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情況的發生一定與地球的外部條件發生巨變有關,人類在地球外部氣候條件發生巨變之後,人類的精神理念也隨之發生巨變,才成就了現代的人類。
在人類的意識沒有得到開化之前,人類體形和精神理念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也就是說人類的物質條件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早期人類就是現代人的體貌特征,隻是智力開化尚未打開罷了。
人類在六千年前一定受到外部條件突然的影響,才發生巨變,智力才突然之間開始開化,以至於在短短六千年的時間裏智力開化到認知一切的程度,這一切一定與地球的氣候變化有關。要知道我們經曆的短短六千年在地球生成的四十億年中是多麼微不足道,細微到不及一滴水擊石的瞬間。
就是如此短暫的瞬間開化了人類,那麼,六千年到一萬年前的地球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是科學家必須探索的事情,而不是宣教“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因為有可能若幹年後人類受地球外部氣候的影響而消失於地球,再一次以一種隧穿模式往來穿梭於宇宙太空,尋找下一個適宜自己生存的星球。
至於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人類,就與狗熊之所以是狗熊是一個道理。狗熊掰棒子永遠是掰一個丟一個,要讓它掰一個,夾一個,再存一個這是永遠都不可能達到的事情。因為狗熊的基因組合裏天生就沒有掰一個夾一個,再存一個的基因序列。
人類的自我意識、自由意誌、文明意識、社會意識、國家意識全部都來自人類自身,這與在物質條件下勞動創造精神意識沒有任何關係,勞動並不能改變人的本質,如果勞動能夠改變事物發展的本質,那麼我們看到的猴子也很勤勞,為什麼勤勞的猴子不能演化成人呢?
由此可見,如果人類基因組合裏沒有人類的先天意識、先天基因,單靠後天勞動,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出現現代如此智慧的人類。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理學中陰陽合同論,天人合一論應該更加符合哲學邏輯,可是為什麼西方哲學又要將事物發展的過程分為唯物論與唯心論呢?
這一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事物發展的過程本身就存在兩種不同發展變化過程,隻是存在誰在先誰在後的問題。
比如愛情、國家、意誌,領袖等。
愛情。愛是什麼,愛是人類對人與事物的專注傾向,歸於理念論(唯心論)的範疇。情是什麼?情是愛的體現,情是現實存在,情是物質條件決定意識的結果,歸於唯物論的範圍。
情是責任的具體體現,兩個人的世界有愛隻是意向,有情才有結果。當愛與情結合到一起時,才是人類靈魂升華的最高境界,這就符合“天人合一”的邏輯思維,也符合唯物論與唯心論並存的邏輯。
而國家意誌就完全是唯心論的邏輯範圍,國家是抽象的概念,意誌也是理念意圖,這兩個定義都是唯心論的範圍。國家不是物質條件決定意識的產物。因為人類力圖通過一個固定的形式來固定群體的利益時,權力意圖是明確的,政治理念是清晰的,都是在追求一種固定的政治權力模式,力圖通過這個固定的政治權力圈子來達到安全保障的目的,這一切都是意識作用下產生的物質結果,也叫意識作用物質的結果。
人有意圖才有依賴意識,“人類天性就具備‘公勻、公正、公平’之心,這是公權產生的起點”,人有公眾依賴才會產生群體、社會、國家意識,才能產生社會和國家。可是中國人老是反向思維,認為先有國家才有人民。國家是什麼?國家隻是個概念,人民才是實體,有了人民才能有國家。
有了人民產生國家,國家理所當然的是主觀意圖決定下的物質基礎的結果,自然歸唯心論的範疇。
意誌更是如此,意誌是國家產生後人民意誌的具體體現,是意圖理念所追求的目標,必然是唯心論的範圍。人民是什麼?人民也是抽象的概念,歸於唯心論的範疇。
同樣領袖也歸於唯心論的範疇。領袖本身就是精神燈塔,領袖的一言一行都是以意識形態的方式向民眾傳達信息,民眾的行進方向就是受領袖這盞精神燈塔指引的,因此,領袖就是精神映射物質的反映。
由此可見,唯心論並不是牛鬼蛇神,並沒有那麼可怕,當人的意誌堅定於某一事物時,才是改變客觀現實的動力,才能實現某種目的。歸根結底人類以主觀意誌來改變客觀現實才是人民意識、領袖意識、國家意誌的真實體現。
通俗地說,當人的理念傾向於選擇改變現實時,社會才能發展。當然這種情況包括好的意圖,也包括壞的意圖。如建設國家,修築道路,建置城市等等;又如發動戰爭,破壞道路,拆毀城市等等。建設國家或發起戰爭的人都是以個人意誌改變客觀存在的唯心論的現實現象,自然是意誌決定了物質基礎,改變了社會的客觀存在,最終形成建設國家或發起戰爭的結果。
又如人類的靈魂與記憶。
人類的靈魂是附加於人類肉體之上的理念性的東西,有引導人類意誌的作用,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真實存在。人沒有了靈魂就是死人,就真的是隻存在物質基礎了。因此,人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的產物,代表了陰陽論的最高境界,所以人活著,就歸於唯心論的範疇。死亡了,就歸於唯物論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