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學習教育 129.如何引導語言發展緩慢的孩子?
孫女士問:“我兒子兩歲半了,其它方麵都正常,學說話很慢,每次隻會說兩三個字的詞,如:給我、媽媽抱,不會說一句完整的句子。作為家長,該怎樣對孩子進行語言方麵的教育和訓練呢?”
幼兒語言的發展,從最初哭聲、笑聲到呀呀咿語,一直到學會發出“baba、mama”完整音節,往往就要花費孩子六至八個月的時間,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進程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說話早一點,快一點。有的孩子說話晚一點,慢一點,而且孩子學習語言的方式,是積累法,先是聽開始,然後慢慢模仿,逐步到單字,一直要到三四歲甚至五六歲,才能說出流暢的句子,完整表達意思。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家長們不必太擔心。一般來說,女孩在學習單詞和表達性語言方麵比男孩要快;同樣,活潑、外向的孩子比文靜、內向的孩子更“健談”;來自熱鬧大家庭的孩子比獨生子女說話要早一點。所以家長對孩子言語的培養鍛煉也很重要。
一、多對孩子進行說話的模仿練習。幼兒2-3歲時,語言模仿能力最強,詞彙量迅速增加,說話的積極性很高。錯過了這段時間,將對孩子口語的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為促進孩子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家長應抓住其發展的關鍵期,比如帶孩子看電視時出現“孩子金水”的廣告,可讓孩子模仿稚聲稚氣的廣告語:“孩子金水。”在給孩子洗澡時也可拿著瓶子對孩子說:“孩子金水。”當孩子努力說出了這樣的四字詞語時,要給予鼓勵和誇獎。
二、多創造機會讓孩子說話,鼓勵孩子多說話。在講故事時,如果是孩子聽得多的故事,要適時讓孩子填空。比如講《青蛙和老虎》時,這樣講:“有一隻老虎,它餓極了,在路上走著走著,突然遇到了一隻 (青蛙)……”如果孩子想不起來,可以模仿青蛙的叫聲,讓孩子補充。這樣既鍛煉了孩子的語言,又發展了思維。家長要多聽孩子說話。要有耐心,當孩子表達不清時,不要替孩子說。
二、多和孩子對話,扮演重要的語言搭檔。當發現孩子發音不準確,要及時幫助糾正,不要取笑,並指導孩子反複練習。當孩子說話有進步時,一定要表揚孩子哪裏說得好。如孩子說:“又一個皮球。”時,要鼓勵孩子“又”字用得好。
三、要讓孩子把話說完,把意思表達完整。孩子的語言邏輯還沒形成,不能急於要求孩子表達清楚,要把孩子說得連貫的地方幫他複述,說得不連貫的地方鼓勵孩子再說。孩子實在說不出時,家長幫助表達時語速要慢,口形要誇張,讓孩子看清每個字的發音和口形。
四、多與孩子做語言遊戲:說簡單的繞口令,唱兒歌、做手指遊戲等。
總之,要讓孩子在多聽、多看、多說、多交往,這樣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