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又來了,劉協再次被“轉手”,成了曹操的棋。他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被別人“挾天子以令不臣”。曹操先是不斷向漢獻帝進獻食品和器物,博得劉協和朝中大臣們的好感,在迎接劉協後不久,曹操就借口糧食匱乏,連哄帶騙把劉協及一班朝中大臣轉移到許昌。至此,漢獻帝正式遷都許昌。
隨著曹操地盤的不斷擴大、權力的不斷穩定,曹操逐漸開始鏟除異己,集權於一身。對此,劉協是有所察覺的,也是不甘心的,他采取了一係列相應的反抗行動。劉協曾氣憤地對曹操說:“你若要輔助我,就要寬厚一些;否則,你就開恩把我拋開吧。”曹操大驚失色,匆匆告辭,從此不再朝見漢獻帝。
建安四年(199年),劉協任命自己的嶽父董承為車騎將軍,借以牽製曹操。劉協又秘密寫下衣帶詔賜給董承,要董承聯絡忠於漢室的大臣、諸侯,共同鏟除曹操。這些冒險活動,說明劉協還是有點頭腦的。不幸的是,計劃泄露,一切宣告破產。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處死了參與計劃的董承、吳子蘭、種輯等人,並夷滅三族。劉協的貴人董氏也因為受到其父董承的牽連而被害。當時董貴人懷有身孕,劉協雖然極力保護,但最終未能幸免。從此以後,曹操加強了對劉協的控製,“左右侍衛莫非曹氏之人者”。漢獻帝已經完全成了傀儡。
建安十九年(214年),伏皇後又因寫信給父親提及曹操的殘暴,要其父設法除掉曹操,被曹操發覺,結果伏皇後和兩個兒子及伏氏宗族一百多人都被處死。曹操又把自己的女兒立為皇後,好在他與那位曹皇後的關係還算是融洽。這位曹皇後雖然是曹操的女兒,卻沒有站在老爹這邊。而是嫁夫隨夫,在曹丕篡漢時與劉協保持了高度一致,公然大罵其兄犯上作亂。氣得在場的曹休表示:“如果她不是先王之女,必一劍殺之。 ”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故,曹丕襲爵魏王。同年,華歆、賈詡、王朗、李伏等眾多曹魏的親信大臣,在曹丕的授意下,直闖漢獻帝的寢宮,威逼劉協遜位。劉協失聲大哭,黯然退入後殿,閉門不出。曹皇後也大為悲憤,挺身而出痛責眾人。但不久之後,漢獻帝劉協最終在曹丕的逼迫下於當年10月禪位。不過,曹丕也沒有加害劉協,封其為山陽公,允許他在其封地使用漢天子禮樂,建漢宗廟以奉漢祀。
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年)三月庚寅,劉協去世,魏明帝以素服為他發喪。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諡號為孝獻皇帝。
帝王術啟蒙
在困境中自我超越
說到底,像漢獻帝這麼點背的人實在少見。作為皇子,又繼承皇位,看起來確實煊赫,但實際上千瘡百孔的家業已被別人瓜分幹淨,一輩子也沒能翻得了身。不過,任何人都不可能無風無浪。特別是在職場上,陷入困境是很“正常”的事。而在困境中自我超越,才有可能扳回敗局。
1.理清思路,看清現狀
就是說,你需要搞明白目前處於一種什麼境地、專業上是否遇到了瓶頸、被困的原因是什麼、未來的打算等。我們知道,被“困住”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不單是個人的因素,也包括大環境和別人施加的影響。因此,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才能找出突破口解決問題。
2.事先解決掉創業的攔路虎
在最終的目標“創業”麵前,橫著的攔路虎是資金、人脈、家庭壓力,勢必要事先解決。
關於資金問題,你認為可以通過什麼途徑解決?貸款、向家友募資、尋找合夥人?你幾經思考之後,認為在創業初期找個合夥人比較合適。那麼,這個人選的範圍、與他合作的方式、你們彼此間“持股”的比例、操作的具體時間、他可能會提出的要求,等等,都需要考慮到位。
人脈如何積累?找朋友介紹推薦?尋找突破口切入?你能夠付出多大的代價去維護必要的人際交往成本?你將以什麼標準“篩選”對你有用的人?而家庭的負擔又該如何解決?是否與家人的意見達成了一致?
……
把可以縮小差距的問題都列出來之後,就根據現實情況給它開方子吧!