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工作的問題
影響工作有以下幾個方麵:
習慣。一個人的習慣決定了生活和工作的質量。如果你是個對時間觀念很看重的人,那麼就會有一個良好的時間習慣。
思考。作為人,不能沒有思考能力,一位有經驗的人在工作前總是先思考、多分析、收集更多的資料,使工作程序有個總體框架,最後才逐步完善。缺少思考的努力不叫勤奮,叫愚蠢。
反思。要發現自己的缺點,要認真的改正錯誤,才能有所進步。學習階段更需要如此,反思就像一盞燈,使你不會走更多的彎路。
愛好。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才能使人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興趣才是挖掘智慧的源泉。搞藝術的人應該為之欣慰,藝術是不會死亡的;興趣也是,因為和大自然直接接觸,比如,畫畫、音樂、攝影等創作。有愛就有美,誰都想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提高效率,因為堅持是痛苦的,這是人的叛逆。
博愛。“博”指的是多和廣,愛好廣泛,那樣的話,生活就會充實,接觸的人和事多了,思維寬廣了,心胸開闊了,解決事情的辦法自然也就多了,看待事物也就不一樣了。
“團結就是力量”。如今到處都充滿了競爭。要想在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就必須要有一個團結的集體,上下一心,才能發揮集體無窮的力量。
目標。目標就是夢想,有夢就有希望,有愛就有力量,適當給自己定個小目標,實現目標可以產生動力,凝聚這種動力,向更高的目標進發。
性格。性格決定態度,嚴謹、認真、求實、謙虛、精益求精是必需的,同時也需要和藹、隨和、真誠、善於交流的一麵,為人和做事不能混為一談,如果說做事是硬件,那麼為人就是軟件。
總結,學會總結,是對自己經曆和工作的一種歸納,千萬不要小看。
工作中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責任
人類曆史就是一部充滿著疏忽、畏難、敷衍、偷懶、輕率的曆史,有時還伴隨著悲慘的命運。每個人都肩負著責任,對工作、家庭、親人、朋友,我們都有一定的責任,正因為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責任,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從事社會學的戴維斯說:“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生存機會。”
每一項偉大的工程都是從一片瓦片堆積而成的,任何一次成功都由一步步的積累而成的。這一磚一瓦、一跬一步的累積,都需要我們以盡職盡責的精神去一點一滴地完成它。成功的優秀人士大都是這樣的人:高度責任心,工作態度表裏如一、一絲不苟,永遠抱有激情。這樣的成功沒有一點的虛假成分,都是每個人努力獲得的。
大家都知道,身價上億的姚明是NBA賽場上的一名英雄;白發斑斑的薩默·萊德斯通是美國Viacom公司董事長,他所領導的公司在美國擁有很大的名氣;比爾·蓋茨事業輝煌,可他仍舊盡心地工作,決心把軟件賣到世界的任何角落……他們身份不同,但是,他們的人生態度有著驚人的相似:認真地對待工作,百分之百地投入工作,從來沒有想過要投機取巧,從來不會耍小聰明。
工作就意味著責任,崗位就意味著任務;在工作中少些借口,多些勤奮;麵對工作中的困難要以正確的心態迎難而上。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需要承擔責任的工作,也沒有不需要完成任務的崗位。工作的底線就是盡職盡責。
每個人的人生經曆都是有限的,在風燭殘年的時候,回想自己一生所走過的路,所做過的事,如果真正做到了問心無愧,真正履行了自己的職責,真正承擔了自己的責任,人生就不會有太多的遺憾和惋惜!
