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亡國之君 第三節千古詞帝李煜(2 / 3)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詞寫得香豔而深情,很快便在宮中、民間傳播開來。後來,大周後也知道了。她問妹妹:“來多長時間了?”小周後還小,一派天真爛漫,便實話實說“好久了”。大周後一聽就全都明白了。經此一氣,大周後病情加重,不上數日,竟自撒手塵寰。

娥皇死後,李煜悲慟欲絕。他親臨娥皇靈前哭祭,並寫下了2000多言的祭文。最後,不顧自己的身份,居然署名“鰥夫煜”命人鐫刻在娥皇陵園的巨碑上。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李煜鬱鬱寡歡,寫下了許多情真意切、極為感人的悼亡詩。

娥皇死後,小周後便陪李煜在宮中,幫李煜分憂解愁,渡過難關。

開寶元年(968年),娥皇死後四年,李煜與小周後正式舉行婚禮(娥皇死後一年李煜的母後鍾氏去世,李煜按照古禮要守孝三年)。自此,兩人長相廝守,儼然一對神仙眷侶。

小周後愛綠色,所有的衣裝均為青碧。豔妝高髻,群裾飄揚,逸韻橫生。妃嬪宮女見小周後身穿青碧衣裳,飄飄然有出塵之感,便都效仿小周後,爭穿碧色衣裳。才子佳人終日形影不離,隻知吟詩作對,歡樂無限。而其時南唐內外交困,李煜卻全然不理國政,整日與小周後廝混在一起。

公元975年,北宋攻進南唐。李煜率領王公後妃、百官僚屬在江邊碼頭集結,登上宋船北上。數月後,李煜來到開封朝覲趙匡胤,得到了一個帶有極大侮辱性的封爵“違命侯”,還要違心叩頭謝恩。

就在這年冬天,宋太祖趙匡胤在“燭光斧影”中不明不白地駕崩。他的弟弟趙光義即位稱帝為宋太宗,改元“太平興國”。當年十一月,他廢掉李煜的爵位,由違命侯改封為隴西郡公。

太平興國三年的元宵佳節,各命婦循例應入宮恭賀。小周後也照例到宮內去慶賀。不料一去數日,直至正月將盡才回來。回來後,小周後一聲不響,隻將身體倒在床上,掩麵抽泣。原來,那日進宮朝賀宋太宗及皇後完畢後,眾命婦各散歸。宋太宗卻暗使太監假皇後口諭要小周後留下磋商女紅,把她留在內宮。小周後信以為真。誰知當晚卻等來急不可耐的宋太宗,逼著她陪宴侍酒,又強迫她侍寢。

後來,宋太宗常以要皇後與眾命婦磋商女紅或賞花為名,強召小周後入宮。“參拜皇後”之後,宋太宗都要將她多“挽留”幾日。留下了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情色畫之一《熙陵幸小周後圖》,“熙陵”是指宋太宗,因為他死後葬在河南鞏縣的永熙陵。明人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篇》中描述這幅作品說:“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後圖,宋太宗戴襆頭,麵黔黑而體肥,周後肢體纖弱,數宮女抱持之,周後有蹙額不勝之態。”姚叔祥《見隻編》雲:“後戴花冠,兩足穿紅襪,襪僅至半脛耳。裸身憑五侍女,兩人承腋,兩人承股,一人擁背後,身在空際。太宗以身當後。後閉目轉頭,以手拒太宗頰。”

而對小周後受的苦,李煜不是不知道,但卻無能為力。南唐君臣的命運都操縱在他人手裏,他能怎麼辦?他發泄感情的方式就是寫。一首首的傳世佳作誕生了,李煜也越來越危險。

公元978年七夕,恰好是李煜的42歲生日。大家為李煜拜壽,在庭院中張燈結彩,備置幾案,擺上酒食瓜果。酒過三巡,淪落在異鄉受人淩辱到幾乎麻木的李煜,回憶起以前的種種往事,不免淒涼。揮筆填詞一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而很快,這首好詞就呈到了宋太宗麵前。宋太宗怨其感念故國,不悅。當晚,李煜就收到了皇帝的“賞賜”——“牽機妙藥”,卒於當晚。一代詞帝,就此走完了荒唐而屈辱的一生。

李煜死後不久,小周後自殺身亡,追隨李煜而去。

最後,就讓我們念著李煜的詞緬懷一下這個悲情的皇帝才子吧!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帝王術啟蒙

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成就幸福人生的基礎

李煜下場淒慘,是入錯了行,但他是沒的選擇。所以,我們一定要慎重選擇自己的職業。要是走錯了路,可能滿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