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及時買單,何來欠債 2、麵子的債(1 / 2)

第六章 及時買單,何來欠債 2、麵子的債

在漢字中,“臉”和“麵” 在某些意義上是相通的,例如,“洗麵”和“洗臉”。但在“臉麵”這個詞中,“麵”和“臉”卻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臉”泛存於道德層麵,如罵某人“不要臉”;而“麵”則更多包含著能力的意味。這就揭示出了好麵子的第一個心理動因,即炫耀能力的欲望。很多人認為自己可以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就表明他擁有別人沒有的資源和能力。如時下有些人總是樂此不疲地願意替人辦事,當別人稱讚他有本事時,他虛榮的心理就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我有一個朋友,大家都叫他小高。他剛到報社,工作還不到一年,在領導眼中他就是一個普通的編輯記者。他也深知自己在單位的位置,因此工作很努力。但是他結交了一些不靠譜的朋友,總是三天兩頭找他幫忙。

這一天,一個小他一歲的朋友要請他吃飯,他想都沒想就去了。酒過三巡,小高酒量有限,已經有些暈暈乎乎了。這個朋友說,兄弟有難,你幫不幫忙?小高在沒弄清情況時,趁著酒勁就答應下來了——原來朋友想讓妹妹到報社實習。

酒醒後,小高為難了。在酒桌上,他把“包在我身上”這句話說得斬釘截鐵,但現在他心裏卻打鼓——在他的權限範圍之內,根本辦不到這個事情。

小高隨意承諾,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也就是為了麵子。最後他礙著麵子,不得不硬著頭皮去給朋友幫忙,結果事情沒辦好,自己落了個出力不討好的下場。

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放心好了,肯定給你辦得漂漂亮亮的”“兄弟,你放心好了”“兄弟,有我在,你就放100個心”……但凡這樣的話,不能說全是吹牛,至少裏麵或多或少有麵子的問題。

“明知不可為,卻仍要為之”“死要麵子活受罪”的事,身邊比比皆是,小到家庭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事後生活拮據,甚至舉債度日;大到一個企業,如日本的八佰伴,為了給企業臉上貼金,不顧實力盲目擴張,最後陷入困境。宋真宗認為“澶淵之盟”讓他的麵子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他在對手麵前感到自卑,於是,他一口氣把“五嶽”都封禪了,以此來維護他的臉麵。

現實中,類似這樣的人不乏其數,有些人明明在別人麵前感到自卑,又不願意讓其他人看低自己,於是,他們隻能用所謂的麵子來聊以自慰。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 也是如此,他在趙老爺麵前唯唯諾諾,自卑得很,但是他被打之後,總是用“老子打兒子”來維持可憐的麵子。周幽王為了自己的麵子,為博取美人一笑,置江山不顧。笑了美人,亡了國家。某某人本來酒量就小,可為了麵子“裝大神”,結果喝得胃出血。苦了自己,笑了別人。

其實,麵子問題由來已久,我們的祖先一直以“有麵子”為榮。中國社會最早是以家族為單位的,這就決定了一個人的榮辱與家族緊密相連。例如,曆代士子狀元及第後,都要衣錦還鄉、祭祀祖先,為整個家族掙到麵子。

儒家提倡“和為貴”的人際交往原則,給別人“留幾分薄麵”就成了維護人際關係和諧的重要手段。儒家思想提倡朋友間的共生共榮,即使朋友有錯,也不能當麵揭短。對此,台灣大學心理學教授黃光國指出,麵子背後是人情法則,是人際關係的相互維持和利用,最根本的是彼此間利益的交換和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