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得+失=零 5、無事時看看內心深處(1 / 1)

第七章 得+失=零 5、無事時看看內心深處

南天寺無德禪師舉行小參時,對學僧們說道:“各位來此參學,長者數年,短者也有數月,不知各位找到禪心沒有?”

學僧甲說道:“我是個主觀意識很強的人,除了‘我’或‘我所’之外,世界上沒有什麼值得我關心的。但自參禪以後,我才發覺世上的萬事萬物都要靠因緣才能成就的。以往每天我隻妄想我與我所,實在非常自私,現在發覺除了我以外,還有人,還有佛,我想我已找到禪心了。”

學僧乙說道:“以前我總以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的具體實質為標準。但自參禪以後,現在我不再短視而有遠見,不再心胸狹小,而量大如空,我想我找到了禪心。”

學僧丙說道:“從前,如果說我一天能行三十裏路,我絕不走五十裏。但自參禪以後,才感覺到以有限生命去參悟永恒的禪法時,恨不得不眠不食地每天步行百裏,我想我已知道什麼叫禪心了。”

學僧丁說道:“我由於學曆低,經驗不足,在處事方麵,總顯得笨拙,甚至有時會很自卑。但自參禪以後,我才發覺自己可以擔當弘法利生的重大責任,因此,我也不自覺笨拙,也不感覺自卑,我想這就是禪心了。”

學僧戊說道:“身材隻有五尺的我,平常總抱著‘天塌下來總有別人會頂住’的心態。但自參禪以後,我才感受到禪宗的信念,現在在人前,我總覺自己有丈二之高的身材,我想我已體悟到什麼叫禪心了。”

無德禪師聽後,點頭說道:“你們所說的是你們的進步,這隻是一種參究的‘初心’,而非‘禪心’。真正的禪心在於明心見性。你們好好精進修持吧!”

學僧們聽後,各個斂性內省,繼續去尋找禪心。

用內省法來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古已有之。孔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意思是說,其平日所為無愧於心,故能內省不疚,而自無憂懼。蘇格拉底說過,一個沒有檢視的生命是沒有意義的。這是因為內省可以讓我們掃除人生航道上的暗礁,給我們指引成長的方向,它在我們的為人處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麼,什麼是內省呢?顧名思義,是自我省察的意思。自古以來,大量的成功者都是善於內省之人。比如,我們熟悉的曾子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成為戰國時期的一位重要人物。托爾斯泰15歲考入大學文科班,因年少輕狂,連續兩年考試不及格而被迫退學。但他並未因此消沉,而是認真地思索並進行內省,將自己所有缺點全部整理到日記本上,隨時對照檢查,一犯老毛病便立即改正。經過不懈努力,他成為享譽世界的文豪。內省對於個人成長與發展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善於內省的人有更多的成功機會,也將會在成長的路上少走彎路。

因此,一個有效的內省,是可以帶來神奇的改變的。因為,內省本身就有一種力量。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你發現沒有,你通過瞬間的內省,你的視角一下子轉變了,從困境中走出來,柳暗花明。通過內省,你發現了之前不曾覺察的製約,結束了它,從而轉向讓你欣喜若狂的廣闊天地。這是因為,通過內省,你突然認識到製約你發展的問題所在。內省就是這樣神奇,它可以帶給你很多東西,比如樂觀、創新、自信、淡定等。

懂得內省的人,他一定經曆了這樣一個過程——認識自己,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內在的明晰度,讓自己越來越簡單。他懂得享受生活,淡定自如,純真而有智慧。這種能力可以使他在工作和學習中受益匪淺。

當我們有意識地內省,省察自己的行為由表及裏時,這就讓內省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發揮了。我們有沒有活出真我,最大的標誌就是我們的內心是否痛苦、不滿足和迷茫。我們內心的不滿足會促使我們去尋找。而內省可以讓我們不曾重視的、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東西暴露出來並且消除掉,從而讓真正屬於自己的特質顯露出來。

認識自己是一個智慧的開始。而內省就是一個可以認清自己的有效途徑。因為,內省能夠讓你的外在和內在的活動表現出來。這些活動通過你的內省,可以在你的思想意識裏將那些虛偽的、虛幻的等負麵的東西消除。這些負麵的東西會阻礙你的發展,並且控製你的意識和行為。

可以說,不善於內省的人,那些隱藏在你內心的“惡魔”,就會形成一種無形的強大力量操控著你。內省正是找回漸漸迷失的自己的最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