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輯 有日子可過是幸福的 視死如歡(1 / 1)

第八輯 有日子可過是幸福的 視死如歡

不是“視死如歸”,是“視死如歡”。

元才子趙孟頫,年近五十,慕戀年青女子,意圖納妾,其妻寫了一首《我儂詞》:“你儂我儂,忒煞多情,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撚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們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這樣的情份在,這死,也便真的如歡了。

一個陝西民歌,唱出來血淋淋的:“就是鋼刀把我頭砍斷,血身子也陪著我哥哥。”這樣的死,歡亦是必定的。

是以梁祝死後化蝶,飛舞翩翩,明知是人杜撰,世人卻當它是真的,因愛情至上,生生壓過了死亡。生不如死,視死如歡。

1935年,瞿秋白到達刑場,盤膝坐在草坪上,對劊子手微笑點頭:“此地甚好!”時年36。一死酬了這一生誌向,死也必定是歡的。就牛虻死後留下的一封信,信的末尾,引用一首小詩:“不論我活著,或是我死掉,我都是一隻快樂的飛虻!”麵對龐大、雜亂的舊世界,化身火種,燒掉汙穢,跳躍的火焰帶來了死亡,也迎接著噴薄雲天的朝陽,這樣的死,有什麼不歡的呢?

小說《亮劍》裏,趙鋼和馮楠一見鍾情,馮楠問趙鋼:“一個青年學生投身革命二十年,出生入死,百戰沙場。從此,世界上少了一個淵博的學者,多了一個殺戮無數的將軍,請問,你在追求什麼?為了什麼?”

“我追求一種完善的、合理的、充滿人性的社會製度,為了自由和尊嚴。”

“說得真好,尤其是提到人的自由與尊嚴,看來,你首先是趙剛,然後才是共產黨員。那麼 請你再告訴我,如果有一天,自由和尊嚴受到傷害,受到挑戰,而你又無力改變現狀,那時 你會麵臨著一種選擇,你將選擇什麼呢?”

“反抗或死亡,有時,死亡也是一種反抗。”

是的,死亡為的自由和尊嚴,為的鮮明的反抗,這樣的死亡,讓人由衷感覺如歡。因為死的有尊嚴。

非洲戈壁灘有一種叫做依米的小花,五年才能把根紮進泥土,第六年才能吐蕊開花,開出的花隻有四瓣,花期也不過兩天,兩天過後,連花帶莖,一起死亡。生得艱難,死得輝煌。這樣的死更像一種獎賞。死,就真的是歡了。

德普禪師性情豪縱,宋哲宗元佑五年十—月十五日,讓弟子對他舉行生祭,因人死後再受祭,死去的人是否能夠受到香火,吃到供果,誰能知曉。

眾人戲問:“禪師打算幾時遷化?”

他答:“等你們依序祭完,我就要去。”

於是大家煞有介事,設好幃帳,安好寢堂,禪師坐於其上,弟子們致祭如儀,上香、上食,禪師一一領受自如。

弟子們祭後,又是各方信徒祭。祭完之日,天正降雪,他說:“明日雪霽便行。”

次晨雪止,德普焚香,盤坐化去。

他不是因為信徒能升天堂才不怕死,他並不知道死後有沒有另一個世界,他的不怕死,是因為他已經活過,一生活得透徹,明白。就像趙樸初臨終一偈:“生固欣然 死亦無憾”,不獨無憾,且是如歡。

“視死如歸”,歸,是遊子歸家,柴門草廬迎候疲憊的腳步,長出一口氣:終於回來了啊。從今以後,就掙脫世間牽絆,獨自撫孤鬆而盤桓吧。

“視死如歡”,歡,是眼見對麵的愛人張開懷抱,展開笑顏,縱使腳下萬水千山,荊途無限,卻撻伐笞楚都喜歡,哪怕膝行過釘板,因經過長長的一生時間,如今終於得見愛人的歡顏。歡,是心下有所歡的歡,是“聞歡下揚州,相送楚山頭”的歡,是一生相思概已酬的歡。

有那麼一群人,就像叔本華說的那樣,生活在一切如意的烏托邦,空中飛著烤熟的火雞;不需尋覓就可找到情人,順利地白頭偕老;“在這種地方,有些人會無聊而死,或上吊自殺,有些人會互相殘殺。如此一來,他們為自己製造的苦難,比在原來自然世界所受的還多……苦難的極端反麵是無聊。”

無聊地生,無聊的死,生亦無趣,死亦無歡。

其實,死不過是生的一個折射吧。一個人,若活過卻不曾愛過,想過,思過,念過,追求過,反抗過,為著心中那一點螢火,和邪惡、陰暗、腐敗、貪饞、懶惰,冒死作戰過,死便死了,歡,又在哪裏呢?

而一個人活過,愛過,想過,思過,念過,追求過,反抗過,為著心中那一點螢火,和邪惡、陰暗、腐敗、貪饞、懶惰,冒死作戰過,最後,無論是輸了,還是贏了,因為做了,所以心安,沒有遺憾。也就視死如歸了。

假如,一個人活過,愛過,想過,思過,念過,追求過,反抗過,為著心中那一點螢火,和邪惡、陰暗、腐敗、貪饞、懶惰,冒死作戰過,最後,無論是輸了,還是贏了,心裏都當自己是贏了,縱使事不諧也,也沒有什麼了,一生義務已盡,如今終得解脫,於是歡天喜地擁抱死亡去了,此,便為視死如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