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力爭上遊,進取處事——把握競爭的主動權 喚醒員工的危機意識
伊索寓言裏有一則故事:
有一隻野豬對著樹幹磨它的獠牙,一隻狐狸看到了,問它:“為什麼不躺下來休息享樂,而且現在沒看見獵人?”。野豬回答說:“等到獵人和獵狗出現時再來磨牙就來不及啦!”。
野豬尚且知道在危險來臨之前做好準備,作為人來說,就更應該有危機意識了。我們常說:“有時常思無時”、“有備無患”都是指這個道理。仔細想想,你是否為自己的將來做過一些什麼準備?如果你什麼也不去做,隻是一味地擔憂,那麼可悲的命運可能會降臨到你的頭上。相反,如果你一直在為自己今後的生活做準備,你就不會害怕了,因為你早已經準備好了應對的方法。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有備才能無患。居安思危不是消極脆弱的態度,而是積極果敢的態度,是對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種規律性現象的自覺認識。隻要我們警鍾長鳴,保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就能積極主動地化解或戰勝風險。對於企業來說,“居安思危”這種危機意識的培養其實質是在凝聚企業的內力,因為人的因素始終是企業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即使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它也能凝聚員工的合力共度難關。
20世紀90年代初,波音公司產量大幅下降,公司昔日的輝煌已經漸漸遠去。為了走出經營低穀,波音公司自己攝製了一部虛擬的電視新聞片:在一個天色灰暗的日子,眾多的工人垂頭喪氣地拖著沉重的腳步,魚貫而出,離開了工作多年的飛機製造廠。廠房上麵掛著一塊“廠房出售”的牌子,擴音器中傳出聲音:“今天是波音時代的終結,波音公司關閉了最後一個車間……”
畫麵反複播放這則企業倒閉的電視新聞使員工們強烈地意識到市場競爭殘酷無情,市場經濟的大潮隨時都會吞噬掉企業,他們也隨時會有失業的危機。
波音公司通過這個片子告誡員工們:如果本公司不進行徹底的變革,很快就會迎來末日。
波音公司推行了這個策略後,使公司的員工猶如遭遇“溫水”的青蛙,有了真正的危機感,真切感受到“末日即將來臨”,警鍾長鳴,以此激發了員工的憂患意識和不懈風鬥的精神,波音公司才得以迅速複興。
可見,強化員工的危機意識,才能防患於未然,企業要想快速發展,就必須從思想上有著根本的轉變。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危機意識,這個企業遲早要垮掉。全世界最成功的企業之一微軟總裁比爾????蓋茨講,微軟離破產隻有180天;海爾總裁張瑞敏講“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華為的總裁任正非大談危機管理,這一切都不是危言聳聽,因為隻有真正看到企業風險的才能生存下來,而且還不一定都能存在下去。那麼這些優秀而成功的企業的理者已經意識到危機存在,作為發展中的企業更應該看到危機的存在。如果連自己麵對的危機都意識不到,那麼企業死亡就是遲早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