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如果馬辛利得理不讓人,利用自己的職位和得理的優勢,咄咄逼人進行反擊的話,那對方決不會服氣的。由此可見,當雙方處於尖銳對抗狀態時,得理者的忍讓態度,能使對立情緒“降溫”。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固執己見,很容易為一些小事情同別人爭論,而且火藥味濃烈。這時候,得理的一方應當有饒人的雅量,他可以一麵解釋一麵折衷調和,最好使用不帶刺激性的“各打五十大板”或者“你好我好”的語言形式,以避免衝突的擴大。這不是懦弱膽怯的表 現,隻會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小盧有一次去嶽父家吃飯,進餐時翁婿兩人聊起了一條高速公路的修建問題。小盧強調:修路的進度一再推遲,是有關方麵的一個嚴重錯誤;而嶽父則不同意,認為公路本來就不該興建。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漸趨激烈。後來那位泰山大人把問題扯到“年輕人自私心重,沒有環保意識”上麵,顯然是在批評小盧。
小盧怕再爭論下去傷和氣,便開始緩和下來,婉轉地說:“可能我們的看法永遠也不會合轍,可是,那沒有什麼,也許我們都是對的,也許我們都是錯的,這也是未可知的事。”小盧的一席話,不僅給自己搭了台階,也給爭論雙方打了圓場。避免了雙方爭論不休,矛盾擴大,影響感情。試想,如果小盧意氣用事地與嶽父爭論下去,結果會如何呢?很可能惹火老嶽父,被臭罵一頓。
不少時候,人和人之間的相互發火,是因為互不了解、有失溝通造成的。這時候得理的一方切不可因對方的錯怪而以怒製怒。最好的方式是多加解釋,想法溝通或者道歉、勸慰,與對方達成諒解或共識。
一所醫院裏,病人擠滿了候診室。一個病人排在隊伍中,將手上的報紙全看完了也沒有挪動一步。於是他怒火萬丈,敲著值班室的窗戶對值班人員大喊:“你們這是什麼醫院?這麼多人排隊你們看不見嗎?為什麼不想辦法解決?我下午還有急事呢!”值班員麵對病人的怒火,耐心解釋說:“很抱歉,讓你等了這麼久。是這樣的,醫生去開刀了,搶救一個危重病人,一時脫不了身。我再打電話問問,看看他還要多久才能出來。謝謝你的耐心等候。”患者排大隊得不到及時診治,責任並不在那個值班員身上,但是麵對病人的錯怪,他卻沉住氣一麵解釋,一麵勸慰,這就比以怒製怒,火上添油的回答好多了。
麵對蠻橫無理者,得理者若隻用以惡製惡的方式,常常會大上其當。這時候,平息風波的較好方式,莫過於得理者勇敢地站出來,主動承擔責任,以自責的方式對抗惡人惡語,以柔克剛。
要知道,低調讓人不是怕人,而是一種低調做人的大境界。
低調做人是認識自己
在希臘帕爾納索斯山南坡上,有一個馳名古希臘的戴爾波伊神托所。在神托所入口的石頭上刻著兩個詞,用現代話來說,就是:認識你自己。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經常引用這句格言,後世人們認為這是他講的話。但在當時,人們則認為這句格言就是阿波羅神的神諭。這其實是家喻戶曉的一句民間格言,是希臘人民的智慧結晶,後來才被附會到大人物或神靈身上去的。兩三千年前的這句格言直到今天對人們來說還有著同樣重要的意義,它時刻提醒著人們認識自我、把握自我、設計自我、實現自我。
隻有認識自己,才能夠給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給自己設置正確可行的目標,讓自己能夠正確對待挫折和困難。從人格上來說,隻有認識自己的人,才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也就是說,具有“自我意識”。
然而,認識自己並非易事,人的自我意識是有一個發展和完善過程的。許多人在走向獨立生活,自我意識大大增強的時候,對自己的各種才能、學識等等,沒有一個正確的估計,要麼估計得過高,要麼估計得過低。
對自己估計過高的人,自尊心過強,其表現就是用自己的優點去比別人的缺點,最終的結果就是,他永遠覺得別人比自己差,老子天下第一。而一旦出現別人超過自己的情況時,他就會很生氣,容易產生嫉妒。隻要是別人幸福,他就認為是自己的不幸,而一旦自己不幸,他就會認為是別人妨礙了他,在他看來,他永遠應該是最幸福的,最優秀的,任何人都不能比他強,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他就會覺得不快。這樣的人是無法適應環境的,他總是處於沮喪、牢騷滿腹的狀態,這種人說是一種人格病態,也不為過。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在年輕時十分自負。有一天,一個朋友勸告他說:“富蘭克林,像你這樣是不行的,當別人與你的意見不同時,你總是表現得自以為是。這樣會使人覺得難堪,以致別人不會聽你的意見。如果你總是好像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別人對你無話可講了。你以這種態度來和別人交往,不虛心聽取別人的見解,這樣對你自己根本沒有任何好處。你從別人那兒根本學不到一點東西,但是實際上你現在所知道的卻很有限。”
這番話使富蘭克林受到了極大打擊,也改變了他的一生,從此之後,他決心拋棄自己的驕傲,重新認識自己。後來,他成了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了——許多人都喜歡他。他不僅為當代人做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工作,而且對後代也有很大的影響。
在麵對人生重大抉擇的時候,低調者首先強調的就是正確地認識自己。許多人考慮得更多的是“我想幹什麼”而很少認真仔細地分析自己、認識自己,客觀地考慮目前“我能幹什麼”等,所以往往會使自己陷入誤區。陷入誤區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一方麵,由於自己缺乏正確的自我認識,他總是對自己有過高的要求,因為要求過高,所以更容易導致失敗,而這種失敗又會加劇自身認識的錯誤,這樣周而複始,惡性循環,最終的結果就是在誤區中間越陷越深。
低調的人對自己有什麼能力有個明確的認識,就可以在抉擇中找到自己最合適的點。他製定的目標永遠是最合適自己的,不僅僅是適合自己的能力,而且是適合當時的條件。所以很容易取得成功,這樣會更加加深他對自己的認識,一切就走入了一種良性的循環!
低調是一種大智慧
低調是一種古老的智慧!在中國古人的字典中,“智”與“知”本來是同一個字,可以互相通用。知識與智慧當然就存在著密切的關係,通常意義上的“無知”當然就不可能有智慧,而大智慧必然也就與豐富的知識聯係在一起。但是,中國古人對智慧的解釋卻有新的內涵。
我們先來看一個中國古老的例子。
在中國的曆史上,舜是第一個被稱為“大智慧”的人。根據曆史記載,舜出生後不久母親就離開了人世,後母生了一位弟弟“象”。孝順的舜盡管總是小心地侍奉後母和弟弟,但是遭受了無數次的毒打。最後實在無法在家裏呆下去,舜選擇了離家出走,他一個人流落到曆山腳下開荒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