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仗著官勢,胡雪岩在商界的生意越做越大,於是萌發了開錢莊的念頭。可是,眾所周知,沒有雄厚的資本,開錢莊談何容易。胡雪岩當時的經濟實力並不十分強大,在外人看來,開錢莊簡直就是一個笑話。不過,胡雪岩是何許人也,有了官宦撐腰,他還有什麼事情辦不到。他利用王有齡職務之便,代理海運公款規劃,為自己籌得了一筆款項,又贏得了聲譽信用,創立了無形資產,可謂一舉兩得;同時,他還利用王有齡在官場的勢力,代理公庫,用公家的銀子開自己的錢莊。不到兩年功夫,他的錢莊就轟轟烈烈地開張了。有了這個錢莊,他有了更大的財勢,也有了更多的擴張資本和發展機會,加上王有齡這個官聲好、升遷快的大後台,胡雪岩發現自己的麵前呈現出一個全新的世界。
有了王有齡這張庇護網,糧食的購辦與轉運,地方團練與軍火費用,地方厘捐絲業,各方麵的錢都往胡雪岩所辦的錢莊裏流了進來。他深諳官場勢力對自己巨大的保護作用,因此他繼續幫助那些有希望有前途的官員,從而鞏固自己的地位。另外,他也懂得遷就時局,不斷尋找新的保護人,以求自身的更大發展。後來他又把目標瞄上了左宗棠,他樂此不疲地幫助左宗棠籌款購物。不僅是為了賺更多的錢,更是為了在朝廷中找到一棵安身立命的大樹,從而減少風險,增加安全感。有了左宗棠這樣一個大後盾,有了朝廷賞戴的紅頂帽,賞穿的黃馬褂,天下人莫不把胡雪岩視為天下第一等的商人,莫不把胡雪岩的阜康招牌視為第一等的金字招牌。胡雪岩也敢放心地一次吸存上百萬的巨款,也可以牛氣十足地與洋人抗衡。
胡雪岩從錢莊的一個小夥計到頭戴“紅頂”的大商人,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他受到了皇帝的恩寵,受到了朝廷的重視,也意味著他所從事的商業活動的合法性。胡雪岩憑著頭上的“紅頂”,積累了萬貫家財,成為顯赫一時的一代富商巨賈。
胡雪岩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莫過於他善於發現貴人,善於結交貴人,並且善於利用貴人。有了這種能力,他的紅極一時也就不足為奇了。
利用你的貴人
貴人的頭頂上一般都有光環,而普通人的頭上卻沒有,至少沒有那麼亮,為了更好地走路,我們不妨借用貴人之光照亮自己的前程。下麵我們看一看享譽海內外的中國企業家陳世增是怎麼做的。
陳世增是原豪門集團總裁。1994年12月,中國輕工總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辦了首屆中國啤酒展示品嚐洽談會,陳世增因其非凡的經曆,成了美國新聞界采訪的熱點,甚至引起了白宮記高層人士的重視,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也向他發出了邀請。
據悉,從華盛頓到克林頓以前的美國曆屆總統從未單獨會見過中國的企業家。
12月18日,克林頓總統安排陳世增先到白宮參觀。19日下午,陳世增又趕到美國商務部,分別會見了商業部長的兩位助理及國際商業局局長。這幾位掌管商業進出口大權的官員聽了豪門企業的介紹,看了豪門畫冊,品嚐了豪門啤酒,一致歡迎豪門啤酒進入美國市場,並表示:如果在法律上、手續上有困難,一定幫助解決。
當天晚上,副總統戈爾舉行聖誕宴會,並邀請了美國的幾十位著名企業家。陳世增作為特邀來賓,手持豪門啤酒步入宴會廳,戈爾走到他麵前說:“歡迎你的到來。”隨之將在場的企業界名人介紹給陳世增。
盛宴結束時,陳世增當然忘不了讓企業家每人帶走一些啤酒,回去和家人細細品嚐。
20 日晚,克林頓總統和夫人希拉裏麵帶微笑地站在白宮一樓大廳門口,迎候陳世增。
“請代向中國人民問候,向中國領導人問候……”克林頓說。
“希望將來在北京歡迎總統閣下。”陳世增禮貌地回應。
“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去北京訪問的……”克林頓遲疑片刻,仍不失禮貌地回答。
