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如何中庸式低調做人 第九章 借勢——低調做人的攀附術(1 / 3)

第二篇 如何中庸式低調做人 第九章 借勢——低調做人的攀附術

善擇明主,借勢成事

想成就大事者一定要忍住一般人求遇心切,急於求取功名富貴之心。認定了正確的人選,才投身仕途,這是他獲得成功的重要經驗。一旦投錯了對象,也要果斷地改換門庭。

在日常工作中,應該盡力去選擇一個你認為合適的領導,這是你事業順利發展的前提。漢初的陳平就是因劉邦而成一代名謀。

公元前29年,陳勝揭竿而起。這時,陽武縣一個叫陳平的年輕人,前去投奔魏王咎,被任命為太仆。陳平來投奔魏王,本來想有一番作為,但他多次獻策不僅未被采納,反而遭他人的詆毀,陳平認識到魏王咎是一個平庸之輩,於是毅然出走,投奔到項羽麾下,參加了著名的巨鹿之戰,跟隨項羽進入關中,擊敗秦軍。項羽賜給他卿一級的爵位。

公元前26年4月,陳平看到項羽無道乏能,難成大氣候,便單身提劍抄小路逃走。在修武,他通過漢軍將領魏無知見到了劉邦。劉邦賜給他酒食,並說:“吃完了,就休息去吧。”陳平說:“我為要事而來,我對您要說的事不能挨過今天。”劉邦聽他這麼一說,就跟他談起來,兩人縱論天下大事,談得非常投機。劉邦問陳平:“你在楚軍裏擔任什麼官職?”

陳平回答說:“擔任都尉。”當日劉邦就任命陳平擔任都尉,讓他當自己的驂乘,主管監督聯絡各部將的事。

公元前24年。正是楚漢戰爭打得最酷烈的一年,雙方在滎陽爭奪得你死我活。劉邦心裏非常焦急,他問陳平:“天下紛紛擾擾,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安定呢?”

陳平經過一番分析後,說出他的計謀來:“我想楚國存在著可擾亂的因素,項王身邊就那麼幾個剛直之臣,如範增、鍾離昧、龍且、周殷之輩。如果大王舍得花幾萬金,可以行使反間計,離間他們君臣關係,使之上下離心。項王本來愛猜忌,容易聽信讒言,這樣,必定會引起內訌和殘殺,到那時,我軍再乘機進攻,一定會獲勝。”

由此,鍾離昧等因遭猜忌而得不到重用。

公元前24年5月,陳平又在滎陽設計喬裝誘敵,使劉邦得以逃走。

公元前23年11月,漢軍大將韓信在平定齊地以後,想自立為代理齊王,派使者向漢王報告。劉邦聽後脫口大罵韓信,但卻被張良、陳平阻止了。張良、陳平讓劉邦順水推舟,封韓信為齊王,這樣,避免了可能發生的兵變,以致形成楚、漢、齊三足鼎立之勢。

在楚、漢大戰後,項羽率領部隊東歸,劉邦也想引兵西返。此時,陳平、張良再次不謀而合,他們都以謀略家敏銳的洞察力,看到了項羽的困境,建議派兵追擊項羽,終至在垓下全殲楚軍,贏得了楚漢戰爭的勝利。

陳平不愧是一位厚黑高手,他兩次拋棄“舊主”,別投 “新主”,這種明智地“改換門庭”,終於使自己成就了畢生的抱負。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從”這句古話,應該作為所有有進取心的人的“座右銘”。千萬不要因為投錯了人而遺恨終生。

貴人相助,成功人生的支點

有句話說“七分努力,三分機運”。我們一直相信“愛拚才會贏”,但偏偏有些人是拚了也不見得贏,關鍵就在於缺少貴人相助。在攀向事業高峰的過程中,貴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一環,有了貴人,不僅能替你加分,還能加大你成功的籌碼。

貴人可以改變我們一生的命運,這話一點也不誇張。可能你沒有更多的社會關係,你的交際能力也很一般,但隻要你抓住了生命中的一個貴人,你的一生就可能因此而改觀。

可能也有的人並不相信這個道理。你有成功的願望,奮鬥的勇氣,也有超強的行動力,最後你成功了。回過頭來想一下,在你不斷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有沒有人幫助過你,誰在你成功的過程中起了關鍵的作用。你可能深有感觸,也可能想不起來了。但無論你相信與否,你的成功一定離不開“貴人”的幫助,隻是你沒有感覺到罷了。

