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八麵玲瓏,管理者必知的社交口才 合理的稱呼可以讓溝通顯得更自然
稱呼是指人們在正常交往應酬中,彼此之間所采用的稱謂語。它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是稱呼者對被稱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關係的認定,起著保持和加強各種人際關係的作用。因此,在人際溝通中,曆來重視稱呼問題。
每個人對稱呼是否恰當非常在意和敏感。尤其是初次交往,稱呼往往影響交往的效果。正確恰當的稱呼,體現了對對方的尊敬,體現了彼此之間關係的密切程度,也反映了一個人的自身教養和素質。
美國某公司有個門衛,對本職工作幹久了,生出厭倦和不滿的情緒,表現不如剛到崗位時那般認真負責,滿腔熱忱,而是一味地應付,懈怠,甚至得過且過。不久,公司上級部門派來一位新經理,這個懶散的門衛突然變得勤快、積極,還主動和人打招呼,一如從前上崗時般精神煥發。員工們為他判若兩人大惑不解,不知道他怎麼會變化如此神速。後來打聽到新經理沒花一分錢作獎勵,隻是把門衛的稱謂改成“防衛工程師”。
可見,稱呼他人為一門極為重要的事情。一個熱情、友好而得體的稱呼,能似妙言入耳,如春風拂麵,使對方頓生親切、溫馨之感。若稱呼得不妥當則很容易讓他人產生反感。
有一位陳先生一次出差廣州,他和朋友到一家餐廳吃飯,因為習慣,他隨口喊道:“小妹,給我們拿點紙巾。”讓他沒想到的是,不僅服務員遲遲不動,周圍所有的人都以不屑的眼光看著他,陳先生以為她沒有聽見,又高聲叫了一下,誰知這位服務員幹脆走開,再也不搭理他了。後來,在朋友的解釋下,他才得知“小妹”這個稱呼在廣州很敏感,特別是對一些外地打工的女孩來說,是一種鄙視和瞧不起的稱呼,也難怪陳先生稱呼人家“小妹”受到了冷遇。
稱呼他人為一門極為重要的藝術,恰當的稱呼能保證交際的順利進行。而不恰當的稱呼則會給交際帶來障礙,妨礙交際的正常進行。所以,選擇稱呼要合乎常規,要照顧被稱呼者的個人習慣,入鄉隨俗。
在日常生活中,稱呼應當親切、準確、合乎常規。
1、職務性稱呼:以交往對象的職務相稱,以示身份有別、敬意有加,這是一種最常見的稱呼。
有三種情況:稱職務、在職務前加上姓氏、在職務前加上姓名(適用於極其正式的場合)
2、職稱性稱呼:對於具有職稱者,尤其是具有高級、中級職稱者,在工作中直接以其職稱相稱。稱職稱時可以隻稱職稱、在職稱前加上姓氏、在職稱前加上姓名(適用於十分正式的場合)。
3、行業性稱呼:在工作中,有時可按行業進行稱呼。
對於從事某些特定行業的人,可直接稱呼對方的職業,如(老師、醫生、會計、律師等),也可以在職業前加上姓氏、姓名。
4、性別性稱呼:對於從事商界、服務性行業的人,一般約定俗成地按性別的不同分別稱呼“小姐”、“女士”或“先生”,“小姐”是稱未婚女性,“女士”是稱已婚女性。
5、姓名性稱呼:在工作崗位上稱呼姓名,一般限於同事、熟人之間。
有三種情況:可以直呼其名;隻呼其姓,要在姓前加上“老、大、小”等前綴;隻稱其名,不呼其姓,通常限於同性之間,尤其是上司稱呼下級、長輩稱呼晚輩,在親友、同學、鄰裏之間,也可使用這種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