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八卦起源於黃河上遊,應該在今天京廣線以西,即今天河南西部、山西、陝西、甘肅這一區域,這裏是文王八卦的發源地,也是古代中國政治、人文、宗教多元文化政治分封製度的根。
邵雍運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會曆史變遷,得出“本諸天道,質於人事”的結論。程顥、程頤兄弟依據邵雍“本諸天道,質於人事”的思想得出“天下之物皆能窮,隻是一理”,“一物之理即萬物之理”,“萬事皆出於理”,“有理則有氣”,“理便是天道也”的學說。又說:“理無形也”、“無形為道”,“天有是理,聖人循而行之,所謂道也”。這便是他們的理。在他們這裏“理”和“道”是同等的概念。
這是中國理學的根。無論二程兄弟還是朱熹他們的理學文化觀念始終也沒有脫離這幾個字。為什麼?就因為在他們這裏“天道”與“天理”是同等的概念。
那麼什麼“天道”與“天理”?這還要從邵雍分裂的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說起。伏羲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別代表了天、地、雷、風、水、火、山、澤。
它以乾坤定南北,坎離定東西,是天南地北為序,上為天為乾,下為地為坤,左為東為離,右為西為坎。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故先天八卦數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是一個內循環的數,它的序數對宮相加之和為九數。中間數為0,又代表五或十。0象征著宇宙的元氣,是生死同耕之地。先天八卦演變過程中,首先是陰陽太極,其次是生兩儀,兩儀四象,四象生八卦,形成宇宙運動的過程和規律。
那麼先天八卦怎麼又與朱熹的理聯係到一起了呢?怎麼成了凡啥事先講理,不管你是人是物,是物是神,是神是鬼,凡事先講“理”了呢?
從朱熹講理開始。那麼理哪來?從太極循環而來,從外部引動內部發生變化規律而來,從內部變化引發外部發生改變而來,而這個內外互生互斥的圓周循環變化規律就是“天道”,天道循環,因果變換,這個變來變去的天道便是邵雍、程顥、程頤、張載、朱熹之流認定的“天理”,這個天理來源伏羲八卦的天地是一個內外互生互斥循環變化規律,乾坤定南北,坎離定東西。
從此邵雍、程顥、程頤、張載、朱熹之流算是找到了說理的理論原理了,找到了開文化曆史倒車的理論依據了,徹底把中國文化開上了返程的倒車,向周朝之前的文明進發。可以說邵雍、程顥、程頤、張載、朱熹之流給中國古典文化造成的創傷無法用文字形容,徹底把中國文明送入封閉的政治、人文、宗教環境中去了。
其後果是明朝之後中國文化再無開明、開放、進步可言,完全徹底地回到周代之前的水平,甚至還不如殷商時期的政治、人文、宗教開明、開放。為什麼?因為說理、講理、講道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沒理,不講理,沒有道理。
中國人凡事講理,又不講規矩根源就在這裏。
因為“理”是圓的,天理更圓。講理講到底就是從起點轉一圈回到原點,這裏是0,是沒理,不講理和不講道理。中國人講理不講規矩就在這裏。因為規矩是清晰明確的群、環、域、模、線性、多項式等形式,你要講規矩就要進入三維多邊界空間,拋棄混淆的、沒邊、沒角、沒線、沒模的圓形陰陽論,這樣一來,伏羲八卦(天理)就沒有生存空間了。這樣宋前文化就要重新啟用,而宋前文化講仁義道德,講規矩,講禮儀廉恥。那麼,如果回到宋前孔子的“道德論”上去,北方遊牧民族政權無端無理南侵的無賴行徑就法從文化理論上對抗,出於民族自身生存的理由,在外部侵害、欺淩、攻擊的壓力環境下,文化發生變更在所難免,拋棄孔子不合時宜的文化在所難免。但是朱熹這種不合時代發展潮流的文化改造,不但沒有讓文化進步,反而阻滯了文化的發展,最終被拍死在清末的沙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