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合作共贏,團結處事——贏得他人的擁護與合作 引入競爭,保持組織活力(1 / 2)

第八章 合作共贏,團結處事——贏得他人的擁護與合作 引入競爭,保持組織活力

挪威人愛吃沙丁魚,他們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後,如果能讓魚活著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好幾倍。但是,由於沙丁魚生性懶惰,不愛遊動,返航的路程又很長,因此捕撈到的沙丁魚多數都是沒回到碼頭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隻有一位漁民每次捕捉的沙丁魚總是活的,而且很生猛,他也因此賺的錢比較多。後來,人們發現了這個秘密,原來是他在魚槽裏多放了幾條鯰魚。原來當鯰魚裝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就會四處遊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己分子後,也會緊張起來,加速遊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漁夫的這種做法後來被管理者們總結成了“鯰魚效應”,並將其作為一種競爭機製而引入了人力資源管理中。

在企業中,一個團隊的人員如果長期固定不變,就會缺乏新鮮感和活力,容易養成惰性,缺乏競爭力。很多員工正是抱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想法來享受安定,以至於不思進取。在今天這種高速發展的社會,不論團隊還是個人都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企業管理者想激勵所有員工時刻保持充足的活力,時刻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工作,就應該學會利用“鯰魚效應”,積極為企業引進一流人才,引入競爭。

人人都有一種不甘人後、以落後為恥的心理,而競爭恰恰可以使人們在成績上拉開距離,從而激發人的創造性,激勵人的上進心。如果一個人要是在一個與世無爭、沒有壓力環境中生存,那麼他的潛力很大程度上都將處於被壓抑的狀態。所以說,管理者在企業的內部引入競爭機製,讓員工保持一定的競爭壓力,就能夠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企業內部引入競爭機製,有利於盤活人才的積極性,使團隊展現勃勃生機。管理者要善於從公司外部引入一流的人才,就像鯰魚激活沙丁魚那樣激活企業的員工。當員工知道競爭對象的存在時,就會激發他們強烈的競爭欲望,從而發揮自己的潛能。

日本本田公司總經理本田先生曾麵臨這樣一個難題:公司裏終日東遊西蕩,拖企業後腿的員工占員工總數的20%。如果將這些人全部開除,一方麵會受到工會方麵的壓力;另一方麵,又會使企業蒙受損失。其實。這些人也能完成工作,隻是與公司的要求與發展相距遠一些,如果全部淘汰,這顯然行不通。

於是,本田先生找來了自己的得力助手、副總裁宮澤。宮澤先生認為,企業的活力根本上取決於企業全體員工的進取心和敬業精神,取決於全體員工的活力。公司必須想辦法使各級管理人員充滿活力,即讓他們有敬業精神和進取心。一個公司如果人員長期固定不變,就會缺乏新鮮感和活力,容易養成惰性,缺乏競爭力。隻有外有壓力,存在競爭氣氛,員工才會有緊迫感,才能激發進取心,企業才有活力。這就如同鯰魚效應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