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決定敵友:大國政治格局的欲望博弈(2 / 2)

隻要能給自己帶來好處,哪怕是有血海深仇的敵人,也能握手言歡,密切合作;如果損害了自己的某些利益,哪怕是很小的利益,也是決不能容忍的。即使是自己最親密的朋友,報複也是絲毫不會手軟的。

“冷戰”時期,美蘇之所以互相敵視長達半個世紀,從表麵上看,似乎首先是意識形態的對抗,但最根本的,還是各自在全球的切身利益!

一堵柏林牆的分隔,並不僅僅隻是兩邊飄著不同的旗幟,而是一個德國,已分屬不同的利益集團!

朝鮮也一樣。三八線兩邊,各屬於不同的陣營。朝鮮民族至今仍飽受分裂的痛苦,並非僅僅由於意識形態的差別,而是各大利益集團的勢力範圍的對抗和擴張。

“冷戰”時代,北約和華約,都是互相敵對的利益集團。任何一國,如果成了任何一個集團中的一員,那它就成了該集團內所有成員的朋友,也相應成了另一敵對集團共同的敵人。由於北約和華約都極力誇大對方的威脅,所以,“冷戰”時期戰爭的威脅最為嚴重。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早在1950年的一次演講中,談到國家安全時說:“相信由一個國家去擴軍備戰就能達到安全的那種信念,在目前軍事技術的狀態下是一種災難性的幻想。在美國,由於它首先創造出原子彈,這種幻想就特別會滋長起來。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相信這個國家能夠取得永久的和決定性的軍事優勢,有希望威懾任何潛在敵人,並帶來我們和人類熱烈追求的安全的緣故。最近五年來我們所遵循的原則,簡單地說,就是不惜任何代價,用優勢的軍事實力來獲得安全。”愛因斯坦對此非常憂慮,“美國同蘇聯之間的軍備競賽,原來是作為預防措施而引起的。現在已出現歇斯底裏的成份。雙方都正在嚴格保密下,以狂熱的飛快速度去完成大規模的破壞工具。而現在公眾又被告知,製造氫彈是新的目標,並且大概將會完成。總統已經隆重地宣布,要向這個目標加速發展。如果這種努力成功了,那麼大氣的放射性毒化,以及隨之而來的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滅絕,都將被帶進技術上可能的範圍之內。這種發展之所以可怕,在於它顯然是無法避免的。每一步都好像是前麵一步的必然結果。最後,呈現得再清楚不過了,就是一切的毀滅。”

“難道就沒有一條出路可以走出人們自己製造出來的這個死胡同嗎?我們大家,特別是美國和蘇聯的決策人,必須了解到,盡管我們已打敗了外部的敵人,但是我們還未能從戰爭情緒中解放出來,如果我們所采取的每一步驟都著眼於將來可能發生的衝突,我們就永遠不會有真正的和平,尤其是因為事情已經非常清楚,這樣的戰爭會毀掉一切。所以,一切政治行動的指導思想應當是,在當前的形勢下我們怎樣才能促成一切國家之間的和平共處。第一個目標必須是消除相互恐懼和不信任。不僅是廢棄大規模的破壞性武器,還要嚴肅地宣告放棄武力政策,這些無疑都是必要的。但是隻有在同時建立起超國家的製裁和執行機構,使它有權去解決同各國安全直接有關的問題,這種宣告才有效。哪怕隻有若幹國家宣稱它們願為實現這種‘有限的世界政府’而忠誠合作,也會大大減輕急迫的戰爭危險。”“冷戰”的事實,正好證實了愛因斯坦的憂患和期望。

美蘇兩霸長期對抗,破壞了世界的和平和安全。他們自身也在瘋狂的軍備競賽中大大削弱了。前蘇聯的解體,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與美國的軍備競賽拖垮了整個國民經濟。美國雖然依然保持著超級大國的地位,但“冷戰”的陰魂不散。持冷戰思維的,並非個別。自恃其軍事力量的無可匹敵,便選擇戰爭作為處理國際關係的普遍形式。在美國的所謂新戰略中,不僅俄羅斯、中國等被視為敵人,而且連美國長期的盟友英法等國也作為可能打擊的對象。美國以為,它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是用不著再去結交朋友的。就像山林中的老虎,自詡為百獸之王,是不需要朋友一樣。

美國自信能征服世界。所以,它隻需要有實力相當的敵人,而不願有真誠的平等的朋友。

動力加油站

·無論采用什麼方法,隻要能化敵為友,那都是勝利;無論因為什麼原因,隻要變友為敵,那都是莫大的損失。

·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路多了,自然就容易成功。

·多一個朋友,就多一份力,力量增強了,怎會不成功?

·個人如此,國家民族何嚐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