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能否有效控製自己的貪欲守住生存的底線(1 / 2)

人類能否有效控製自己的貪欲守住生存的底線

欲望論語

·戰爭源於人類的貪欲,人類要徹底消滅戰爭,首先要戰勝自己。

·戰爭所考驗的,不再僅僅是人類的意誌,更有理性。

·戰爭打擊別人,也會傷害自己,戰爭征服別人,也會毀滅自己。

在21世紀到來之際,聯合國相關組織曾邀請全球600多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人類如何應對所麵臨的種種困境以及相關問題。他們一致認為:人類要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要回過頭去,去汲取2500年前孔子的智慧。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八個字,是人類生存的底線。這是這些專家、學者在半年時間內,找遍人類5000年所積累的文明成果所得出的唯一正確的結論。

是的,自己所不要的東西,就不要強加於別人,這連幼兒園小朋友都明白的道理,人類在以往的曆史中,其實並未做到!最明顯的,莫過於戰爭了。總有戰爭狂人要不擇手段地把戰火引向別人的家園;總有國家要以鄰為壑,把別人的國家變為火海、變為地獄、變為廢墟,而自己家園中的一棵草也不願折斷,自己祖國的一棵樹的樹皮也不忍碰破。

這樣的“文明”,還是人類所夢寐以求的“文明”嗎?從地跨歐、亞、非三洲的波斯帝國、亞曆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蒙古帝國的建立,到兩次世界大戰人類空前的大廝殺,人類可悲地在一些戰爭狂人和一些沉迷於暴力的民族所發動的各類戰爭中白白消耗了多少生機和活力呀!當戰爭變成了掠奪財富、滿足貪欲的手段,當戰爭變成了攫取權力的工具,當戰爭變成了習慣和職業,人類的的悲劇還能少嗎?

戰爭源於人類的貪欲,人類要徹底消弭戰爭,首先要戰勝自己的貪欲。

但不幸的是,總有那麼一些人,把別的國家和民族視為“蠻族”、“邪惡軸心”;總有那麼一些國家和民族,視別的國家和人民為“獸類”、“惡魔”,總不能平等地對待自己以外的國家和民族,如此,世界還會有安全嗎?當以大欺小、以強淩弱成了一些國家的“本能”的時候,人類還有和平嗎?

貧窮,依然困擾著人類。但依然有那麼一些富有的國家,在利用暴力從貧窮者手中掠奪僅有的財富和生機。“讓富有的更富有,讓沒有的更沒有。”“馬太效應”不是在減弱,而是在增強。

盡管人類已有的宗教和觀念,都無一例外地把人類自身描繪成一個充滿友愛和幸福的家園,但悲慘的現實是,血腥的殺戮始終不斷,赤裸裸的侵占和掠奪公行;盡管人類嘴上都在標榜“大家都是上帝的赤子”、“天下人都是兄弟姐妹”,但觸目可見的仇視和欺淩,無一不是觸目驚心的。

至今,依然把人類當作社會達爾文主義所說的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的,不是個別人,而是一些強大的國家和民族!視世界為可以隨意“征服”的屠場的,不是偶發事件,而是司空見慣的“本能”!

科學技術的日益發達,極大地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但它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把人類引向了毀滅的邊緣。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的發明、製造和擴散,已給人類構築起了“死亡黑洞”。

如果從地球之外的任何一個角度回看這個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就會發現這樣的“奇觀”:一個國家的核彈頭正瞄準另一個國家的所有城市;一個國家的潛艇正在另一個國家的近海遊弋。幾乎所有國家的導彈都瞄準了近鄰或更遠的目標,幾乎所有國家的軍隊都在公開或暗中操練時刻準備投入可能爆發的戰爭……這是多麼可怕而嚴酷的現實呀,人類如何能遏製自己的貪欲,守住孔子早就確定的那道生存底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