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把握尺寸,適度處事——恰到好處地做人做事 卓越的管理者不需要事必躬親(1 / 2)

第七章 把握尺寸,適度處事——恰到好處地做人做事 卓越的管理者不需要事必躬親

管理者不是超人,精力是有限的。即便是最有能力的管理者也隻有一雙手,公司裏的事情又是千頭萬緒,如果試圖自己去做所有的事情,即使把自己累死也做不完。所以,必須克服親力親為的習慣來提高工作效率。這樣,管理者才能夠在同樣的時間裏做更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將自己淹沒在那些日常瑣碎的事情中,表麵上看忙忙碌碌,但實際上並沒有解決多少問題,或者隻是做了本來應該由別人做的事情。

英國有個叫約翰的企業家在發展到幾家大型連鎖超市後。依舊采用小店鋪的老板作風,對公司的上上下下,關切個徹透;哪個管理者做什麼,該怎麼做;哪個員工做什麼,該怎麼做,他都布置得細微妥帖。而當他出外度假時,才出門一周,反映公司問題的信件和電話就源源不斷,而且盡是些公司內部的瑣碎小事。這使得約翰不得不提前結束原準備休一個月的假期,回公司處理那些瑣碎的問題。

假如約翰在企業管理中做到層次分明、職責清晰,怎麼會度不成一個安穩的假期呢?究其原因,在於他的管理有問題,滋養了部下和員工們的惰性,造成了事無大小全憑指揮的缺乏思考和創造性的局麵,以至於離了他,公可便無法正常運轉。就管理成效而言,這是一種十分糟糕的情況。管理者事無巨細都事必躬親不但在時間、精力上應付不過來,而且必然沒有效率,從而影響組織目標的實現。

一些管理者之所以成天忙忙碌碌卻又幹不到點子上,其原因就是大事小事都要插上一把手。這些管理者一方麵抱怨事情幹不過來,另一方麵又事無巨細,什麼事都要親自管。當下級一有問題時,他便親自去處理那些本應由下級處理的問題,陷在事務圈子裏不能自拔。這種唱“獨角戲”的做法,與現代管理的方式毫無共同之處。而管理者也會很快陷入顧此失彼、全局觀缺失的管理智障中。如果企業的管理者事事都要親力親為,不但會影響到企業經營的績效,影響到管理秩序和管理平台的升級,還會因陷於瑣碎事務中,而錯失許多企業發展的量變和質變的機會。但是,不論是哪一級管理者,一旦患上了事必躬親的毛病,就可能忘掉“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的基本管理原則,而使自己及企業陡增更多犯錯的可能——尤其糟糕的是,如果用對的人去做對的事,這些錯誤本來是可以避免的。與此同時,在對一些大事的處理和對市場機會的把握上,又會延誤戰機錯失機會。簡單地說,越想通過親力親為做得好一點,就越可能把事情弄砸;越想眉毛胡子一把抓,種種問題就越是叢生,越難提升團隊的經營、管理績效。

1933年7月,鬆下決定投資開發小馬達。因為他發現家用電器中,使用小馬達作驅動的電器愈來愈多。過去馬達都是使用在大機器裏,而如今是家用電器現代化的趨勢,使得很多像電風扇一樣的家電湧現出來,這些家電都需要用小馬達。鬆下幸之助相信家用電器中大量使用小馬達的時代即將到來,於是,他委任一個非常優秀的研發人員中尾擔任新產品研發部部長。中尾接受任務後,帶著部下買來了通用電氣生產的小馬達,著迷地進行拆卸與研究。

有一天,鬆下幸之助正好經過中尾的實驗室,看到中尾如此認真地工作,鬆下非但沒有表揚他,卻狠狠地批評了中尾:“你是我最器重的研究型人才,可是你的管理才能我實在不敢恭維。現在,公司的規劃已經相當大了,研究項目日益增多,你即使一天幹48小時,也完不成那麼多工作。作為研究部長,你的主要職責就是製造10個,甚至100個像你這樣擅長研究的人,我相信你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