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別把工作當兒戲 感恩就是用心工作 感恩勝於能力 感恩締造雙贏
現代社會不缺少有能力的人,而缺少感恩的人,感恩讓個人和企業雙贏。
羅素曾經說過,愛和智慧是引導人們走向幸福的兩種最重要的力量。一切的能力、技能都是中性的,它們必須建立在一顆愛、善良和負責任的心靈上,才能給世界帶來益處。一個人不管能力有多大,隻要有顆感恩的心,就能給自己、他人、社會創造財富和幸福。感恩的心勝過能力。
著名武打影星李連傑有一次到長沙參加湖南衛視《背後的故事》節目錄製,他在節目中一直不斷強調“小我的世界”和“大我的世界”。在他看來,40歲以前,他是活在小我的世界中,賺很多錢,養孩子老婆、養家;但是40歲以後,他是活在大我的世界中,社會需要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用他的話來說——“活著,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是感恩讓我堅持下去”。
當前有很多企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歸根到底都是企業的員工缺乏感恩。不知感恩,就對自己獲得一切認為是理所當然;不知感恩,就永不滿足自己現有的一切;不知感恩,就不會在工作一馬當先,事事衝鋒在前。企業的員工都是這樣的心態,企業當然問題多多,困難重重,難以發展壯大。
很多員工認為,企業和自己隻是雇傭關係,企業出錢,員工出力,隻要老板每個月把工資發給自己了,企業好與不好跟自己沒有太大的關係。這樣的想法隻看到表麵,沒看到深層,隻要簡單想一下就會明白,企業和員工是共生共榮、唇齒相依的關係。設想如果你的企業破產了,誰發工資給你?你想領到更多的薪水,可你的工資又從哪裏來?隻有你和老板一起,把企業做大做強,你才能從中獲益。
感恩企業,替企業著想、替老板著想,實際上也就是替我們自己著想。從情感的角度講,老板和員工之間存在親情和友誼;從商業的角度講,老板和員工之間存在合作共贏的關係,有著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標,雙方共謀發展,同時也利益共享。因此,無論在哪個企業,員工都應該感恩企業,珍惜工作。
因此,員工必須心係企業的發展目標,並為企業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這樣企業才能興旺發達,員工的利益也才能得到保障。這就叫做“雙愛、雙贏”,企業與員工相互關愛,相互得益。
事實證明,企業和員工,合則兩利。企業發展壯大了,員工的發展空間自然會跟著變大,舞台也更大;企業的利潤增長了,員工的利益自然也會隨著增長。相反,如果企業的利潤越來越少,規模越來越小,那麼員工在企業的發展空間就會越來越小,員工自身的利益也隻能越來越少。員工對企業感恩,努力工作,用心付出,企業蒸蒸日上,利潤增多,員工所得也跟著水漲船高。企業和員工形成雙贏的局麵,何樂而不為呢?
一個員工要做到感恩企業,用自己的感恩創造個人和企業的雙贏,要從平時工作中著手,時刻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認同自己的企業
對於職場中的員工來說,接受並認同企業是熱愛、感恩企業前提,也是為企業付出、全力投入工作的前提,更是實現自我的前提。員工在企業裏工作,隻有通過企業這個平台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假如沒有了這個平台,員工個人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即使你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沒有舞台,都不能得以施展。所以要認同就職的企業,這是保證自己工作的根本所在,也是一個員工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