其實成功人士的奮鬥曆程中,始終少不了貴人的幫助。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少年時的理想是當一名音樂家。17歲那年在學校的推薦下,他有幸來到了白宮,時任美國總統的肯尼迪親自接見了他,還給了他很高的評價。從此之後克林頓改變了誌向,他放棄當音樂家的夢想,立誌走政治家的道路。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他終於登上了美國總統的寶座。從一名普通的中學生到一位舉世矚目的美國總統,肯尼迪在克林頓的人生事業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如果沒有肯尼迪,也許就沒有前總統克林頓,從這個意義上講,肯尼迪就是克林頓生命中的“貴人”。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貴人存在於每一個人的生命之中。

貴人是我們事業上的導師。找一個“貴人”相助,或許就等於找到了成功的捷徑。因為,借由貴人的成功經驗、成功模式,能使我們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大的成功。

當然,尋找“貴人”必須謹記以下三點:

1.選一個你真正景仰的人,而不是你嫉妒的人。絕不要因為別人的權勢,而琵琶猶抱,另搭順風車。

2.摸清貴人提拔你的動機。有些人專門喜歡找弟子為他做牛做馬,用來彰顯自己的身份。萬一出了事,這些徒弟不僅撈不著好處,還可能成為替罪羔羊。

3.要知恩圖報,飲水思源。有些人在受人提拔,功成名就之後,往往就想遮掩過去的蹤跡,口口聲聲說“一切都是靠我自己”,一腳踢開照顧過他的人。如果你不想被別人指著鼻子大罵“忘恩負義”,可千萬別做這種傻事!

如何結交貴人

要想借貴人的肩膀一步一步往上爬,首先應當善於發現和結交貴人。那麼怎樣去發現和結交貴人?結交貴人就要我們不要做一個旁觀者局外人,而是要用自己的切實行動積極主動地投入和參與。

首先,我們要找到貴人的興趣所在。

紐約有一位杜維諾先生經營著一家高級的麵包公司——杜維諾父子公司。杜維諾先生很想把自己的麵包銷售到紐約一家大飯店去。於是,在4年多的時間裏,他接連不斷地給該飯店的經理打電話。後來他還專門去參加了這位經理出席的重大社交聚會,他甚至還在該飯店住了下來,以便促成這筆生意。但是,杜維諾的這些努力都毫不見效。那位經理很難接觸,他壓根就沒有把心思放在杜維諾父子麵包公司的產品上。

杜維諾百思不得其解,找不出問題的症結所在。有一次,他偶然聽了一堂培訓課,培訓講師要求銷售人員在與客戶溝通時要抓住客戶的興趣所在,這樣才能有效地與客戶溝通,並把自己的產品銷售出去。

於是,他立即改變策略,去尋找那位經理感興趣的東西,以便投其所好。

經過一番調查,杜維諾發現該經理是一個叫做“美國旅館招待者”組織的骨幹成員,最近還被當選為主席。杜維諾對這個組織極為熱心,不論會員們在什麼地方舉行活動,他都一定到場,即使路途再遠他也不會缺席。

杜維諾對這個組織的一些情況做了詳細研究和調查,並了解了一些相關知識。等到下一次,杜維諾再見到這位經理時,便開始大談特談“美國旅館招待者”組織。這位經理馬上做出了令他吃驚的反應,他先是瞪大了眼睛,然後滔滔不絕地與他交談起來。那種興奮勁兒就別提了。

這次談話結束後,杜維諾得到了一張該組織的會員證。他雖然在這次會麵中沒有提及麵包之事,但沒過幾天,那家飯店的廚師就打來了電話,讓杜維諾趕快把麵包樣品和價格表送過去。

“我真不知道你對我們那位老板動了什麼手腳。”廚師在電話裏說,“他可是個難以說服的人。”

“想想看吧,我整整纏了他4年,還為此租了你們的房子。為了得到這筆生意,我想盡了各種辦法。”杜維諾感慨地說,“不過感謝上帝,我找出了他的興趣所在,終於能贏得他的好感了。”

不久,杜維諾從這位經理這裏拿到了一張大訂單。此後,這家大飯店的麵包業務幾乎占據了杜維諾所有營業額的半壁江山。不僅如此,杜維諾在那位經理的介紹下還通過“美國旅館招待者”組織認識了更多的朋友,而這些朋友正是他的潛在客戶。

