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如何中庸式低調做人 第十章 陰柔——低調做人的“牽牛”術(2 / 3)

南中曆來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三國時候,那裏住著許多少數民族,是今天彝族、壯族、傣族、獨龍族的祖先。漢朝時,他們被稱為“西南夷”。他們和漢族人民在一起,用勞動和智慧開發了中國的邊疆,對中國的經濟和文化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孟獲等人在南中地區的叛亂,既破壞了各族人民和睦相處的願望,也嚴重地威脅到蜀漢的政權,妨礙了諸葛亮北伐中原,統一全國的計劃。為了維護蜀國的統一,諸葛亮經過積極準備,在公元225年,分兵三路,向南中進軍。

在開始出兵的時候,諸葛亮采納參軍馬謖的建議:這次出征的目的,並不是把那些叛亂分子軌盡殺絕,占領他們的城池,而是要征服當地領袖人物的心,使他們心悅誠服地服從蜀漢的統治,以後不再發動叛亂。這叫做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諸葛亮出兵不久,南中地區的叛軍內部起了變化。雍愷被部下殺死,孟獲做了主帥。

接著諸葛亮殺高定,破朱褒。這年五月,諸葛亮帶領軍隊渡瀘水,追擊孟獲。

由於孟獲在當地群眾中有一定的威望,當地少數民族和漢族都服從他的指揮,所以諸葛亮命令不準殺害他,一定要捉活的。孟獲見蜀軍打了進來,就起兵迎戰。蜀將王平跟他對陣,開戰不久,王平掉轉馬頭往後撤走,孟獲驅兵前進,沿山路追趕。忽然喊聲大起。蜀兵從兩旁殺出,孟獲中了埋伏,隻得引兵敗退。蜀兵緊緊追趕,活捉孟獲。

軍士們把孟獲押解到大營來見諸葛亮,諸葛亮問孟獲:“我們待你不錯,你怎麼反叛朝廷?現在已被生擒,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接著他親自帶領孟獲參觀蜀軍軍營,問孟獲:“你看我們的軍隊怎麼樣?”孟獲一看,蜀軍陣營整肅,軍紀嚴明,士氣旺盛,心裏暗暗佩服,可是並不服氣。他說:“我不是被打敗的,隻是不知虛實,中了你們的埋伏,才被捉的。現在看了你們的軍隊,也不過如此,真要硬打硬拚,我們是能夠取勝的。”諸葛亮笑著說:“既然這樣,我放你回去。你整頓好隊伍,再來打一仗吧。”說完吩咐士兵們擺上酒席,招待孟獲吃了一頓,然後把他放回去。

孟獲回去以後,又連續和諸葛亮一戰再戰,一連打了七次,被擒七次。最後一次,諸葛亮把孟獲的軍隊引到一個山穀中,截斷他們的歸路,然後放火燒山。隻見滿山滿穀烈火熊熊,把孟獲的將士燒得焦頭爛額,叫苦連天,孟獲第七次被蜀兵活捉。

孟獲又被押解到蜀軍營帳。士兵傳下諸葛亮的將令說:丞相不願意再見孟獲,下令放孟獲回去,讓他整頓好人馬,再來決一勝負。孟獲想了很久說:“七擒七縱,這是自古以來沒有過的事情,丞相已經給了我很大的麵子,我雖然沒有多少知識,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麼能那樣不給丞相麵子呢!”說完跪在地上,流著眼淚說:“丞相天威,我們再也不反叛了!”

諸葛亮很高興,趕緊把孟獲攙扶起來,請他入營帳,設宴招待,最後客客氣氣地把孟獲送出營門,讓他回去。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對於頑固的對手,不能一味地使用強硬的手段以硬碰硬。那樣的話即使能製服其人,也未必能收服其心。俗話說,“軟繩子捆得住硬柴禾”,采取陰柔的手段是對付強硬分子的上上之策。孟獲七次成為諸葛亮的手下敗將,作為階下囚丟盡了臉麵。本來,可殺可剮,全憑他發落。但是諸葛亮非但沒有殺他,甚至沒有羞辱的言辭,反而以貴賓的禮遇對待他。這給了他多大的麵子!如果給臉不要,不識抬舉,隻能自討苦吃,也對不起人家的一片誠意。何不借坡下驢,也不失武將的體麵。諸葛亮的這個麵子賞得恰到好處。

