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心理學與命理學(2 / 2)

漢文化有概念、形式、範疇籠統,不明確的現象,不像西方文化明確清晰,狹義具體。中醫學被詬病就在這裏。

究其原因還是漢文化概念、形式、範疇含糊的問題。其實漢文化的“陰”有廣義的“精神”含義,而“陽”泛指“物質”。哲學的唯物論和唯心論其實就是漢文化的陰陽論和陽陰論,隻是漢文化在概念、形式、範疇上不夠具體嚴謹,所以在文化表述上就顯得辭不達意了。

其實就思想方法、文化精神而言並沒有限定界麵,文化傳播是普遍性、廣泛性的,具有很強的流通性。文化是相通的,並沒有一種文化必須占領另一文化陣地之說,但文化融合是曆史進程中非常常見的現象。

心理學有官方認可的合法身份,而命理學還在犄角旮旯間徘徊,不知何才能成為一門真正供人學習應用的學問,進入學術殿堂。就心理學與命理學在社會實際應用而言,命理學要比心理學來得快、效果好。更適合探索心靈預期,更容易醫治心理疾病。

命理學與心理學其實都是探索和研究“無+”的概念、形式、範疇,探索和研究“看似無實則是有”的東西,不同的是命理學在學理上更認同物質決定精神,也就是命中注定“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命理學遵循自然規律,認為人生來就有一條既定的軌道,人一生行走這條既定軌道上無論怎樣努力你也擺脫不了既定吉凶禍福的事實。

而心理學認為人定勝天,不維天命。人類是受精神支配肉體行為的產物。人類有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等涉及精神、心靈活動的東西,人受精神、心靈支配有個性傾向性,並因此推動人體活動係統,實現個性趨向和自我追求,達成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等在社會實踐中的應用。

心理學本質是探索和研究精神、靈魂的學問,不是科學,是哲學的一部分,專一探索和研究靈魂和精神的“看似無實則是有”的概念、形式和範疇。但是西方人把它作為一門科學來研究,並認定精神、靈魂是真實存在的東西,這一點西方人要比東方人更理性,更智慧。

西方文化的精神、靈魂其實就是中醫學的“氣和神”,中醫認為人體有一套完整的氣運功能,它是由肺氣和脾氣兩部分構成的,肺氣主外,脾氣主內,構成外氣運化肺腑,內氣運化心血的氣運體係。

而靈魂在希臘文中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這個與中醫學中的氣運肺腑是一個道理。因為人出生後第一需要就是氣,就是呼吸。生命依賴於呼吸,呼吸開始生命,呼吸停止,生命結束。

其實心理學與命理學的根本區別是心理學是唯心論的學問,可它高喊“靈魂不惑,人定勝天。”而命理學是唯物論的學問,可它堅稱“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https://www.biqiuge8.com/book/85256772/85375067.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