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空間 讓孩子盡情釋放自己的天性(2 / 2)

16~18歲比帥(高中)

19~22歲比女友(大學)

23~25歲比學曆(找工作)

26~27歲比汽車

28~32歲比老婆

33~35歲比小孩

35~40歲比事業

41~50歲比房子

51~55歲比財富

56~60歲比媳婦

60~65歲比聲望

66~70歲比子孫

70~75歲比健康

6.適當的鼓勵。

對孩子的鼓勵就像一棵小草需要水一樣,這是一種需要。 那麼如何對待兒童行為的正確態度呢?那就是必須把“去做”和“做成功”區分開來,把孩子的“失敗”看做是勇敢的嚐試,失敗僅僅表明兒童缺乏相應的技巧,因而需要進一步地鼓勵和進一步地嚐試。我們要鼓勵孩子忍受犯錯誤的打擊,不要使他們因為失敗而覺得自尊心受到損害。

7.培養良好的習慣。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從小就給孩子灌輸良好的習慣,這對孩子以後的性格形成也會起到重要的作用,自然孩子就會養成文明禮儀的習慣。兒童思想單純,容易對所學的東西產生深刻印象,而長大以後,事務繁雜,很難集中精神了,“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以後,思慮散佚,固需早教,勿失機也。”

8.增加了解、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人的行動是以認識為基礎的,隻有在通過溝通,了解自己、了解對方後,相互的影響才更有效果。

9.加強家庭的凝聚力,平衡家庭內的需要。

一個和諧的家庭不能失去平衡、了解、支持、尊敬的因素。孩子應該理解父母的辛苦和關愛,而家長也應該尊重孩子的需要,盡量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孩子的需要:物質需要和心理需要。

物質需要:食物、衣服、藥物、安全的小窩等,以維持生存。

心理需要:需要新的經驗和知識;需要愛;需要被注意、表揚和重視;需要任務和責任。

父母本身的需要:作為一個社會化的人,家長必須有自己的生活,孩子之外的自己的生活。

所以,每位家庭成員都希望有自己的自由空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孩子和家長的某種想法和需要都是同等的重要,而這些重要的內容不能因為對方的失去而補給給對方,這樣就會給對方造成心理或現實中的緊張。

10.了解孩子,關注孩子,尊重孩子的感覺,控製他的行為。

每位孩子都像一棵正在發芽的植物,一旦得到人們的接受,就會出現進一步的發展、變化,乃至茁壯成長。

11.信任與耐心。

家庭是人際關係最單純也是最複雜的地方,它之所以單純是由於家人之間互相信任,較少利益衝突,比較了解對方,比較容易相互包容和欣賞;同時,因為朝夕相處,彼此付出多,摩擦機會多,彼此要求、期望多,反而不容易保持客觀、冷靜或理性的態度。

12.對外的開放與交流,了解家庭外麵的人、事物,不斷掌握新知識。

根據教育專家的研究,要想釋放孩子的天賦,家長給孩子最理想的教育應該包括以下三點:

第一是愉快和諧的家庭生活,這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大環境。

第二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愛,這是孩子成長的肥沃土壤。

第三是對孩子進行合理的管教和限製。保證了孩子對現實的良好適應,由此我們就可能得到世間最美好的禮物:一個聰明、自信、健康、活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