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亡國之君 第二節功過突出的隋煬帝(2 / 3)

獨孤皇後這時候也派人去太子處打探。楊廣又將獨孤皇後的人都收買了,這些人回到獨孤皇後那裏,也大肆渲染說太子恐怕要造反。獨孤皇後又跟隋文帝說了。於是,隋文帝派人時刻監視東宮的動靜。惶恐心焦的太子楊勇竟然病急亂投醫,據說找了個巫師來算命。這事被人報告給了隋文帝,隋文帝大怒,立即下令禁錮太子和東宮所有人,並讓楊素嚴加審問與太子往來的部分大臣。結果自然是“罪證確鑿”。

公元600年11月2日,隋文帝廢楊勇。理由有兩個:一是生活奢侈腐化;二是昵近小人,委任奸佞。

至此,楊廣終於如願以償。

後來獨孤皇後去世,沒了管束的隋文帝楊堅迅速納了兩個小老婆:宣華夫人和容華夫人,尤其寵愛宣華夫人。宣華夫人是前朝陳叔寶的妹妹,長得特別漂亮。可是楊堅畢竟上了歲數,身子架不住折騰,消受不起太多美色。時間一長,就病了。有一次,楊廣去看視父皇的時候,看到了宣華夫人。一看之下,就呆了。這美人實在太好看了!竟把持不住,趁宣華夫人上廁所的時候調戲她。宣華夫人不幹,並且告訴了隋文帝。病中的隋文帝非常生氣,大呼“獨孤誤我”!傳令楊素召讓廢太子楊勇前來議事,想廢掉楊廣。

前麵已經說過,楊素是楊廣的人。結果,廢太子沒來,楊堅倒不明不白地死了。

604年,楊廣即位成為皇帝。

功業卓著

“一統江山”、“修通運河”、“修建東都”、“西巡張掖”、“改革創新”、“三遊江都”、“三駕遼東”等可以概括楊廣一生所為。

1.登基前完成祖國統一(一統江山)

公元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被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統領51萬大軍南下向陳朝發動進攻,並完成統一,結束了上百年來中國分裂的局麵。隋軍在楊廣的指揮下,紀律嚴明、英勇善戰,一舉突破長江天塹。所到之處,所向披靡。而對百姓則“秋毫無犯”,對於陳朝庫府資財,“一無所取”。博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讚揚,“天下皆稱廣以為賢”。

2.下令修建大運河(修通運河)

隋文帝楊堅曾於公元584年命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達150多公裏,名廣通渠。公元604年改名永通渠。但隨著南北政治、經濟和文化日益發展,修鑿的局部運河,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要。溝通南北水道已經成為社會經濟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大業元年(605年),楊廣即位第一年就征發百萬士兵和夫役,修造通濟渠。同年又改造邗溝。公元608年,又征發河北民工百萬開鑿永濟渠。公元610年溝通長江河。至此,開鑿大運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煬帝楊廣開鑿大運河前後用了六年的時間。他先後開鑿疏浚了由黃河進入汴水,再由汴水進入淮河的通濟渠;還有從淮河進入長江的邗溝;從京口(現在江蘇的鎮江)到達餘杭(現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達黃河,向北到達涿郡(現在的北京)的永濟渠。這些渠南北連通,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大運河。大運河從北方的涿郡到達南方的餘杭,南北蜿蜒長達五千多裏。

在修運河的同時,隋煬帝楊廣命人在運河兩岸築起禦道,種上楊柳樹。從長安到江都,沿途建造離宮40多處,沿運河還建立了許多糧倉,作為轉運或貯糧之所。

南北“大運河”,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接起來。當時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製的加強,都起了促進作用。大運河不僅加強了隋王朝對南方的軍事與政治的統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資能夠順利地到達當時的洛陽和長安,在有利於軍事和政治的同時,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強。

其中,大運河連接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兩個文明,為中國後世的繁榮富強打下了牢固堅實的基礎。自清末改漕運為海運,大運河才不再是國家經濟的大動脈了。隋煬帝楊廣為中國後代子孫萬代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唐人皮日休曾有詩曰:“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足多。 ”

也是在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楊廣派楊素等人負責修建洛陽城。當時,每月都有二百萬人在工地上勞動,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於完成。新的洛陽城有宮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也就是大城,周圍有七十裏長。裏麵的皇城是文武衙門辦公的地方。再往裏,就是宮城,周圍有三十裏。隋煬帝修建洛陽城,是有統治國家的戰略考慮的。當時首都長安在西北麵,往東的路不太暢通,影響了國家政令的暢達。洛陽則處在國家的中心地帶,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製北方,鞏固國家。還有,在長安的時候,各地的糧食運往長安要費時費力,白白浪費。到了洛陽便可以很方便地取得糧食,減輕了百姓負擔。

3.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西巡張掖)

大業元年(605年),隋將韋雲起率突厥兵大敗契丹,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強大。

大業四年(608年),隋煬帝派軍滅了吐穀渾。開拓疆域數千裏,範圍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裏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昆侖山脈,並實行郡縣製管理。使之歸入中國統治之下,這是以往各朝從未設置過正式行政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