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學習教育 127.家長鼓勵孩子學習有什麼技巧?(1 / 1)

第七章 學習教育 127.家長鼓勵孩子學習有什麼技巧?

吳先生:“我是個脾氣比較暴躁的人,我愛人常說我不會教育孩子,說孩子要多鼓勵。道理我懂,可是如果孩子犯錯了,我不但不能批評他,還要鼓勵他?什麼時候鼓勵、什麼時候批評,總得有個度吧?”

我記得有個非常深刻的比喻:鼓勵好比打氣,批評好比補胎。平常多打氣,有利於行走;車胎有故障了就要補補。不打氣,車胎就永遠是癟的;打氣過量,車胎就要爆了。

教育心理學研究已經證明,正確的評價、適當的鼓勵是對孩子行為肯定的方式,可以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及自尊心。家長不僅要激發孩子心靈深處那種強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讓孩子在自主生活、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那麼如何把握鼓勵的尺度呢?

一、堅持鼓勵的長期性與及時性原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應該以鼓勵為主。無論是孩子的“吚吚”學語、蹣跚學步,還是孩子不斷對周圍環境的好奇,都離不開家長的鼓勵。鼓勵,應當成為孩子成長的主節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當孩子有了進步,哪怕是一丁點兒,家長也要及時給予鼓勵,讓孩子有向著更好方向發展的動力。

二、要善於鼓勵孩子。鼓勵應針對不同孩子的性格特點和表現,準確給予幼兒恰當的鼓勵。家長應該充分理解孩子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不能對孩子求全責備。當孩子穿衣服找不到袖子時,當孩子穿鞋子分不清左右時,當孩子吃完飯把碗放到廚房卻不小心把碗打破了時,家長不能對孩子的這些小缺點無法容忍,不能以成人的行為能力來要求孩子,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比如孩子在幫媽媽晾衣服時卻把新絲襪給鉤扯破了,家長就該衡量絲襪與孩子心理孰輕孰重,不能一味批評責備孩子,應該先反省自己是否考慮得周到。在孩子難受自責時,家長反而要對孩子的幫忙表示感謝,然後再針對性地教育。

三、學會對孩子說“不”。首先要知道怎樣說“不”。人無完人。孩子由於對事情的考慮不周、認識不全或玩劣淘氣犯了錯時,適當地批評還是有必要的,但要遵循先表揚後批評的原則。比如孩子關門時重重一拉,家長不能用簡單的“不要”來教育,可以示範給孩子看。家長還要知道什麼時候說“不”。當孩子的好奇牽涉到安全問題時,家長的“不要”才能最好發揮作用。

總之,沒有鼓勵和賞識,就沒有教育。我們要不斷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學會鼓勵、賞識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肯定和應有的讚揚,孩子就會多一些自信,多一點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