善解人意的陳世增看了看克林頓身邊風度翩翩的希拉裏說:“希望總統夫人有時間到中國訪問。”
“一定去,一定去。”金發披肩的希拉裏滿麵笑容,十分高興地說。
進入大廳後,克林頓夫婦和陳世增在大廳掛有展示美國風景的巨幅油畫前合影留念。宴會廳內,聖誕樹五彩繽紛,聖誕老人幽默慈祥,聖誕樂曲明快輕鬆,軍政要員、企業名流頻頻舉杯,他們盡情地品嚐著豪門啤酒。此時的陳世增,自然成了最引人矚目的人。
經由新聞媒體傳播,陳世增幾乎一夜之間在美國家喻戶曉,當然家喻戶曉的還有他的豪門啤酒。
無獨有偶,百事可樂公司的董事長也是十分善於借助貴人之光的。
1959年美國博覽會在莫斯科舉行,百事可樂公司董事長為使自己的產品打入前蘇聯市場,決定抓住這一曆史的機會。百事可樂公司董事長唐納德·肯特與當時的美國副總統尼克鬆有著很深的交情,他想憑著這份交情,借助副總統統尼克鬆來勸說前蘇聯總理赫魯曉夫當著各國記者的麵“喝一杯百事可樂”,尼克鬆總統答應了他的一請求。
博覽會開幕那天,赫魯曉夫陪著尼克鬆來到了展會上,當他們兩個人路過百事可樂的展台時,赫魯曉夫順手拿起了一杯百事可樂品嚐。此舉一下子吸引了世界各國的記者,鎂光燈一起打向赫魯曉夫,現場氣氛頓時也變得熱鬧起來。這一新聞鏡頭,經各大媒體迅速傳遍世界各地,百事可樂在這場博覽會上可謂出盡了風頭,一夜之間在前蘇聯家喻戶曉。
就這樣,百世可樂輕而易舉地就進入了前蘇聯市場。
1964年,尼克鬆在大選中敗給了肯尼迪,隻好在家賦閑。百事可樂董事長唐納德·肯特認為尼克鬆具備很強的外交能力,於是以年薪10萬美元的高薪聘請尼克鬆為百事可樂公司的顧問。尼克鬆接受了,他利用自己當副總統的舊關係,開始周遊列國,積極兜售百事可樂,使百事可樂在全球的銷售額直線上升,此舉使百事可樂公司獲益匪淺。
可以說百事可樂董事長唐納德·肯特簡直就是一位借助貴人之光的高手,他的這種舉動為百事可樂公司帶來了不下幾千萬美元的生意。
經營你的貴人
要想有效地依靠貴人辦事,必須善於經營你的貴人。什麼叫經營貴人,經營不僅包括要善於利用貴人辦事,還包括要注意維護你與貴人之間的關係。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時刻刻在發生著變化,如果你不善於維護的話,可能會失去你的貴人,甚至他們還有可能成為別人的貴人。另外,如果想成大事,你也不能單純地依靠一位貴人,你要尋找多個貴人幫助你。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例子。小王和小張是老鄉,他們都來自於魯南的同一個鄉村,二人從九十年代初就開始闖北京,情同手足。剛來的時候,他們幹過各種各樣的雜活。後來他們在一處建築工地找到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
小王頭腦比較靈活,幹活認真細致,深得老板喜愛。小張相比之下,各方麵都不如小王。幾年過去了,小王被老板提拔為包工頭,小張仍然是原來的樣子,不過這次他可是在小王的手底下幹活。又過了幾年,小王承包的施工隊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由於規模擴大,小王也開始物色下一級承包人。由於多年的交情,小張自然成了頭號人選。成為小包工頭後,小張自然十分感激小王,他簡直就把小王視為自己生命中的貴人。小王也為此感到十分欣慰。
又過了幾年,隨著這支建築隊伍的發展,小王和小張都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內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此時的小張因為取得了一點點成績開始變得高傲自大起來,他不再甘心聽命於小王的安排,他認為他們兩人同時起步,本應獲得同等的待遇,為什麼自己要屈於人下呢?有了這種想法,小張便對小王的命令陽奉陰違,而且常常自作主張,結果導致了工程的延期。
