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優化欲望促文明(3 / 3)

而十字軍以上帝的名義發動的七次東征,究竟給東西方人民帶來了什麼?那些數以百萬計死去的、至死也不明白為誰而戰的戰士,那一個個屠城的浩劫所毀滅的不僅僅是城市和財富,更有無數心靈!

如果這也算一種特殊的交流的話,那代價就太大了,回報就太少了。

殖民主義者是吸血成性的饕餮。他們吸遍全世界所有弱者的血自肥,還標榜是在“傳播文明”、“拯救野蠻人出苦海”。而印第安人、黑人、猶太人的命運,似乎就是死亡和被奴役。但那些開著炮艦的屠殺者並不比手持大刀、弓箭的保家護族者“文明”!

即使在太懸殊的力量對比起決定作用的時候,正義和良知也是永遠不能被征服的。

獸性,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無論如何張揚都不能戰勝人性和正義。

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不可避免地衰落了;法西斯德國和日本夢想征服世界,結果自己先被正義的力量所征服了。

“冷戰”時代的結束,“熱戰”的降溫,兩極對抗變成了一極獨霸。一個在20世紀崛起,似乎在一夜之間頹然解體的社會主義大國蘇聯,給世界留下的啟迪多於遺憾;一個企圖以武力、美元推銷觀念“主導世界”的“新帝國主義”,真的能主宰人類的命運嗎?

為貪欲而戰!為生存而戰!為觀念而戰!

歐洲的地中海、巴爾幹半島,亞洲的中東、朝鮮以及印度支那半島,都是人類公認的火藥庫。那些點燃火藥庫的,除把人類的希望,一次次炸得粉碎外,自己哪一個沒有倒在血泊之中!

18世紀法國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和著名哲學家康德都認為:人在“自然狀態”下最容易受“本能”的“衝動”和“權利欲望”的支配,衝突和暴力會占支配地位。這兩位大師所說的“自然狀態”,不就是那持刀的憤怒和開著炮艦的瘋狂嗎?是戰爭,把一個個有靈性的、有良知的“文明人”,還原為一個個嗜血成性的野獸的。這也是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所說的:“人類靈魂深處的黑暗心理力量投射於外界”的結果。同理,這個“黑暗心理力量”,也正是人的貪欲和嗜殺成性。

縱觀人類的曆史,“戰爭是由野心所策劃,由暴力所進行,由燒殺所完成,它的勝利意味著什麼?其手段是眾多人的犧牲,其結果是少數人獲得莫大的好處。”“戰爭是一種王公們難得會贏,而人民永遠不會贏的遊戲。”科爾頓一針見血地道出了戰爭的本質。盡管戰爭的性質有正義的和非正義之分,盡管戰爭是流血的政治,盡管戰爭也可以說是一些國家和民族血的洗禮,但“人類必須消滅戰爭,否則戰爭會消滅人類”,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向全人類發出了正義的迫切的呼籲。由於戰爭傷害的,已不再僅僅是失敗者,勝利者同樣也是戰爭的犧牲品。

如果誰試圖通過戰爭培育勇敢和美德,那就如同把殺人練刀、強奸示愛當作正常的行為一樣。

古今中外,那些在戰場上得到的,還不全都在戰場上失去了?

一個小小的團體和人類,極其有限的地區衝突乃至是世界大戰,隻要陷入戰爭的悲劇,誰能幸免不扮演可悲的角色呢?

“瘋狂的殺戮是在專製主義的名稱下造成還是在自由、民主的神聖名義下造成,這對死者、孤兒和無家可歸的人們來說又有什麼區別?”印度“聖雄”甘地的觀點才是徹底的真正意義上的和平觀點。那些失敗者,家園被毀,祖國已失,親人被殺,活著就像被強奸一樣恥辱,精神煉獄的折磨勝過肉體的痛苦;那些勝利者,戰爭中暴露的凶殘的麵目要多可憎有多可憎;對與那些死去的,勝利和失敗對他們都沒有任何意義了。

現代戰爭,已沒有前方後方之分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著整個人類的安全,地球的任何角落都可能在瞬間成為毀滅性打擊的對象。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隨時都可能成為戰場。戰爭直接殺傷的,已不再是冷兵器時代的成千上萬的人,核大戰、生化武器大戰,在幾分鍾內就能把地球毀滅幾次。即使常規武器的殺傷力也整體提高了2000倍。

人類等於自己在為自己掘好了墳墓。

而引發戰爭的因素也越來越複雜,最主要的,還是人性的喪失和變異。美國當代現實主義流派代表人物華爾滋認為:“戰爭的最重要的根源在於人性和人類行為:自私導致戰爭,誤導的進取衝動導致戰爭,愚昧導致戰爭。其他的根源是次要的,而且必須根據上述因素加以解釋。”因此,消滅戰爭的戰場首先是心戰!

隻要各個民族根除自己的私心和貪欲,那戰爭的徹底消滅不是沒有可能。

社會達爾文主義長期信奉的“戰爭是自然的需要,是種族之內生存競爭的法則,有曆史的進步意義,是社會進化的最高法則”,已越來越不適宜現代戰爭了。沒有勝利者也沒有失敗者的大戰,也會把“新帝國主義”在局部衝突中贏得和未贏得的一切瞬間化為烏有。

需要和製造戰爭的人,連自己都失去了,還能滿足自己的貪欲、得到別的什麼嗎?

反對戰爭的人,也在戰爭中不可避免地充當了犧牲品。

隻有避免一切戰爭,才是人類永久的生存之路和和平發展之路。

動力加油站

·人雖然是高級動物,但依然難以徹底告別叢林法則。潛意識中惡的貪欲若被激發起來,就會變得比那些未馴化的野獸還凶殘。但如果文明滋養的善良的一麵能夠保持並發揚光大,那就會成為真正的文明人。

·不幸的是,人性的某些弱點往往被別有用心者用來挑起爭鬥和仇恨,在血腥的廝拚和征戰中撈取好處,達到用別的方式達不到的目的。

·所謂鬥則進,是以付出血的代價為前提的。這樣的成本往往大於收益,時間越久,越看得清楚。

·所謂不鬥則退,是以爭鬥雙方為基點的,並沒有到達也未指向更遠的目標,因而並不具有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