可以說,紐約這家大飯店的經理是杜維諾生意上的貴人。杜維諾能夠得到這位貴人,關鍵在於他找到了這位貴人的興趣所在。

第二,結交貴人要積極參與社交,從我們周圍的各種關係中去尋找。這就要求我們擁有廣泛的社會關係,也就是說要認識更多的人。首先我們要審視一下自己的生活圈子,看看在這個圈子內有哪些人對我們的事業有幫助,看看自己的生活範圍,是不是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什麼變化——既沒有增加新的朋友,也沒有參加新的社交活動。如果我們經常在這個熟悉的生活圈子裏,那麼我們的人際資源將會變得匱乏。我們要學會去麵對一個全新的環境,接觸不同的麵孔,擁有不同的生活習慣。如果我們的交際圈子得不到及時更新,不能跨越這種熟悉帶來的“舒適地帶”,轉而開創一個更新、更廣的生活圈子的話,我們就很難找到自己生命中的貴人。介入一個陌生的世界,可以有很多方式,既可以主動加入,也可以被動接受。主動的形式可以是主動參加各種聚會、社團、俱樂部等團體;被動的方式可以是在任何陌生的場合,比如乘火車或者乘飛機的旅途中,我們都應當學會和陌生人相處。

總之,采取主動的姿態參與各種社交活動是拓展交際圈子的一個必然途徑。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社團,加入一個健身俱樂部、一個舞蹈團體、棋牌俱樂部,任何一個團體都可以,然後活躍其中,也可以與其中的任何一個人交流你的思想和看法。在不斷地交往和探索中,你或許就能得到意外的收獲。隻要你工夫到家,任何你能想到的地方,都是結交“貴人”的一個絕佳場所。

人皆貴人——不要忽視任何一個人

有一個故事。一個陰雲密布的午後,由於突然而來的大雨,行人們紛紛躲進就近的店鋪躲雨。一位老婦也蹣跚地走進費城百貨商店躲避。麵對她略顯狼狽的姿容與簡樸的妝束,所有的售貨員都對她帶搭不理,視而不見。

這時,一個年輕人誠懇地走進來對她說:“夫人,我能為您做點什麼嗎?”老婦人莞爾一笑:“不用了,我在這兒躲會兒雨,馬上就走。”老婦人隨即心神不定,不買人家的東西,卻借用人家的屋簷躲雨,似乎不近情理,於是,她開始在百貨店裏轉起來,哪怕買個頭發上的小飾物呢,也使自己的躲雨名正言順。

正當她猶豫徘徊時,那個小夥子又走過來說:“夫人,您不必為難,我給您搬了一把椅子,放在門口,您坐著休息就是了。”兩個小時後,雨過天晴,老婦人向那個年輕人道謝,並向他要張名片,就顫巍巍地走出了商店。

幾個月後,費城百貨公司的總經理詹姆斯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將這位年輕人派往蘇格蘭收取裝璜一整座城堡的訂單,並讓他承包自己家庭所屬的幾個大公司下一季度辦公用品的采購訂單。詹姆斯驚喜不已,匆匆一看,這一封信出自一位老婦人之手,而這位老婦人她正是美國億萬富翁“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

詹姆斯馬上把這位叫菲利的年輕人,推薦給公司董事會。毫無疑問,當菲利打起行裝飛往蘇格蘭時,他已經成為這家百貨公司的合夥人了。那年,菲利22歲。

隨後幾年中,菲利以他一貫的忠實和誠懇,成為“鋼鐵大王”卡內基的左膀右臂,事業扶搖直上、飛黃騰達,成為美國鋼鐵行業僅次於卡內基的富可敵國的重量級人物。

從最底層的服務生到豪華酒店的老總,其間的路程需要幾年?許多人都會認為這個答案很難給出,因為許多人做了十幾年甚至一輩子服務生也未能如願以償地成為酒店老總。然而,喬治?波特卻在“一夜之間”實現了這個別人幾十年都未曾實現的轉變。

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對老夫婦在路上艱難地走著。終於,他們發現了一家燈火通明的旅館。老夫婦走進旅館的大廳,向服務生申請住宿。

當時,喬治?波特正好在這家旅館值夜班。他說:“十分抱歉,今天的房間已經被早上來開會的團體訂滿了。”老夫婦聽了喬治的話很失望,準備另找一家旅館住宿。喬治攔下了老夫婦說:“若是在平常,我可以送你們去附近的旅館,可是我無法想像你們要再一次置身於風雨中,你們何不待在我的房間呢?它雖然不是豪華的套房,但還是蠻幹淨的,因為我必需值班,我可以待在辦公室裏休息。”喬治很誠懇地向這對老夫婦提出了這個建議。

這對老夫婦大方地接受了他的建議,並對給喬治帶來的不便致歉。

第二天早晨,雨過天晴。老先生前去結賬時,在櫃台服務的仍是昨晚的那個年輕人喬治。喬治親切地告訴老人:“昨天您住的房間並不是飯店的客房,所以我們不會收您的錢,也希望您與夫人旅途愉快!”