心態
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往往會從工作態度中有所影射。你的工作,就是你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與醜、可愛與可憎,全操縱在你的手裏。樂觀的人,對生活和工作充滿了熱情,不管是清理垃圾的環衛工人,還是身著一塵不染的高級職業人士,都會認為人生所賦予的每一份工作都是神聖的。對工作充滿熱忱的人,不論遇到多少艱難險阻,都會像希爾頓一樣:哪怕是洗一輩子馬桶,也要做個最優秀的洗馬桶工人!否則,對自己的工作一味的厭惡,以敷衍了事的態度對待,就不會有所成就。
選擇積極的心態,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如果選擇了消極的心態就會失敗。積極的心態可以成就人生,反之隻能虛度人生;積極的心態是成功的起點,是生命的陽光雨露,讓人的心靈成為一隻翱翔的雄鷹;選擇消極的心態,就是在放棄自己,任憑自己的肉體在地下腐爛,靈魂在地獄裏飄蕩;消極的心態是失敗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殺手,使人受製於自我設置的某種陰影;所以,要想成功,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必須以積極的心態麵對人生、麵對工作、麵對生活、麵對疾病……隻有永遠保持著積極的心態,我們才能改變命運,才能走向成功。
勤奮
懶惰能使人失去靈魂,總是想不到勤奮的念頭。天下沒有天生的勤奮之人,亦沒有注定的懶惰。當這種不好的態度成為了習慣,他對工作和生活也就失去了興趣。如果一個職場中的人開始了懶惰,那麼他將會以各種借口而拖拉工作,久而久之,虛度光陰不僅傷害了你的雇主,還狠狠傷害了你自己,最終,自己就在職業中迷失了方向。
敬業
做人生最美好的事,這才是真正理解了敬業的含義。隻有對職業有一種敬畏的態度,將自己的職業視為自己的生命信仰,那才是真正掌握了敬業的本質。當敬業成為一種習慣時,我們會很輕鬆的遊弋其中,把工作變成了快樂的事情。
每個職業人都應該了解什麼是敬業,如何去敬業。隻有自己的心中有敬業的精神,才能在職場中更好地發揮自己,提高自己,實現價值。它也是職場人士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
忠誠
忠誠是人類的美德,也是看守道德衛士。古語:為人謀而不忠乎?就是盡心為忠,赤誠無私,誠心盡力,它主要是個人的內在品德;誠者,信也。開心見誠,無所隱伏,一言一行,所思、所想,互相一致就是誠,就是真實不欺,尤其是不自欺,是人們互相溝通了解的根本。
在職業裏,厭惡自己的工作的人是不具備忠誠的品質,更沒有把自己的經曆融入到工作裏,在他的感覺裏,好像沒有什麼存在過似的,每天隻是得過且過。如果你是個忠誠的員工,你就不會有太多的借口,人們看到的是:勤奮,敬業、責任等一些屬於自己的人生品牌,珍惜在公司裏每一分鍾,揮發著自己是金子的光彩。
人生並不是無故的浪費,認真做好每件事也是每個人應該的人生義務,如果在自己的生活中不存在“認真”、“真誠”之類的優秀因素,那麼我們的人生是荒涼貧瘠的,也就沒有了人生的意義和生存的價值了。
命運之輪
走過一生的漫漫之路,沒有人敢挺起腰杆地說,我就是一路鮮花一路歌而來,乘著一路陽光走過來的,從來沒有遇到過陰霾的天氣,狂風暴雨的打擊。如果因為一時的受挫就輕易地退出“人生奮鬥的戰場”,半途而廢,到頭來懊悔的隻能是你自己。如果總是因為害怕自己將要失敗而丟掉前行的勇氣,就永遠不會追求到心中的夢想。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誌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的一聲,撲到母親懷裏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隻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幹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並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命運如果存在,就具有不可改變的特性。事情因有眾多的因素影響其發展,而時間和機會隻給一次,任何一個因素的改變,事物的發展也將會改變,而時間隻有唯一性和不可逆轉性,所以人們不知道某個因素沒有產生影響的情況是什麼樣的,這就是命運。
