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打造高效和諧團隊——團隊管理 1.團隊管理需要“人性化”
管理意味著用思想代替體力,用知識代替慣例和迷信,用合作代替強力。
——彼得?德魯克
【德魯克箴言】
隨著知識經濟的深入發展,在管理活動中,管理者要“把人當人看”,一切活動要以維護“人性”為中心展開。
在德魯克管理思想中,“人性”是他闡發、論證管理問題的一個重要維度。人是一切管理活動的中心,管理能否圍繞“人性”展開,是評價管理成效的重要尺度。
人性即人的本性。文藝複興後的歐洲思想家把人性看做欲望、理性、自由、平等、博愛等,他們大都從人的本質存在、天然權利等角度來闡發人性。中國古聖先賢則主要從社會倫理角度來闡述人性。孔子說“相近”,孟子說人性善,荀子說人性惡等,都將人性看做是重要的事物來對待。
那麼德魯克所說的人性確切指的是什麼呢?事實上,德魯克所說的人性強調的是人的需要以及作為人的天然權利。他認為,隨著知識經濟的深入發展,在管理活動中,管理者要“把人當人看”,一切活動要以維護“人性”為中心展開。所以,管理者隻有充分認識到人性在管理中的作用,並改變思維方式,將這種理念貫徹到企業的管理和經營活動中去,管理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在德魯克看來,管理的前提是認識“人性”,管理的過程是弘揚“人性”,管理的結果是實現“人性”。因而德魯克所提倡的是一種人性化管理。
1939年紐約世界博覽會的“IBM日”中,老沃森組織了3萬人去參加慶典活動。IBM職員乘坐老沃森為他們包下的10列火車浩浩蕩蕩地從恩地科特工廠駛向紐約。一路上職員們歡聲笑語,手舞足蹈,好不快活!然而,當天晚上悲劇發生了,一列滿載IBM員工家屬的火車在紐約地區撞上了另一列火車的尾部,不知有多少人傷亡!此時正是深夜兩點,四周一片黑暗。老沃森接到電話,二話沒說,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帶著他的女兒坐上汽車就向出事地點奔去。火車上的1500人裏有400人受傷,有些人還傷得很嚴重。還好,沒人死亡。此時,天已大亮,老沃森和女兒一整天都留在醫院裏,與人們談話,並確保傷員們得到最好的醫療護理。老沃森又打電話向紐約總部發出指示,總部的頭頭們立即忙碌起來。一些醫生和護士源源不斷地來到出事地點,一列新安裝好的火車把那些沒有受傷的人以及受了點輕傷但不妨礙繼續乘車的人接往紐約。當他們到達紐約時,IBM已把紐約人旅館改造成一座設施齊全的野戰醫院。老沃森直到第二天深夜才返回曼哈頓,回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部下為受傷者的家庭送鮮花。許多花店的老板在深夜被從被窩裏叫出來,為的是第二天一早把鮮花送到傷員的病房裏。
老沃森處理事故的做法中處處透著對員工的關愛,人們從這些關愛中感受到了溫暖和戰勝悲劇的力量。這件事後人們會變得更團結,更加以IBM為榮。假如,老沃森沒有出現或沒有及時出現在事故現場,事情又會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呢?顯然不會處理得這樣圓滿,甚至會激發矛盾。
其實,愛是一種管理。管理者們,去關愛你的員工吧。你關愛他們,他們也會愛戴你。這會促進各項管理措施的執行,推動企業更好更快地向前發展。
作為索尼的締造者和最高首腦,盛田昭夫具有非凡的親和力,他喜歡和員工接觸,經常到各個下屬單位了解具體情況,爭取和較多的員工直接溝通。稍有閑暇,他就到下屬工廠或分店轉一轉,找機會多接觸一些員工。他希望所有的經理都能抽出一定的時間離開辦公室,到員工中間去,認識、了解每一位員工,傾聽他們的意見,調整部門的工作,使員工生活在一個輕鬆、透明的工作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