老先生不斷地向喬治道謝,並且稱讚:“你是每個旅館老板夢寐以求的員工,或許改天我可以幫你蓋家旅館。”

喬治聽了微微一笑,隻當老先生是在說一些感激的話,並沒有記在心上。幾年後,年輕的服務生收到一封掛號信,信中敘說了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對老夫婦的故事。另外還附有一張邀請函和一張紐約的來回機票,邀請他到紐約一遊。

在抵達紐約曼哈頓後,喬治在第5街及34街的路口遇到了那位當年的老先生。這個路口正矗立著一棟華麗的新大樓。老先生告訴年輕人說:“這是我為你蓋的旅館,希望你來為我經營!”

喬治驚訝不已,說話變得結結巴巴:“您是不是有什麼條件?您為什麼選擇我呢?您到底是誰?”

“我叫威廉?阿斯特,我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我說過,你正是我夢寐以求的員工!”老先生鄭重地告訴年輕人。

那家旅館就是紐約最豪華、最著名的華爾道夫飯店。這家飯店在1931年啟用,並且成為了旅客們極致尊榮的地位象征,也是各國的高層政要造訪紐約下榻的首選。當時接下這份工作的年輕服務生喬治?波特成為了奠定華爾道夫世紀地位的著名企業家。

是什麼讓年輕服務生喬治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毋庸置疑的是他遇到了“貴人”。可是如果當天晚上是另外一位年輕人當班,或者喬治?波特以一種不耐煩甚至冷冰冰的態度為老夫婦服務,會有一樣的結果嗎?

生活中充滿著許許多多的因緣,每一個因緣都會使你結識一位新朋友,拓廣你的人脈,每一個因緣都可能將你推向一個新的高峰。要重視任何一個人,重視任何一個可以助人的機會,重視任何一次拓展人脈的時機。

學習對每一個人都熱情相待,學習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善,學習對每一個機會都充滿感激。請相信,貴人出於好人脈,你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貴人!

依靠你的貴人

結交貴人的目的是為了利用貴人,那麼怎樣去利用貴人來為自己辦事呢?下麵讓我們看看“紅頂商人”胡雪岩是怎麼做的。

胡雪岩從一名提夜壺的小差,一躍而成為清朝紅極一時的“紅頂商人”,自有他的升官發財之道。胡雪岩在當時如此走紅,多虧了一個靠山——王有齡。

王有齡在當時是一名候補鹽史,打算北上“投供”加捐做官,可是他窮困潦倒,舉目無親,根本無錢“投供”,隻好每天泡在茶館裏消磨時光。

當時,胡雪岩正在信和錢莊做夥計,他整天為自己日後的出路而犯愁。胡雪岩了解到王有齡的情況後,心頭不由一亮。他看準眼前的王有齡決非等閑之輩,若能助他進京“投供”,日後定有出頭之日,日後必能成為幫助自己事業騰飛的靠山。隻不過,胡雪岩當時還隻是信和錢莊收賬的小夥計,自己不名一文,怎麼去幫助王有齡呢?這時,他忽然想到了自己手上正握著剛剛收上來的五百兩銀子,於是他擅作主張,沒有將銀子交給掌櫃,而是決定在王有齡身上下注。當他將一張五百兩的銀票遞到王有齡手中的時候,王有齡又驚又喜,感激涕零,將胡雪岩奉為自己的大恩人。有了這筆錢,王有齡第二天就啟程進京捐官了。

胡雪岩回到錢莊,老板知道他私挪錢莊銀兩後,盛怒之下將其掃地出門了,同行也不敢收留他,胡雪岩過了一段難熬的日子。這時的王有齡卻開始了走了鴻運,得到了一份掌管海上運糧的肥差。衣錦還鄉後,幾經周折也沒有找到胡雪岩,卻在一次閑遊中無意間見到了他。胡雪岩看到王有齡已身登宦門,心裏的石頭落了地,知道自己的付出終於要有回報了。

王有齡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幫胡雪岩找回飯碗,洗刷名聲。錢莊的那些夥計們也感到胡雪岩是個忠厚仁義之人,便愈發敬重他。自此,胡雪岩在錢莊業聲譽大振,為日後自己開錢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王有齡的蔭庇下,胡雪岩不再做錢莊的“小夥計”,而是自立門戶,販運糧食。他在官商之間如魚得水,遊刃有餘,從此在商界步入坦途,事業日漸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