此外,給麵子一般是大對小,上對下,強對弱幹的事情,這就意味著,如果孔明沒有博大胸懷,用計的上風,軍事的強勢,七擒七縱便無從談起。所以,沒有這種肚量的人,最好不要亂給麵子,免得貽笑大方。

黑臉開戲,紅臉收場

要在人世間做到見機行事、可剛可柔,需要的臉孔不止成百上千,它需要慣會逢場作戲的好演員,去擔當差距很大的角色。變臉功夫何能止於二、三。

在京劇裏,演員在臉上塗有特定的譜式和色彩以寓褒貶。其中紅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剛烈,白色表示奸詐。不同的臉譜顯示了不同的角色特征。在實際操縱中我們雖然借用京劇臉譜的名稱,可務請注意:真實的人間心態千奇百怪,實存臉譜色彩多種多樣,不是兩三種名稱所能道明其中奧妙差別的。

任何一種單一的方法隻能解決與之相關的特定問題,都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對人太寬厚了,便約束不住,結果無法無天;對人太嚴格了,則萬馬齊哈,毫無生氣,有一利必有一弊,不能兩全。高明者深話此理,為避此弊,莫不運用黑紅臉相間之策。有時兩人連檔合唱雙簧,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更高明者,可像高明的演員,根據角色需要變換臉譜。

1963年,因父親遺產問題,曾憲祥在遠在泰國的哥哥曾憲概的多次催促下,動身來到了泰國。曾憲祥的叔父曾桃發聞之以為曾憲祥定是與其哥哥聯手來對付他。於是便有了這麼一個場麵:

一天早上,三個笑容可掬的客家長輩來到了曾憲慨的小店鋪裏,執意要請曾憲祥去“喝喝茶、吃吃飯”。曾憲祥客氣了一番後隨他們來到了曾桃發的公司裏。待所有人嚴肅就位以後,叔父們便一改初始親切溫和之相,對曾憲祥紛紛大加指責:“你看你,像什麼話,一點道理也不懂。來了泰國這麼久,也不來拜見叔父、叔母。你這算什麼?真沒規矩!”

其實,曾憲祥來泰國的當天便執晚輩之禮拜見了叔父叔母。因此,叔公們的劈麵訓斥令曾憲祥一頭霧水。叔公們見曾憲祥無言以對,認為其真的是那麼大逆不道,毫不留情地把曾憲鋒寫個“狗血噴頭”。原本便極富自尊之心且血氣方剛的曾憲祥終於忍耐不住,作了黑臉的莽漢,大發雷霆:“你們簡直是太不像話了!我本來應該尊重你們,因為你們是叔公,但是從你們這番上口噴人的話裏,從你們玩弄的這些騙人的把戲裏,你們就再也不配得到我的尊重。”曾憲祥指著剛好從他們麵前走過的一個小孩說道,“我這個人,對於講道理的人從來都是尊重的。就是這祥的小孩子,知道做人應該講道理,應該明白事理,我也會很尊重他。但對於像你們這祥的老前輩,一點道理都不懂,隻會嫌貧愛富,昧著良心拍有錢人的馬屁,你們這祥做,令我更加瞧不起你們,我也有理由不尊重你們!”

人際交往中,最忌生氣發火,動怒泄憤。尤其是在長輩麵前,小輩們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語,切切不可失晚輩之禮。但有時會遇到某些或有恃無恐或刁蠻耍橫的倚老賣老之人,一味地回避退讓忍辱負重,反而會使對方以為你軟弱可欺而得寸進尺。曾憲祥一番理正辭嚴的剛言相向,令原本氣勢洶洶的叔公們頓時氣萎勢縮,百口莫辯。但,倘任其怒火信馬由韁,剛言怒語如決堤洪水一瀉不收,便有可能使原本已有的勝勢轉瞬即逝。於是,曾憲摔又有一番有理有據的擺事實,講道理,扮起了紅臉好人,不失時機地給叔公找台階,進入了收場的好戲。“叔父隻有憑著自己的勞動,憑著自己的智慧,才能一點一滴地建立了像今天這祥龐大的事業。現在叔父有錢有勢,那不過是叔父的能耐,叔父的本事,我隻會從心裏感到佩服。叔父現在大可不必為了這些財產的事情絞盡腦汁,你是我叔父,你有話跟我說,喊一個小孩把我叫來就可以了。”

