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真意地傾聽
傾聽一個人的談話,總是會浪費和消耗一些時間和精力的,如果你確實有事情而不能再繼續耽擱下去,可以直接向對方提出來。這比你勉強去聽或裝著去聽,表現出來的開小差而給人的感覺要好得多。聽就要真心真意地聽,對我們自己和對他人都是很有好處的,安排好自己的時間而去聽他人談話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
耐心傾聽
這裏的耐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大多數人的談話都是與自己有關,與心情有關的事情,聽起來較為無趣,對方講起來也可能會比較零散或混亂,觀點不是那麼突出或邏輯性不太強。這時,要鼓勵對方把話說完,自然就能聽懂全部的意思了。否則,容易自以為是地去理解,去發表意見,產生更加不好的效果;二是,別人對事物的觀點和看法有可能是你無法接受的,有傷你的某些感情,但應試著去理解別人的心情和情緒。一定要耐心把話聽完,才能達到傾聽的目的。
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學會傾聽別人發言的技巧看成是商界成功的必要條件,國外有些公司還特地為銷售管理等部門的人員舉辦如何提高傾聽技巧的培訓班。我們是怎樣的傾聽者?看看下麵的特征,你經常會出現哪些情況?
(1)人在這裏,心在旁處,傾聽的時候心不在焉。
(2)因為想在別人講話時尋找表現自己的機會,而錯失了別人談話的內容。
(3)在別人講話時,自己心中總是琢磨自己的事情。
(4)對於一些聽到的話從不做分析。
(5)專注於對方所講的某個細節,而忽視整體的內容。
(6)對談話者存在很嚴重的意見。
(7)對方不管說什麼,自己都不認同。
(8)隻是被迫聽對方講話,自己心中是不屑於思考的。
(9)隻聽對方講的話,而不理解對方的感受。
(10)剛剛聽對方講了幾句話,就對其做出判斷。
(11)通常隻注意對方所講內容表麵的意義,從沒有考慮過他的“弦外之音”。
通過上述這些問題,也可以檢驗出你自己是不是一個有效的傾聽者。實際上,有效的傾聽是可以通過學習而獲得的技巧。認識自己的傾聽行為將有助於你成為一名高效率的傾聽者。 傾聽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一種主動行為。當你感覺到對方正在不著邊際地說話時,可以用機智的提問來把話題引回到主題上來。傾聽者不是機械地“豎起耳朵”,在聽的過程中腦子要轉,不但要跟上傾訴者的思路、思想內涵,還要跟得上對方的情感深度,在適當的時機提問、解釋,使得會談能夠步步深入下去。
傾聽,是別人渴望表達自我的方式;傾聽,是自己理解對方心情的一把鑰匙。掌握傾聽的技能,就能夠更快捷地了解對方。做一個好的傾聽者,要從小事做起,注意細節就會成功。無論是企業的中高層經理、職場人士或是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都尤其要注重傾聽技巧的修煉,這樣你對自己的工作才能夠更加遊刃有餘,收獲更多寶貴的經驗,從而更加穩妥地邁向成功。
學會傾聽,就能夠深入到別人的內心世界。深入到別人的內心世界,就能夠更透徹地了解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