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亡國之君 第三節千古詞帝李煜
曆史反光鏡
對李煜,隻有一句話最貼切:“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
有人說,在我國曆史上,少了李煜這樣一個皇帝人們不會在意。但是,如果少了李煜這樣一位詞人,恐怕就會給後人留下一些遺憾。李煜才華橫溢,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詞尤為五代之冠,被稱為“千古詞帝”。在中國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後世影響非常大。前期詞多寫宮廷享樂荒廢的生活,風格綺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氣。國亡後在“日夕隻以眼淚洗麵”的軟禁生涯中,詞作多反映亡國之痛,題材擴大,意境深遠,極富藝術感染力,為蘇軾、辛棄疾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後的大宗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的了。李煜文、詞及書、畫創作均豐。但是,他卻不是一個好皇帝。
李煜“性驕奢,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進貢,苟安於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後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他42歲生日那天,宋太宗賜“牽機藥”,當夜毒發身亡。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三寸金蓮”的由來
中國古代女人的裹腳,跟李煜有關。
李煜有個宮妃叫窅娘。她出身貧寒,本為采蓮女,十六歲被選入宮。
初進南唐宮,李煜便單獨召見,看她跳采蓮舞,見其雙目深凹而顧盼有情,便為取名“窅娘”。窅娘善跳金蓮舞,據說她跳舞時好像蓮花淩波,俯仰搖曳之態優美動人。窅娘當時為了使足部更美,常常用錦帛纏裹雙腳,屈作新月形狀,把兩隻腳都纏得很小,跳舞時就在一朵蓮花形狀的舞台上,因此很受李煜的寵愛。
所以後來,宋朝以及後麵幾朝的婦人均以裹足為美。愈纏愈小,都以“三寸金蓮”為婦女的美態標準,一直流傳到民國初年才徹底廢除。
也許當年,李煜欣喜地注視著窅娘的小腳時並沒有想到,他這種欣賞,給後世的婦女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因為一個皇帝的喜好,引導了一種畸形的審美觀,並最終成為一種風行千年的“潮流”。
情係姊妹花
李煜是個浪漫多情的才子。他一生的情愛,都傾注給了一對姊妹花。因娘家都姓周,故被稱為大、小周後。
大周後名娥皇,十九歲時嫁給李煜。她多才多藝,精通書史,善解音律,特別擅長演奏琵琶。中主李璟很欣賞她的技藝,特地把自己鍾愛的燒槽琵琶賜給她,以示獎賞。
娥皇善於作曲。唐代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在戰亂後失傳,李煜不知從何處獲得《霓裳羽衣曲》的殘缺樂譜,娥皇加以變易,使舊曲新生,“繁手新音,清越可聽”。有一次,雪夜酒宴,酒酣耳熱之後,娥皇請李煜起舞,李煜說:“你能創一新調,朕就跟你跳。”娥皇當即讓人鋪上紙,一邊唱,一邊譜曲,“喉無滯音,筆無停思”,不一會兒就創作了一支新曲,名《邀醉舞破》。據說,她還能寫小詞,可惜沒有詞作流傳下來。《南唐書》說她采戲弈棋,無不絕妙。她還是一位時裝和發型設計師,曾設計“高髻纖裳及首翹鬃朵妝”,人人仿效。
李煜也非常鍾愛大周後。在相伴的十年間,一直愛深情濃。大周後二十九歲時,愛子仲宣剛四歲,忽得暴疾而夭。大周後因傷心過度,不久也病故。臨死前,她曾對李煜說:“婢子多幸,托質君門。冒寵乘華,凡十載矣。女子之榮,莫過於此。”大周後病重時,李煜朝夕陪伴,“藥非親嚐不進,衣不解帶者累夕”。娥皇死後,李煜悲慟欲絕,鬧著要跳井殉情。而且他因悲傷過度,骨瘦如柴,要憑拐棍才能站起來。雖然李煜在大周後病重時“偷”了小姨子,但他對大周後的感情卻是真的,“喜新不厭舊”。
小周後比娥皇小14歲。生得活潑美麗,非常可愛。大周後生病時,小周後前去探病,與李煜產生了私情。李煜有一闋菩薩蠻,就是寫了兩人幽會的情形: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劃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