在人際交往中,對他人的適度讚美,可使對方產生親和心理,為交往溝通提供前提。

曾憲祥的叔父隻身一人於異國他鄉艱辛奮鬥而擁有今天的財富和名望,足以證明其不凡之處。曾憲祥這番讚美,既充分肯定了叔父於商場中之本事,又由衷地表明了自己對叔父的佩服之意。言不巧語不媚,不壞剛直不阿之節,不涉阿諛奉承之嫌,從而拉近了兩代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令叔父叔母激動得喃喃而語:“好侄子,好侄子!”原本劍拔弩張的氣氛已化為烏有。

曾憲樣在人際交往、家庭糾紛中所表現的人情操縱自如,紅黑臉相間恰當的深厚功夫,表明了他在商場中的出色作為絕非等閑得來,而是名副其實。

人際交往,談判交涉,官場商場,必須懂得自保方可主動而取勝。一味地“軟”,粉紅臉,無異於縱人欺侮,總是黑著臉強硬或白著臉使詐,又會激化對立、處處受防而落得敵人滿天下。高明的操縱者,紅黑相間,黑臉開戲,紅臉收場,追求軟硬兼施的巧妙效果。

這種變臉手段實在是一種巧妙的功夫,同時也是為人處世的高明策略。

左右開弓,軟硬兼施

近代革命家黃興一生曆經了千難萬險,但每次在危難之中都憑借過人的智慧和傑出的口才,化險為夷,安然脫險。一次,黃興回長沙發動群眾,約定某晚起義。不幸機密泄露,湖南巡撫下令捕捉黃興,隱匿者同罪。黃興無處藏身,正在萬分焦急之時,忽見一出租花轎儀仗的商店。黃興麵見店主,直接承認自己是黃興,請他掩護自己。店主怕惹是生非,怎麼也不答應。黃興無奈,便大喝一聲:“今天巡撫下令關閉城門搜捕我,勢必抓到我。我如果被捕,一定把你說成我的同黨。你想免禍的話,就用花轎抬著我,配上儀仗和鼓手,送我出城,隻要我脫了險,加倍付工錢。”話一出口,店主隻好乖乖地照辦了。

很多人都是“軟的欺,硬的怕”,對待他們要軟硬兼施。一味地軟無異於縱人欺侮,總是硬又會招致對立,處處樹敵。如果能用硬壓住對方囂張氣焰,用軟取得同情,予人麵子,便會讓對方有順水推舟的心理。和你敵對他沒什麼好果子吃,而你這“硬漢”又給他留足了餘地,他何樂而不為你效力呢?

一天,小張與小吳去北京遊玩。晚上住宿,她們被一中巴客車拉到A旅店,本以為這次花的錢最多,條件當是很好的,可事實卻讓人大失所望。大方麵說,電視沒一台;小方麵說,上床用的拖鞋也無處可覓。所謂的雙人間裏隻有兩張可憐的硬板床,真是比校寢還要糟糕十倍。躺在硬板床上,心裏總覺著不是滋味,於是小張想退房。“想退房?沒門。”老板一開口就是大嗓門。

小張見勢真有點害怕,想退縮以息事寧人,但心裏又不服,於是狠了狠心,決定拚出去了。小張學著老板的腔調吼道:“你凶什麼凶,你想怎的?這北京城,不說來過十次,至少也有七八次了,我一點也不生。你,別瞎叫;我,想退房,要退房,堅決退房!”

