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的一項研究證明,員工在沒有激勵的情況下,他的個人能力隻發揮了20%,而在開發和激勵以後,他的潛能會發揮到80%。這意味著隻要員工受到充分的激勵,你的團隊在不增加一個人、不增加一件設備的情況下,團隊的整體績效就可以提高四倍。激勵不僅是重要的管理手段,而且是一門高深的管理藝術。管理者對下屬的激發和鼓勵,會使他們發揮更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的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大體上可劃分為如下幾個類型:
(1)形象激勵
形象激勵,主要是指領導的個人形象對被管理者的思想和行為能夠起到明顯的激勵作用,從而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管理者的一言一行往往會影響下屬的精神狀態。管理者形象是好是壞,下屬心中自有一杆秤。如果管理者要求下屬遵守的,自己首先違法;要求下屬做到的,自己總是做不到,他的威信和影響力就會大大降低,他的話就會失去號召力,下屬將會表麵上服從,而背後投以鄙夷的眼光。而管理者以身作則、公道正派、言行一致、愛崗敬業、平易近人,就會得到下屬廣泛的認可和支持,就能有效地督促下屬恪盡職守,完成好工作任務。因而管理者應把自己的學識水平、品德修養、工作能力、個性風格貫穿於處世與待人接物的活動之中。
(2)情感激勵
情感,是人們情緒和感情的反映。情感激勵既不是以物質利益為誘導,也不是以精神理想為刺激,而是指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以感情聯係為手段的激勵方式。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人際關係既有規章製度和社會規範的成分,更有情感成分。人的情感具有兩重性;積極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活力;消極的情感可以削弱人的活力。一般來說,下屬工作熱情的高低,同管理者與下屬的交流多少成正比。古人雲“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感人心者,莫過於情”。有時管理者一句親切的問候,一番安慰話語,都可成為激勵下屬行為的動力。因此,現代管理者不僅要注意以理服人,更要強調以情感人。要舍得情感投資,重視與下屬的人際溝通,變單向的工作往來為全方位的立體式往來,在廣泛的信息交流中樹立新的領導行為模式,如家庭、生活、娛樂、工作等等。管理者可以在這種無拘無束、下屬沒有心理壓力的交往中得到大量有價值的思想信息,交流思想感情,從而增進了解和信任,並真誠地幫助每一位下屬,使團體內部產生一種和諧與歡樂的氣氛。
(3)信心激勵
很多時候下屬可能對自己缺乏信心,不能清楚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尤其是對自己的能力,往往不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以及實現目標的可能性有多大。因此,下屬需要外界尤其是自己信賴的、尊重的、敬佩的人的鼓勵,而來自上級的鼓勵則更加可貴,它意味著上級會給自己提供成功的機會和必要的幫助,這無疑會激發下屬的需要和激勵下屬努力進取。因此管理者應努力幫助下屬樹立“人人都能成才”信心,讓下屬看到希望,揚起理想的風帆。下屬有了信念、動力和良好的心態,就能激發出巨大的創造力。正像一句廣告詞說的那樣:“隻要有激情,一切就有可能。”
(4)賞識激勵
賞識是比表揚、讚美更進一步的精神鼓勵,是任何物質獎勵都無法可比的。賞識激勵是激勵的最高層次,是領導激勵優勢的集中體現。社會心理學原理表明,社會的群體成員都有一種歸屬心理,希望能得到領導的承認和賞識,成為群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賞識激勵能較好地滿足這種精神需要。
管理者在管理上一定要有“雙贏”意識,將員工的收益與企業利益緊緊擱綁起來。針對員工的所需給予激勵,以此來激發員工的內在熱情,發揮出最大潛能,提高工作效率,為企業創造更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