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要想在企業生存下去,發展下去,首先要認同所就職的企業。隻有認同了自己所在的企業,才能更好地接受並熱愛它,感恩它,才能為工作甘心奉獻,才能讓自己感覺到付出的一切都是有價值的。這樣,即使再苦再累也不會抱怨和後悔;這樣,才能自覺地站在企業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做到忠誠敬業,全力付出,進一步取得事業的成功。
2.樹立主人翁意識
以前我們經常講要有主人翁意識,要愛廠如愛家。現在很多人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樣的意識是落後過時的,員工和老板純粹是雇傭關係,何來主人的感覺。事實真的如此嗎?埃克森美孚總裁李·雷蒙德應邀為哈佛大學商學院MBA畢業生演講,他提出這樣的建議:“不管你在哪裏工作,都別把自己當成員工——應該把企業看做是自己的。”隻有把企業看做是自己的,自己是企業的主人,才能真的感恩企業,對企業負責任,用心工作。很顯然,以主人翁的心態對待企業,你就會成為一個值得公司老板信賴的人、一個樂於被他人雇用的人、一個可以成為上級得力助手的人。
在某世界五百強公司對內部員工進行企業核心價值觀培訓時,培訓講師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新娘過門當天,發現新郎家有老鼠,“嘿嘿”,笑道:“‘你們’家居然有老鼠!”第二天早上,新郎被一陣追打聲吵醒,聽見新娘在叫:“死老鼠,打死你!打死你!居然敢偷吃‘我們’家的大米。”
講到這,講師自然就點出了要旨:每位員工進入公司後,都應有“過門”心態,樹立主人翁意識,這樣才能處處都站在企業的立場上,以老板的心態去想問題,盡職盡責,全力以赴。企業自然需要你這樣忠誠敬業的員工,而你也需要通過這個平台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實現自己更大的價值。一個把企業當家的人,就是感恩企業的人,企業也會回報他這份用心。
3.自覺維護公司形象
荷蘭菲利浦電器公司總裁日思達曾說:“目標、信念與人構成三位一體,形成企業形象,而企業形象,實質就是企業員工個人形象的集合。作為企業的一員,精心維護企業形象當是責無旁貸。”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職業就是我們的身份,隨生人頭次見麵,總會相互詢問在哪裏高就,企業就像自己的名片一樣。企業有了良好的社會聲譽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生存和發展,個人的價值才能得到實現。如果企業的聲譽、形象受到損害,個人的價值也同樣會受到損害,在別人的麵前都自覺矮人三分。
4.化職業感為事業感,
職業感和事業感,雖然隻有一字之差,卻會得到截然不同的結果。職業感要求我們恪守職業道德,盡心盡力地完成我們的工作。而事業感卻不同,它體現了更多的自覺性,而且直接與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聯係在一起;事業感追求的是一種完美的境界,能體現自己生存的意義,能激發更多的創造性。有一家企業的一名普通工人,發明了好幾項專利,在行業領域相當成功。他在談到成功心得時說:“能夠取得這些成功,就是因為我從來不把這份工作當作謀生的手段,而是當成事業來經營。”所以當你認為你所從事的職業是一份值得為之付出和獻身的事業時,你就會帶著一顆感恩、虔誠、敬畏的心去看待你的工作,並在這個過程中讓你的人生更加的圓滿。
感恩公司,用你的智慧去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和你的公司攜起手來,共同成長,最終你和你的公司都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獲得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