聽小張威脅要給監督局打電話,老板撥弄了一下算盤說:“退房可以,但要交十元錢的手續費。”小張一聽可退房自然高興,但平白無故地要扣十元所謂的手續費又不甘心,便說:“如不是你那接客員把我騙來,又怎麼會這樣?要怪隻能怪你的接客員騙錯人了。還有,我受你們的騙這筆賬還沒算呢!”但老板咬定了那十元錢怎麼也不肯鬆口。如此一來又僵住了。

時光在慢慢地流逝,小張有點焦躁不安,想就此罷休。正在這時,外麵又來了幾位不知情的受騙者,小張及時送店老板一根軟骨嚼,說:“老板,我看還是全退了吧,想你也是明白人,如果我一嚷,那幾位還沒登記的旅客必會自行告退,孰輕孰重,聰明的你不會不明白吧!”最後老板在無可奈何中把錢全部退還給我。

這次舌戰,小張之所以取勝,主要在於采取了如下策略:

1.以硬製硬。老板大嗓門,小張也大嗓門;老板說,退房沒先例,小張說退房有先例;老板讓小張站一邊去,小張則以給監督局打電話威脅之,給他一個此人不好對付的印象,因之不得不改變策略。

2.以軟對軟。老板軟下來了,答應退房,但堅持要手續費,小張來了個以利誘之的策略:如果吵嚷開來,尚未登記的旅客,必然自動離去。收了小張一個人的手續費,丟了幾個旅客的生意,太不合算了。他權衡利弊,為了留住更多的新旅客,隻好把錢全部退給小張。

3.軟硬兼施。對待這樣的人,如果一開始就軟,他必然認為你好欺負,而對你更加強硬;如果你硬到底,他下不來台,來個“死豬不怕熱水燙”,你也沒辦法。有效的辦法是:軟硬兼施。關於先硬還是先軟,則要因事、因時、因人而異。

軟磨硬泡,不達目的不罷休

攀纏術的形式表現為軟磨硬泡,有些死皮賴臉的味道。然而,究其實質,它與沾邊耍賴、無理取鬧有著根本不同。它立足於韌性與耐心,著眼於感化對方,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厚著臉皮而克服害羞和自卑,在交際處世中主動出擊,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拿出耐心,妙示誠意。結果必須是勝利與感化對方同時而至,否則便會導致戰爭升級,雙方反臉,事與願違。

1946年4月,土光敏夫被推舉為石心島芝浦透平公司總經理。當時,日本大戰新財,百姓生計窘迫,企業的發展更是困難重重,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籌措資金。即令是那些著名的大企業,資金也相當緊,更何況藝浦透平這種沒有什麼背景的小公司,就更沒有哪家銀行肯痛快地借錢給它了。土光擔任總經理不久,生產資金的來源就擱淺了。為了籌措資金,上光不得不每天去走訪銀行。

一天,上光端著盒飯來到第一銀行總行,與營業部部長長穀種重川郎(後升為行長)商議貸款事項。土光一上來就擺出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氣勢。長穀川則裝出愛莫能助無奈之態。雙方你來我往,談了半天也沒談出結果來。

時間過得飛快,一看到疲倦的長穀心有點像要溜走的樣子,上光便慢條斯理地拿出了帶來的飯盒,說:“讓我們邊吃邊談吧,談到天亮也行。”硬是不讓長穀心與營業員走開。長穀川隻好服輸,最終借給了他所希望的款項。

後來,為了使政府給機械製造業支付補助金,上光曾以同樣的方式向政府開展申訴活動。於是在政府機關集中的霞關一帶,就傳開了說客上光的大名。

上光的行為具備了主要的泡蘑菇戰術要領:一是臉皮要厚,不至於一見到“釘子”就縮回頭;二是明顯地表達了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三是表麵上是軟磨硬泡的無理性,實際上是以真誠感動了對方。換句話說就是要設法軟化被泡對象,講究“泡法”的禮貌性、合情理。要不溫不火,而不能讓對方真地生氣而反臉相向。