建築公司老板對此十分氣憤,他要求小王解除小張的職務,無奈之下小張被小王解除了職務,調到其他施工隊去了。由於另外一位工人小李一貫表現出色,而被任命為新的包工頭。其實小王早就有提拔小李作為包工頭的想法,但礙於多年的交情沒有實施。正是因為小張的不珍惜,才使小李獲得了這樣的一個機會。
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沒有人保證你的貴人永遠都是你的貴人,關鍵在於你要善於經營他們。小張沒有珍惜已經得到的機會,不善於經營自己的貴人,結果喪失了前程。
另外,為了獲得更多的辦事資源,你也不應當把自己吊在一棵樹上。因為貴人也有時運不濟的時候,萬一你的貴人大樹倒下了,那麼你也就跟著失去藏身之處了。如果你擁有多位貴人,或者你善於與時俱進,不斷結交貴人,那麼你就可以永遠地讓貴人為你辦事,而沒有後顧之憂。
北齊大臣裴矩就是這麼一個人。古人雲:“忠臣不事二主”。可是裴矩一生卻經曆了三個王朝,侍奉過七個主子,而且深得各位主子的喜愛,無論在北齊,還是在隋唐,他都能春風得意,官運亨通。難道他有什麼做官的秘訣?當然不是,他不過是懂得經營自己的貴人罷了。在依附眼前主子的同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給自己找到了一個又一個的靠山。
他看出隋煬帝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便想方設法挑動他拓展疆域的野心。為此,他還不辭勞苦,親自深入西域各國,了解各國狀況,並撰寫了一本《西域圖記》,深得煬帝的歡心。隋煬帝當然對他加官晉爵,並派他到西北地區處理與西域各國的事務。
有一年,隋煬帝要到西北邊地巡視,裴矩不惜花費重金,說服西域二十七個國家的酋長,衣著錦繡,焚香奏樂,載歌載舞,拜謁於道旁,其場麵之壯觀可謂盛況空前。隋煬帝大為高興;又將他升為銀青光祿大夫。
裴矩嚐到了甜處,便越發別出心裁,施展各種伎倆,來巴結隋煬帝,當然是屢屢得手,而他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賞賜。然而,隋煬帝這棵大樹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貪戀華貴、愛慕虛榮而枝繁葉茂,相反,卻在一場曠日持久的遼東戰爭中耗盡了資財,走向了亡國的邊緣。
戰爭中的隋王朝怨聲四起,義兵遍布。隋煬帝困守揚州一籌莫展之時,裴矩看出來,眼前這位“貴人”已經是窮途末路了,再一味巴結他,對自己會有百害而無一利。他開始為自己尋找新的出路,他首先把目標轉向那些躁動不安的軍官士卒身上。他見了這些人總是低頭哈腰,笑臉相迎。並向隋煬帝建議:為了穩定士兵情緒,準許士兵在揚州娶妻成家。
這一提議得到了隋煬帝的讚賞,立即批準執行。士兵們更是皆大歡喜,對裴矩讚不絕口,都把他視為一個大恩人。等到將士們發動政變,絞殺隋煬帝時,原來的一些寵臣都被亂兵殺死,唯獨裴矩幸免於難。
後來,裴矩幾經輾轉投降了唐朝,後來又攀上了李世民這個“大貴人”。在唐太宗時期,他擔任吏部尚書,他看到唐太宗喜歡納諫,於是搖身一變,又成了仗義執言、忠誠進諫的忠臣了。
唐太宗對官吏貪贓受賄之事十分擔憂,決心加以禁絕,可又苦於抓不住證據。有一次他派人故意給人送禮行賄,結果有一個小官經不住誘惑接受了一匹絹,太宗大怒,要將這個小官殺掉。裴矩進諫說:“此人受賄,應當嚴懲。可是,陛下先以財物引誘,然後行極刑,這叫做陷人以罪,恐怕難以服眾,不符合禮法道德教導人民的原則,不可輕易行事。”
唐太宗接受了他的意見,並召集臣僚說:“裴矩能夠當眾表示不同意見,而不是表麵上順從而心存不滿,實在難得。如果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能這樣,天下大治還有什麼困難嗎?”
