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用反問來回答問題
有時當別人問到自己不知道準確答案的問題時,可用幽默的語言反問句回答他,自己表示對自己所說的懷疑,並要求對方做出評判。當然這個答案要明顯錯誤,甚至有些荒唐,以達到幽默的目的,也擺托了自己的困境。
中央電視台首次舉辦幼兒技能大賽,當時男主持人是著名相聲演員馮鞏。當女主持人問馮鞏道:“你知道3個月的嬰兒吃什麼最好?”馮鞏道:“該不會是饅頭吧?”這一幽默的反問句,不僅使他順利地度過了電視機前的尷尬,而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4. 答非所問
答非所問,是回答提問的一種回避戰術。對方提出題問,希望我們做出明確的回答,我們卻不願意回答他的問題,這時,我們可以巧妙地轉移話題,答非所問,讓對方無法得到想要得到的答案。
日本影星中野良子來到上海,有人問她:“你準備什麼時候結婚?”中野良子笑著說:“如果我結婚,就到中國度蜜月。”中野良子的婚期是個人隱私,中野良子自然不願吐露。她雖然沒有告訴婚期,卻說結婚到中國度蜜月,既遮掩過去,又表現了她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5.避實就虛的學問
避實就虛,就是避開正麵、攻擊側麵,避敵之實,攻敵之虛。可采用偷換概念,模糊回答,以問代答等方法,使巧妙迂回的情境暗生。
1981年5月5日下午3點多,美國總統裏根正由謝希德校長陪同,給正在上課的100多位複旦大學學生作即興發言:“其實,我和你們學校有密切的關係。謝校長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國史密斯學院的校友呢!”一句話使課堂氣氛更為活躍。
一位學生站起來用流暢的英語向裏根總統提問:“您在大學讀書時,是否想到有一天能成為美國總統?”
裏根聳聳肩,顯然對這問題沒有準備,一時難以正麵回答。隻見他神態白若略一沉思,就接口答道:“我學的是經濟學,我也是個球迷,可是我畢業時,美國的大學生大約有l/4要失業,所以我隻想先有個工作,於是當了體育新聞廣播員,後來又到好萊塢當了演員,這是五十年前的事了。但是,今天我當上美國總統,我認為早年學的專業幫了我的忙,體育鍛煉幫了我的忙,當然一個演員的素質也幫了我的忙。”
避實就虛是人們在回答處於被動時常用的一種戰術。當形勢對己方不利時,如果繼續與對方在原來的話題上糾纏,將會更加被動。這時應逃避戰場,重心轉移,就可以使形勢立即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