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大欲望就沒有大成功——劉邦項羽爭霸最終是心戰
欲望論語
·劉邦雖無什麼文韜武略,但他有大欲望的同時更有大胸懷。的確,他是重用張良、韓信、蕭何三人,成就了他的帝業;項羽妒賢嫉能,心胸狹窄,雖有“萬人敵”之勇,終不能用人所長,最後落了個吻劍自裁的下場。
·大胸懷決定大勝敗。
“我要當皇帝!”
這是皇權時代無數青少年最強烈的欲望,也是他們做得最多最強烈的夢。
但夢好做,真正的皇帝卻不那麼容易做。
即使有做皇帝的機會,卻也不一定有做皇帝君臨天下的胸懷。
這正是很多做皇帝夢者,最終隻能做夢而已的原因。
在“千古一帝”秦始皇當政時,就有兩個當時無名後來卻名振天下的少年在做皇帝夢。這兩個少年一是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項羽,另一個則是創建西漢王朝的漢高祖劉邦。
若按常規,項羽的皇帝夢似容易成,項羽不僅出身名門,而且“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能有這樣顯赫的出身者自然不多,這無疑是做皇帝夢的基礎,王侯將相離皇位當然要比平民百姓要近得多。不僅如此,項羽也非平庸之輩。“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後來,項羽以勇猛冠天下,“力拔山兮氣蓋世”,有萬夫不敵之勇,大概就源於此誌向。
項羽年輕氣盛,有時連做皇帝的欲望也表露於外。“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後來發生的事證明項羽並非“妄言”,他的確有取秦始皇而代之的實力和機會,但竟失之交臂,為何?
原來,項羽差點圓了的皇帝夢,卻被另一個同樣也做皇帝夢的人給打碎了。
這個人,就是劉邦!
《史記·高祖本紀》載:“高祖,沛豐邑中陽裏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好酒及色。”他出身鄉野,本人又是一個十足的地痞無賴,充其量隻能算一個“村霸”,那裏能與“世世為楚將”的項氏相比,本人隻會吃喝玩樂,怎會有項羽“力能扛鼎,才氣過人”的英武?!
但他也有欲望做皇帝夢。“高祖常徭鹹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這不是癡人說夢嗎?
他一無家族背景,二無勇力,憑什麼想圓皇帝夢?
原來,他竟有做皇帝的胸懷!
當時,在他與項羽一起做皇帝夢的時候,波瀾壯闊的秦末農民大起義爆發了。他雖和項羽都不約而同地投身於大起義之中,但他的勢力遠遠不能和項羽相匹敵。項羽不僅依恃其家族的聲望,備受吳中子弟擁戴,而且披堅執銳勇冠天下。尤其是巨鹿決戰,破釜沉舟大敗秦軍之後,項羽因此被推為諸侯上將軍,稱王稱帝,當屬眾望所歸。相比之下,劉邦的勢力要小得多,雖也率眾攻城掠地,號稱有十萬之眾,且占有“先入關中”的地利,但終難與項羽相敵。在其他農民起義軍相繼敗亡後,項羽與劉邦就展開了一場長達四年之久的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