一位拉關係的高手,用一個“粘”字概括了自己的經驗:“要說拉關係,咱們是大行家了。有用得著的人,想什麼辦法也能把他粘上。在輕工業局管材料的那個老王,在咱們那兒號稱‘非金屬大王’,簡直就是我們衣食住行的父母,不拉上關係還行?你看他現在跟咱們吃吃喝喝,有說有笑的,當年見到我卻連個招呼都不打。那時候我隻是在辦公室裏和他見過一麵。人家連正眼都沒瞅咱們一眼。我可不怕你架子大。我很快就把他的底摸清了。當天晚上,我買了一個高級兒童玩具,就往他們家去了。他還是不理我,臉陰得快要下雨了。我假裝沒看見,拿出玩具和他小兒子玩起來了。他想攆我走,但這句話他硬是沒說出口,他最疼他小兒子,我這叫投其所好。”

“從此之後,我三天兩頭往他家跑,每次都買點玩具、挑比較便宜的買。這時候禮太重了,反而讓他生出防範之心。老王對我還是愛理不理的樣子,我還是假裝著不見,與他小兒子一起玩。我這人最煩小孩,在家裏連自己的小孩都不抱,現在可真有耐心,40歲的人跟個七八歲的小孩泡上了。我那個樣子也夠人瞧的,但我不在乎。”

“我就這樣跟老薛泡上了蘑菇,每次都是跟他兒子玩,一句也不提正經事。終於有一天,他耐不住性子,找我來扯閑話。我暗地裏鬆了一口氣,關係就算套上了。人嘛,都長著心,處長了自然就會有感情,隻要你能熬得住就行。”

“我知道有人說我這叫丟人視眼,真是書生之見!天下誰能不求人,你能房頂開門,鍋台打井嗎?求人就得低三下四,難道還讓人家反過來跟你說好話不成?我丟了麵子,但辦成了事,掙了錢,你沒丟麵子,也是什麼事辦不成。”

“我的經驗隻有四個字,那就是死皮賴臉,也可以說隻有一個字,那就是粘。咱不是大官,也沒當官的親戚,所有的關係都得現拉……”

笑臉相向、幽默開道,或者調動眼淚、苦苦哀求,正是從上麵的意義上來說,是泡蘑菇最為有力的技巧。取得對方的認可、同情甚至讚賞才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目的。

拿破侖的妻子約瑟芬是前博阿爾內子爵夫人,一向水性揚花,生活放蕩。當拿破侖在意大利和埃及戰場浴血搏鬥時,新婚不久的她卻與一個叫夏爾的中尉偷情私通,對拿破侖毫無忠貞可言。她原以為拿破侖會戰死在沙漠中,已經不再等待他回來,而要像沒有拿破侖一樣安排後事。

1799年10月,拿破侖從埃及回到法國並受到人們熱烈歡迎的消息傳到巴黎後,約瑟芬驚呆了。拿破侖成了歐洲最知名的人物,法國的救星,前程無量。她欺騙了拿破侖,並想拋棄他,這時又後悔了。於是她不辭辛苦,坐著馬車,長途跋涉,去法國南部的裏昂迎接拿破侖。她想在拿破侖與家人見麵前見到他,並趁著他的興奮蒙騙住他,不使自己的醜事暴露。

她好不容易到達裏昂,可是拿破侖已從另一條路走了,並與家人會合。拿破侖對妻子的不貞早有耳聞,隻是不怎麼相信,當他確信約瑟芬對他不忠時,他暴跳如雷,下定決心與其離婚。

約瑟芬知道大事不好,日夜兼程趕回巴黎。

拿破侖吩咐仆人不讓她走進家門。她勉強進了門,靜下神來,決定壯著膽子去見丈夫。她來到拿破侖的臥室門前,輕輕敲門,沒有回答。轉動門把,無濟於事。她再次敲門,並溫柔而哀婉地呼喚,拿破侖沒有理睬。

她失聲大哭,短促呻吟,拿破侖無動於衷。她哭著,用雙手捶打著門,請求他原諒,承認自己因一時的輕率、幼稚而犯下了錯誤,並提起他們以前的海誓山盟……如果他不能寬恕,她就隻有一死。仍然打不動拿破侖。

約瑟芬哭到深夜,不再哭了,她忽然想起孩子們,眼睛一亮,燃起了希望之光。她知道,拿破侖愛她的兩個孩子奧當絲和歐仁,尤其喜歡歐仁,這是打動拿破侖心腸的好辦法。倘若孩子們求他,他可能會改變主意的。孩子們來了,天真而笨拙地哀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