裴矩能夠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而又危機四伏的社會裏做到左右逢源,處處得意,主要是因為他善於經營貴人,而又善於不斷尋找新的貴人。因此,他為自己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巧借他人名望抬高自己的身價
在待人處世中,借光不失為一種提高自身形象,擴大自己影響的策略和技巧。毫無疑問,在與人交往中,借助他人的麵子和威名可以抬高自己。
建安元年(196年),42歲的曹操,做出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奉迎天子,就是後來被對手斥之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
盡管天子的“令”已經大打折扣,邊際效益速減,盡管獻帝年紀輕輕,沒什麼作為,但漢家劉姓四百年,儒家正統觀念不變,天子這塊招牌仍然管用,他是國家最高的權力象征,誰能掌控皇帝,誰便能以朝廷的名義發號施令,進而做出對自己有利的行動。所以更早之前,董卓入京,便廢掉少帝劉辯,另立獻帝劉協,從頭掌控;董卓死後,董卓部將李催、郭汜和楊奉等人為了搶奪皇帝而大動幹戈。獻帝窮困潦倒、顛沛流離,狼狽到了極點。
曹操把獻帝從破舊不堪的洛陽接出來,遷都於許,易名許都,改年號為建安。獻帝任曹操為大將軍,統攬朝政。在講究“正名”的時代,奉戴天子,對於爭取民心和招攬人才,具有絕對的相乘效果。多少謀臣武將因此投靠曹操,多少民心因此轉向曹操。
曹操用皇帝名義發號施令,袁紹每次接到對自己不利的詔令,便氣得跺腳,悔不當初。他要求曹操把皇帝送到鄄城,離自己的老巢鄴城較近,便於控製。但曹操不笨,不僅向後知後覺的袁紹說:不,還以皇帝的名義下詔書,把袁紹大罵一頓。袁紹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翻開曆史,古往今來的成功者,誰也不是一生下來就大名鼎鼎,一出山就風光耀眼,一呼百應。他們大多是先隱蔽在某些大人物的後麵,借他的麵子來籠絡各路豪傑,借他的聲望來壯大自己的聲勢,一旦時機成熟,或者另起爐灶,或者踩著別人的肩膀往處爬,或者反客為主,把別人吃掉。在做到這一步之前,先把自己的狐狸尾巴藏起來,拉一麵大旗作虎皮。
不管動機如何,拉大旗拉的就是聲望和麵子。
1937年夏,作為中國國民政府特使團團長的孔祥熙赴英國慶祝英王加冕典禮,孔祥熙為了博得英國皇室的青睞,自稱是聖人孔丘的嫡係後代。其實,在山東曲阜孔氏八房的孔氏家族保存2千多年的孔氏家譜中,並沒有這支世係。孔祥熙曾拉攏當時提任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山東曲阜孔氏八房的孔祥榕和孔丘的車把官“衍聖公”孔德成,收買了一些孔氏家譜,為他篡改重修孔氏家譜時補續上去。又把太穀縣孔家的家譜改頭換麵,推溯到明末清初,說是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時,有一房孔氏家族搬遷到山西太穀縣落戶,才有他家這一支係。
孔祥熙自稱是曲阜紙坊村人,於1930年曾出資二千元在紙坊村裏建立了家廟。這個情況表明,孔的家世源於孔祥熙之手。同時為了證實孔的身世,他經常在談話或講演中,夾上幾句《論語》、《孟子》的話,表示博雅。
這次孔祥熙率領國民黨政府特使團到英國時,就宣稱自己是第75世“孔丘公爵”。他曾大言不慚地對人說,他當時受到英國皇室的隆重接待,不是因為他是中國的特使,而是因為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貴族世家子孫“孔丘公爵”。
在當今激烈競爭的人際關係中,如果不懂得為自己“評功擺好”,即使肚子裏真有貨色也是枉然。要實幹,更要借用一些“達官貴人”往自己臉上貼金。
清政府的官場中曆來靠後台,走後門,求人寫推薦信。軍機大臣左宗棠從來不給人寫推薦信,他說:“一個人隻要有本事,自會有人用他。”左宗棠有個知己好友的兒子,名叫黃蘭階,在福建候補知縣多年也沒候到實缺,他見別人都有大官寫推薦信,想到父親生前與左宗棠很要好,就跑到北京來找左宗棠。左宗棠見了故人之子,十分客氣,但當黃蘭階一提出想讓他寫推薦信給福建總督時,頓時就變了臉,幾句話就將黃蘭階打發走了。
黃蘭階又氣又恨,離開左相府,就閑逛到琉璃廠看書散心。然而,他見到一個小店老板學寫左宗棠字體,十分逼真,心中一動,想出一條妙計。他讓店主寫柄扇子,落了款,得意洋洋地搖回福州。
這天是參見總督的日子,黃蘭階手搖紙扇,徑直走到總督堂上,總督見了很奇陘,問:“外麵很熱嗎?都立秋了,老兄帶扇子搖個不停。”
黃蘭階把扇子一晃:“不瞞大帥說,外邊天氣並不太熱,隻是我這柄扇子是我此次進京,左宗棠大人親送的,所以舍不得放手。”
總督吃了一驚,心想:我以為這姓黃的沒有後台,所以候補幾年也沒任命他實缺,不想他卻有這麼個大後台。左宗棠天天跟皇上見,麵,他若恨我,隻消在皇上麵前說個一句半句,我可就吃不住了,總督要過黃蘭階的扇子仔細察看,確係左宗棠筆跡,一點不差。他將扇子還與黃蘭階,悶悶不樂地回到後堂,找到師爺商議此事,第二天就給黃蘭階掛牌任了知縣。
黃蘭創不幾年就升到四品道台。總督一次進京,見了左宗棠,討好地說:“宗棠大人故友之子黃蘭階,如今在敝省當了道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