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大欲望就沒有大成功——趙匡胤李煜孟昶在公元960年的性格地圖上(1 / 3)

沒有大欲望就沒有大成功——趙匡胤李煜孟昶在公元960年的性格地圖上

欲望論語

·曆攬古今多少興亡事,苟且者均難苟且,偷生者也皆難偷生。強者之所以強,就在於對手太弱的緣故。

·如果性格懦弱者,隻掌控自己的人生,那隻是他個人的不幸,但如果由他來決定國家民族的命運,那就是整個天下莫大的悲劇了。

·隻滿足於小欲望者,如何能夠成就大事業?

公元960年,後周的殿前都點檢(約相當於首都衛戍司令)趙匡胤,慌稱北漢軍南進,率軍至開封城外四十裏的陳橋驛,在其弟趙光義、謀士趙普等密謀下,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做了皇帝。取後周而代之,建立了宋。為了與以後建都臨安(今杭州)的南宋相區分,史稱北宋。

當時趙匡胤所建立的北宋王朝,其實隻囿於中原一隅,北有北漢虎視眈眈,南有南漢分庭抗禮,東有南唐並立,西有後蜀存在,依然是一幅群雄分據的局麵。

最終將由誰來一統天下?

在公元960年的軍事地圖上,可以看出有此勢力者,首推北宋。其次,為南唐和後蜀。北宋占有中原腹心,大有統一北方之勢,在戰略上處於有利地位;南唐久據江南富庶之鄉,經濟勢力雄厚,有堅強的後盾;後蜀屬天府之國,經濟勢力也不可小瞧。因而在960年的軍事對陣中,尚難以斷定會鹿死誰手。

但在公元960年的性格地圖上,強弱竟是那麼分明,反差竟是那樣巨大。一看,便見分曉。

趙匡胤、李煜、孟昶,這三個掌握天下走勢的男人,性格的差別都溶入到了曆史進程之中了。他們的欲望和胸懷,構成了一幅對比鮮明的性格圖。

趙匡胤,“容貌雄偉,器度豁如”“學騎射,輒出人上,粗通文墨,行伍出身”、“起介胄之中,踐九五之位”,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用並不高明的陰謀手段篡奪皇位,還有什麼不敢做呢?本來就來路不正的皇位,隻有座踏實了,才放心。所以,他一即位,對內即用“酒杯釋兵權”解除臣下兵權,防止他們效法自己;對外便開始了連續的征戰,實施武力統一。

李煜,飽讀詩書,多才多藝,純粹是一個風流才子。他的特長是填詞、飲酒,為美女描眉,在歌舞升平中,總在欣賞宮女演唱自己寫的詩詞中陶醉。當趙匡胤在北方“踐九五之位”時,李煜的父親李璟已氣息奄奄,文氣和脂粉味濃厚的南唐,顯然無法與雄性勃發、氣勢威逼的北宋匹敵。而選擇李煜這樣文弱的兒子繼承大統,無疑是其父李璟犯的致命錯誤。他那纖細得像女人一樣的手,揮毫填詞,舒緩彈琴尚可,如何能拿得起決定天下命運的大刀?他那含情的眼睛,隻在女人的柳眉、笑靨、朱唇、酥胸、肥臀、金蓮上流轉,怎會像趙匡胤那樣虎視江南山水,恨不能一口吞下。一個“少聰悟,喜讀書屬文,工書畫,知音律”的文弱書生,如何會是“起介胄之中”的赳赳武夫的對手呢?

至於那個孟昶,則屬於另一類。“初,昶在蜀專務奢靡,為七寶溺器,他物稱是”。他純粹是一個玩物喪誌的花花公子,哪裏還有什麼一統天下的雄心壯誌?

由於這兩個對手太弱了,越發顯得趙匡胤太強。

兩弱相比擇其更弱。

趙匡胤征服的欲望最強烈,他的刀鋒首先指向了後蜀。可能是出於戰略和力量對比的考慮,可能是對兩人性格分析做出的判斷。孟昶在趙匡胤的皇位剛座穩不久的公元965年便麵臨被宰割的危險。

怎麼辦?

孟昶懦弱的性格在此生死存亡之際,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及兵至”,他也曾想“拒戰”。但在一時失利後,“昶大懼”,既無禦敵之策,又無抵抗的信心,恐懼加上慌亂,如何能抵抗強敵的進攻呢?更為荒唐的是,他竟讓比他更荒淫無恥的兒子統率募兵,這位少爺不知亡國之禍已至,依舊攜帶美女,“晨夜嬉戲,不恤軍政”。有這樣的父子。怎能逃脫覆亡的厄運?麵臨強敵,“昶益惶駭”,徹底絕望了。“請降”做俘虜,企圖苟且偷生,便成了他最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