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對手的欲望難滿足:美國現在真正的對手是誰(1 / 2)

尋找對手的欲望難滿足:美國現在真正的對手是誰

欲望論語

·“美國需要一個敵國,來給外交政策帶來焦點和連續性。”美國著名曆史學家阿瑟·施萊辛格說出了美國這種特殊需要的迫切性。迫切需要對手的美國,在現實中沒有對手的情況下,就想盡辦法製造,以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

·美國一些依然頑固堅持“冷戰”思維的人,不願意看到中國的強大,把中國經濟的較快發展當作威脅,似乎貧窮、落後的中國,才是美國所希望的。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鐵欄

纏得這般疲倦,什麼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隻有千條的鐵欄杆

千條的鐵欄後便沒有宇宙。

德語詩人裏爾克的代表詩作《豹——在巴黎植物園》寫出了一隻關在鐵欄杆內的豹子的精神痛苦。它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在百獸中的至尊地位,也失去了與獅虎那樣的對手爭鬥的激情和樂趣。

關在鐵籠子裏的豹子,還算豹子嗎?

它目光疲倦,接下來,就該是功能全麵退化了。關在鐵籠子的豹子,與動物園裏供觀賞的、小姐太太懷中抱的寵物還有什麼區別呢?

動物研究專家發現,非洲有條河兩岸的羚羊盡管生存環境相同,食物也沒有什麼區別,但東岸的羚羊明顯比西岸的羚羊強健、壯碩。經測定,東岸的羚羊奔跑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鍾快達13米之多,原因是什麼呢?原來,東岸附近有一群惡狼與羚羊為鄰,這些羚羊不得不提升自己的應對能力。如果沒有狼那樣的機警和狡詐,沒有狼那樣的凶狠和貪婪,它們恐怕早就變成了那群狼口中的美餐了。

正是強烈的危機感才成就了它們的強健。如果它們的鄰居不是那群惡狼,而是一群比羚羊更弱小的兔子,那它們恐怕還不如西岸的羚羊呢!

如果沒有了激烈的競爭對手,生存能力就會退化,甚至連最基本的覓食能力也會喪失。

很多年前,某市郊區曾為特殊藥用需要,圈養了一些老虎,每天給它們喝牛奶、吃牛肉,讓其過著“貴族式”的生活。後來,又不需要這些寵物般的老虎了,便將它們放生到野外。誰知,它們已經習慣了被“包養”,完全喪失了自我覓食能力。每天,到圈養院過去開飯的時間,這些老虎又紛紛從外邊跑回來,主動走進鐵柵杆,依舊伸長嘴等著飼養員去喂……沒有了生存競爭,連“百獸之王”的老虎也會退化為專吃嗟來之食的寄生蟲。

動物需要對手,國家也需要對手。

習慣扮演世界主宰的美國,是需要真正的對手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和強大的。“美國需要一個敵國,來給外交政策帶來焦點和連續性。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以德國為對手,在冷戰中又與前蘇聯為對手。到了一定時候,又會宣告其他潛在對手的存在。”美國著名曆史學家阿瑟·施萊辛格說出了美國這種特殊需要的迫切性。就像獅虎大戰,如果獅子消失了,那失去對手的老虎就會倍感寂寞。因此,迫切需要對手的美國,在現實中沒有對手的情況下,就想盡辦法製造,以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

日本,曾經是美國首選的對手,由於日美貿易摩擦,美國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它究竟與第一還有多少距離?而此時,日本經濟剛好出現頹勢,其政治和軍事力量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是難以與美國抗衡的。何況,美日在亞太地區和世界有著許多共同的利益。因此,美日還是戰略夥伴。

前蘇聯曾經長期是美國唯一強大的對手,但隨著“冷戰”的結束,這個強大的“社會帝國主義”國家仿佛是在一夜之間就垮台了。其實,中國近代偉大的思想家、維新變法的代表人物梁啟超早就通過對“專欲難成”和“兩利俱存”的欲望法則分析,天才地預言到了前蘇聯必然垮台。要知那時候,前蘇聯剛剛建立,正如日中天的蓬勃發展,作這樣的預言,沒有遠見卓識,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