孔子教育我們:“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矣”。實事求是地說,這裏的“天命”就是人們所說的“命運”,是不為人的意誌所轉移的。幾千年人類文明史所形成的各類宗教、哲學、文學、曆史學等等,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其核心主題都是圍繞人類的命運問題。
客觀的整體命運我們必須研究,微觀的個體的命運,包括我們個人的命運,又何嚐不需要研究呢?那麼,什麼是命運呢?漢代楊雄說:“命者,天之命也,非人為也。”《辭海》裏的解釋是:“指吉凶禍福、壽夭貴賤等,即人對之以為無可奈何的一種必然性。”
常言說“不足使人進步”。而這句話的意思就在於造成“人心不足”的“心理失衡”。人們一旦感到自己的生活不盡如人意時,心裏就會產生不平衡的現象,態度積極的人就會努力進取,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平衡。一般說來,這是正常的、積極的、情理之中的。然而,在這裏將受到質疑。
也就是說,心理失衡之後就會感到壓抑,難受;而有些人會通過自己的拚搏來撫平心裏的失衡;這時的行動都是被動的。因此,人生在世,無論你身居高位,還是凡為平民;無論你正順風駛帆,還是你正逆水行舟,都應該端正心態,珍惜每一天,不驕不躁、不卑不亢、不張揚、不頹廢,平和地麵對人生,樂觀地享受每一天。你就是你,無論何時何地,都以一種理想、平和、樂觀的心態來積極地對待生活,主動、熱情地擁抱每一個明天,才能充分發揮自我能動性和創造性,才能改善、提高自己的人生境況和生活質量。
生命的活力就在於堅持不懈地努力和進取,如果隻是從結果方麵來看,自己付出的努力與獲得的回報是成正比例的。反之亦然。但結合效率來看,回報豐厚的程度,不單與付出的多少有關,還取決於努力和進取的方向。比如,著名田徑運動員劉翔和著名舉重運動員占旭剛,110米欄奧運冠軍和曾經的舉重奧運冠軍是他們血汗付出的豐厚回報;假如把他們的運動項目換過來的話,恐怕誰都難以進入省隊,就更別說代表國家出戰奧運了。因此,人的生命在有限的時間裏活動著,把自己的目標和努力方向賦予在整個奮鬥之中,為了將來的一次成功而“審時度勢”。
一個人可以黯然,受挫,失意……而命運也會很平等地施舍給你一個寶物:那就是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這時最關鍵的就是勇氣和力量,它能令你抱著夢想,繼續以穩健的步伐走下去,去兌現自己的人生,並且有意義地去實現自身的價值。人生的魅力,在於時時可以從痛苦的陰冷角落裏啟程,走向鮮花豔照的遠途,走向沒有空白的未來。即使千帆過盡,還有滿載希冀的第1001艘船,隻要心中的夢想不滅,就不會被孤獨地拋在岸邊。
據說有一座山上有兩棵會說話的樹,其中一棵瘦小的樹在山頂望著山穀裏的另一棵高大的。一天,太陽出來了,山穀裏雲霧散盡,穀底的參天大樹伸伸懶腰,一眼就看見山頂上那棵小樹。穀底裏的樹很高興,主動打招呼說:“老弟,你好!”山頂上的樹輕蔑看了它一眼,並不理睬。它高傲地對穀底的大樹說:“如果我在你的那個位置,我比你要高大的多。”
山頂上的樹輕蔑地笑了:“老兄,我們的距離相差太遠了,我剛才所說的話你沒有聽清,別誤解我生性高傲。但我已聽出胸中貯不平之氣。身為樹,我們是同樣的。但作為種子時,一個被撒在山頂,一個被撒在穀底,這並不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按目前的差距,即使你再長一萬年,也無法達到我現在的高度。我生來就比你站得高,並沒有其他原因,這是命呀!”
穀底樹默默地聽著,山頂樹似乎還意猶未盡,繼續滔滔不絕地演說:“如果有一天,來了一個人,看見你長得高大,或者美麗,或者病態,或者因某種特別的目的,或者什麼原因也沒有,隻是一時興趣,想幹點什麼,僅憑一時之喜好,莫名其妙地就把你移植到山頂,也許從此便徹底改變了你的境況——這就是你的命運。但高處不勝寒,這一改變對於你是福還是禍,很難預料,最終的結果還要看自己的機遇和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