。研究者讓一半觀察者預期有大量的蠕動,讓另一半觀察者預期有很少的蠕動,結果前者比後者報告蠕動的次數多一倍這一研究結果被解釋為,你預期什麼就會觀察到什麼。
女權主義認識論批判了客觀主義認識論的五大前提:第一,方法、程序和技術被當作價值中立的工具;第二,知識是有範圍、分領域的;第三,存在著判斷某種知識的有效性與真實性的標準;第四,知識是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永恒真理;第五,盡管知識是由個人獲得的,但它卻不是獨特的和個人的,而是具有普遍性的。
女權主義認識論認為,人文社會科學中出現的理性危機是發人深省的,它具有認識論、方法論和政治的含義。它認為,危機發生的主要原因來自精抻及純梓慨念超越肉體的曆史特權。理性危機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硏究的客觀生不再令人倌眼;像自然科學模式一樣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實際上是不可能獲得的:長期以來,以人類為對象的枓學研究試圖產生實證主義版本的人類科學,典型的例子有行為心理學和統計社會學,試圖把研究對象一人性一縮小為物質對象,但並不是十分成功的;人文社會科學日益麵臨著理性自我認知的不可能性,這是一個兩難命題如果不能排除自我,理性中就必定含有非理性的內核;知識無法理解自身作為知識的自我發展過程;不可能在相互競爭的由不同立場產電出來的方法和範式中作出理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